儿子脑瘫,十五年的守候,作为母亲的张桂芬到底经历了多少心酸?

【独家访谈】儿子没有听力,也没有知觉,十五年的守候,作为母亲的张桂芬到底经历了多少心酸?

文|武湟传媒

【张桂芬和儿子杨杰】

“他再怎么不好也是上天给我的,我不能因为孩子患有脑瘫就把他送到福利院,我良心上过不去。”杨杰妈妈张桂芬说道。

儿子杨杰尽管患有脑瘫,但对张桂芬来说仍是上天给她最好的礼物

1978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张桂芬和丈夫杨志刚结婚后不久就怀孕了。

由于张桂芬丈夫没有什么手艺,只靠自己做些零工来维持生计,最苦的时候,张桂芬想吃一个烤红薯都没有钱买,吃面也就是白水煮面,生活费一个月也没有多少,基本生活都成问题,就更提不上什么营养了,尽管生活过的艰苦,可只要一想到即将出世的小生命,张桂芬就觉得幸福。

就在一家人都沉浸在迎接小生命的幸福中,老天爷却给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2003年,张桂芬和杨志刚终于迎来了新生命,是个男孩儿,由于张桂芬怀孕时缺了营养,孩子出生时的体重只有四斤多,再加上孩子在母体里缺氧,出生后也就不同于其他新生儿,连邻居都说听不见孩子的哭闹声,孩子压根就没有哭闹过。

张桂芬说杨杰发过三次高烧,分别在四岁、五岁、七岁,每次高烧杨杰都会抽搐,都会让病情变得比之前更严重,导致孩子的智力越来越低下。

十五年的守候从未放弃,儿子杨杰的每一个小进步在张桂芬眼里都是奇迹

说起儿子杨杰的第一次走路时,张桂芬记忆犹新,“我清楚的记得那天下了一点儿雨,也就是这个季节,我在洗衣服,洗衣盆离他坐的地方挺远,他就慢慢站了起来,朝着我摇摇晃晃的走了两步,我当时就惊呆了,赶紧就把盆子移后了一点儿,抓着他的手让他慢慢地走,就这样一步、两步到现在总算会走路了。”张桂芬眼里闪着泪花说道。

在张桂芬的坚持下,现在杨杰已经能够领会一些简单的表情,也开始模仿别人的一些动作。

十五年来,在张桂芬悉心的照顾下,儿子从不会走路到现在可以走路;从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可以领会一些简单的表情,尽管过程曲折,可对于张桂芬来说这都是进步,也更坚定了张桂芬对儿子的未来有了希冀和信念。

这些年来,对于张桂芬来说,孩子最简单的翻身、走路,在她眼里都是奇迹,也正是因为她对奇迹的笃信,才有了儿子现在会走路,懂得亲她的一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十五年来这就是儿子所学会的。

在艰难的康复路上,张桂芬遇到了很多好心人,帮助她度过了一次次难关

从儿子确诊患脑瘫的那天起,张桂芬就带着儿子走上了四处求医的康复之路,家里收入仅凭丈夫杨志刚一人维持,现在还要给儿子做康复,这么大的一笔支出,难住了张桂芬一家人。

后来当地政府对脑瘫儿童给与了政策帮扶,解决了杨杰康复费用的难题,就这样,在杨杰六岁时,张桂芬就带着儿子去了集宁一家特殊教育学校,后来又因为其他原因,张桂芬一家人又到了呼市,儿子也就换到了离家不远的小霞康复中心,开始接受康复训练。

如今,由于杨杰已经十五岁,过了享受政府帮扶的年纪,康复费用又成了张桂芬一家人的大难题。

后来,在别人的建议下,张桂芬学着开始在快手上直播,“直播的时候能和别人聊聊儿子的情况,说出来我自己也能感觉到舒服了一点儿,通过这个平台我也认识了很多好心人。”

说到这些好心人,张桂芬提到了一个来自观音庙七十八岁的老奶奶,她在看到了直播中的杨杰,就提出要来看看这个可怜的孩子,老人不仅给杨杰买了衣服,还为杨杰支付了两个月的学费,不幸的是,老人在今年的4月份因病去世了。“这么好的人就这样去世了,我心里也挺伤心的。”张桂芬遗憾地说。

在谈到张桂芬现在最大的心愿时,她表示:“我别的也没什么,就是希望我儿子能够继续接受康复训练,也最想听他喊我一声‘妈妈’。”

集宁采访间也呼吁广大爱心朋友能够伸出援助之手,有献爱心的朋友可以直接联系张桂芬,也希望朋友们多多转发,多一次转发就多一分帮助杨杰的机会!【张桂芬的联系方式:177473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