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突变,上海的家长如何选择最佳方案

选择学校一直是个难题。因为选择方往往是被选择的。

公办小学的入学资格是按学区划定的。学区的划分有公开明确的官方文件,但它受限于户籍所在的地址。换句话说,就近入学。同时,户籍迁入的时间长短,也会影响入学资格。新近搬来者就不如住了三年以上的稳妥。

学区变成一个让人焦虑的东西,是因为它对应的小学并不是相差无几的。它们差别很大。只不过在义务教育阶段,官方不允许公布任何形式的排名,他们希望以此促进教育公平。不过没用,通过搜集支离破碎的信息,排名随处可见。小学被分成各个梯队,最糟糕的被称为“菜小”,“菜场小学”。说法势利,但广为流传。

要获得公办小学选择权的唯一方法,是重新置办学区房。这催生了一个重要的市场,价格不菲,且交易频繁。一些中介公司特别成立了学区房项目组。

政策是从 2012 年开始干预学区房的。上海各个区陆续开始执行新政,具体执行细节有所不同,但基本可以描述为“每户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多胞胎、二胎除外)”。政策希望能遏制学区房的价格,改变学区房交易的周期。

结果,人们反倒把准备学区房的时间提前了——在孩子 1 岁的时候,学区房焦虑就开始了。

民办小学的赛道是另一种。民办小学不受限于居住地(部分只对本区招生,但范围也比学区大多了),在户籍面前机会平等,但竞争更大。去年,有超过 14 所民办小学的录取率低于 15%。这意味有超过 2000 人去争夺 300 个入学名额。

位于上海徐汇区吴江路的嘉宝幼儿园。图/《好奇心日报》

渴望进入民办小学的家长寄希望于学前教育。徐汇区吴江路上的嘉宝幼儿园(Julia Gabriel) 是全上海最热门的幼儿园之一。如果打算把孩子送进嘉宝,母亲可能在怀孕期间就得报名,因为太抢手,即便进了托班,也可能无法顺利升入小班。嘉宝一年的学费超过 13 万元。不过有人认为这很值当,网上流传的说法是,“这也许是上海名校录取率最高的幼儿园。”

名校,指的不是别的,只是知名的民办小学。

民办小学和公办小学的差别有很多,其中之一,在流行的排名中,它们通常比“第一梯队”的公办小学还要靠前。

家长们在焦虑中总结出的最佳方案是:做两手准备(如果财力支持的话)。不过很明确,民办负责冲刺,公办负责托底。过去一前一后的招生时间,对执行最佳方案,很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