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坚持长期投资,却离成功越来越远

上周日,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东大会如约举行。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回答了近60个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在开始回答问题前,“股神”再一次重申了他的投资理念——

“在你一生的投资行为当中,只需要有这样一个宗旨,就是长期的投资,你知道你做的是什么。”

巴菲特想要告诉投资者的是,我们做投资应该关注的是怎样去思考投资,而不是想着如何去预测市场的走势。所以,买股票做投资需要坚持一个简单的理念,即长期持有。长期持有的好处是,看准了就拿住不放,让时间来发挥复利的力量。

而在国内公募基金领域,长期持有的策略同样适用。

根据证券日报发布的《公募基金20年赢在哪里》专题报告统计,在公募基金发展的20年间,投资者在任一时点买入一只偏股型基金,持有一年能有68.87%的概率获得正收益,当持有时间达到2—3年,胜利显著提升至75.51%—77.29%。

而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投资者持有任意一只股票型基金一年时间,年化回报率为正的比例为85.52%,年化回报率平均数为10.03%;持有三年时间年化回报率为正的比例为89.06%,年化回报率平均数为8.73%;持有五年时间年化回报率为正的比例为95.92%,年化回报率平均数为13.56%。

那么,长期持有的时间是越长越好吗?

并不是。

由于投资收益率跟投资时机、市场变动、投资标的类型、产品类型、基金经理的变动等因素都有关。所以,坚持长期投资的前提是,找到一只值得长期持有的投资标的。否则,一旦选错并单纯地奉行“简单买入并持有”的理念,相当于走在了相反的道路上。

但我们都知道,独立分析并理解投资标的的内在价值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对市场中的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除了专业知识的欠缺,市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还会导致贪婪和恐惧的产生,不知不觉中就会成为羊群中的一员。

所以对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要想在正确的道路上去坚持长期投资,真的很难。

不过我们也不必焦虑。因为公募基金中的定期开放型基金,恰好可以帮助投资者去实践长期投资。

定期开放型基金融合了开放基金“开放申赎”与封闭基金“封闭运作”的特点,是帮助投资者摆脱追涨杀跌、投资时间较短难题的好方法。而从业绩表现来看,这一类基金长期表现相对出色,是对长期投资理念的成功实践。

咱们来看一组数据比较。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2015年初至2017年6月末成立的60只灵活配置混合型定期开放(长封闭期)基金近18个月、24个月、36个月回报均值分别为15.41%、12.32%、32.66%,而同期全市场灵活配置型基金表现均值为9.68%、7.52%、8.03%。从数据表现来看,定开类灵活配置型基金的表现相对更佳。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统计,约有43%的个人投资者持有单只基金的时间不超过1年,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结果。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短炒基金”的危害,致力成为长期投资理念的践行者。

(*风险提示:文章综合于网络各媒体报道。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