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玉米,需不需要起垄?

村郎三农馆

种植玉米,需不需要起垄?


二代老家每年都中玉米,因为起垄还问过父亲,为什么要起垄而且多费劲,父亲回答二代的是:你种了几天地懂个屁。呵呵弄的二代当时可郁闷啦,父亲讲了以后才知道种玉米起垄多重要,今天二代把其分享给大家。

首先,种植玉米起垄主要是为了以后旱的时候好浇灌,如果不在种植的时候其垄,遇到旱天,你怎么浇灌,费劲而且还浇不好。也无从下手浇灌。

其次,种植玉米起垄断还有一个目的是,防治雨水多得时候防涝,能很好的疏通田地里多余的雨水,能快速的流出田地,避免玉米因田地排不出水而涝死。

最后,种植玉米起垄,能提高玉米地的地温,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空气的流通,促进玉米根部得生长发育。而且还能避免以后玉米出现偏伏现象出现。


总的来说:种植玉米起垄是非常非常次要的,而且不管是从玉米的生长还是从玉米以后的发育,灌溉等各方面来讲都是非常必要。


新农村二代

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的起垄种植,应该有几百年的历史。据大学时教作物栽培的老师说日本鬼子侵华时想把起垄种植改为平地种植,最后失败了,这说明起垄种植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下边就介绍下为什么要起垄种植呢?

1、提高地温。正常起垄的垄底是60厘米,在起垄后,垄的两个侧边和上边的垄坛的宽度要远远的超过60厘米,这样受光照面积大,地温高,利于作物的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应该说古人太聪明了,在哪么久远的年代就能长出来这么好的办法,并且现在还没有实际上的改变。

2、土壤酥松、透气性好。想要起垄,首要的条件是翻地、旋耕,将土壤打碎。这就意味着平地到垄坛的20-25厘米的高度都是土壤比较酥松的。平地到地下应该还有大概15-20厘米左右被翻耕和旋耕的酥松层,也就是说从垄坛到地下大概35-45厘米的高度都是比较酥松的土壤,透气性好,土壤空隙大,利于保水,便于作物根系发育。


3、保水同时兼顾着排水。高高的垄坛、酥松的土壤,自然对水分的存蓄量要高于平地。并且在起垄的同时也有了垄沟,那么多余的水分和雨水就会随着垄沟流走,减少了涝渍的风险。

4、便于机械作业。现在中小型农机推广的面积比较大。有了垄沟和垄坛,那么这些农机车辆在作业时就可以让轮胎压在垄沟里,减少因为驾驶员驾驶不当出现的压苗、伤苗的现象。



无论是种植玉米还是大豆,起垄种植是有好处的。再一次赞叹古人的智慧,和发明的大犁一样,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垄还是那个垄,大犁还是大犁,没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我是黑龙江农垦的一名基层水稻研发人员,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起垄种植还是平地种植,在很多农作物种植上都有这样的情况,比如花生、玉米、红薯、土豆等等,有的需要起垄,有的可以平地种植,主要还是根据土壤、光照、排水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选择适合的种植方式才能实现稳产高产。总的来说起垄种植玉米比较多些,这也是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经验,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稳产,减少病虫害。



种植农作物起垄的目的是什么

种植玉米需不需要起垄,就得弄清楚起垄的目的是什么,起垄种植可以提高地温,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排水、灌溉。对于种玉米而言,起垄可以促进根系的生长,秸秆的长势也会比较好,大大的提高了抗倒伏能力。

排水性不好的地块最好进行起垄种植

种植玉米是需要水分的,但又不能被水涝,如果种植玉米的地块排水性不是很好,最好还是要起垄,否则一旦雨水过多,排水不畅,玉米根部出现长时间的积水,就容易造成烂根的现象。起垄可以增加土层厚度,在进行灌溉时也比较好操作,不容易出现一边水比较多了,另一边还没灌溉到的情况。



实现稳产高产还需加强田间管理

种植玉米是否能实现高产,起垄种植只是其中一方面因素,影响产量的还有土壤肥力、杂草、病虫害预防、天气等因素,各个环节都得做到位,才能实现稳产高产。正如近期部分地方出现狂风暴雨,种植的玉米即使起垄了,一样出现大面积倒伏的情况,受损严重的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大面积种植玉米一般用机械起垄,像南方小规模种植,一般人工进行起垄,有些为了省事直接不起垄,也不是不行,只要地块合适,后期加强管理,一样可以有不错的产量。总之种植玉米起垄与否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有条件的最好进行起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