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精”家长的出现,也许也是种无奈

今天是教师节,首先要祝福老师们节日快乐。

这是事情的开端:一位A妈妈在群里说,班级没有值日生,是老师自己打扫,还有一位C妈妈在帮忙,所以提倡其他家长报名,帮老师打扫卫生。

之后,整个群里一下午刷了几百条信息,基本都是“老师辛苦了”、“老师真伟大”云云,也有不少人报名。然而之后,老师看到了,婉言谢绝。但A妈妈似乎并不甘心……

有一些老师,动不动就给家长安排各种“工作”,这位老师没有这么做,然而,有的家长(比如A妈妈)却并不珍惜,反而不断给自己加戏!

这个时候,一位B妈妈说话了。刚开始,她说得还是比较委婉的,意思也很明显:不赞成A妈妈的提议。估计有不少家长会想:终于有人出来说句公道话了!

咦?不是说大家不用帮忙,听老师安排吗?怎么...又来一个给自己加戏的?

不过,老师还是谢绝了。接下来,大家就可以感受一下,当戏精A妈妈碰到戏精B妈妈,会发生什么?

来回怼了几下,加上之前提到的那位默默帮老师干活的C妈妈“劝架”,A妈妈话风软了下来。

最后老师看不下去,出面调停。而爸爸们也开始说起了正能量的话。这件事情终于算是过去了。

作为一个家长,看到这种群里的对话,觉得个别家长“戏”多的同时,也觉得有些无奈。有些家长为了孩子想做点什么又不知所措,希望能给老师留下个好的印象但却往往用力过度,令人尴尬。

在我小时候,父母工作繁忙,很少去学校,甚至分不清各门课的老师是谁,自己的学习一直也很普通,跟老师的关系仅存在于学校中。其实我一直很羡慕那种跟老师关系处的好的同学,他们的父母跟老师能够进行很好的交流,老师不论是处于真心还是碍于面子,对这几个同学总是很照顾,也因为这份额外的照顾,其他同学会讨好似的对待这些被老师关照的人。

的确,老师对哪个孩子额外关照,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会让孩子无形中有老师的保护减少受欺负的几率,可能会间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可能会让他(她)多了解一些教育资源。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作为家长,我们尊重老师的职业,尊重那些热爱教育,尽心尽责,平等关爱每个孩子的老师。尊重不是巴结,跟老师良好的沟通,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平日见面热情的打个招呼,这就是一种尊重。

然而在这个人情社会,孩子们的世界总是简单,而大人们却想的看的更多。戏精”家长的出现,不论是家长性格使然,亦或为了孩子的不得已,但本质上都是为了孩子。家长对老师多一份示好,也许会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