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常态化的定义是什么?对股市健康发展有什么影响?

myworld819981

中国新股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停停发发,搞了8/9次,投资者对新股暂停发行产生严重依赖症,常态化发行的思路是对,给投资者一个稳定的预期,但何为常态化是一个大问题。

股市在一段时间内增量资金是一定的,不可能无限制增加,因此新股IPO也要适度控制,不能无限制增加,常态化发行并不代表没有底线的扩容,像去年每周10来家,那是令投资者很伤心的,结果就是投资者不断离场,毕竟打新收益不能补偿二级市场收益,亏损多了,投资者的心也就受到伤害了。虽然在权重白马股不断暴利式增持护盘下,指数波澜不惊,但个股凄凄惨惨,投资者亏多赚少,成为赚了指数亏了钱的韭菜一族。自然怨言不断。

但是实体经济需要融资,股市改革也不能重蹈老路,有违市场化改革方向,新股继续暂停,新股需要发行,那么就应该重新思考新股节奏和融资规模,不可能继续维持每周10家的规模,需要大幅度削减融资节奏和融资规模,减少市场抽血效应,提振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更多资金进场。

笔者认为每周一次IPO思路是对的,没有错,可以稳定市场预期,但每周新股不适宜太快,融资规模不可以太大,每周新股以1-3家较为适宜,年度融资规模在1000-1500亿元之间较为适合。

新股常态化发行需要合理评估融资者利益,也需要评估投资者的利益,而不是过度纵容上市圈钱,忽略投资者利益,那样的结果就是双输,股市下跌,融资功能最后停止。只有新股节奏和融资规模得到投资者认可,而不是专家的认可,更不是媒体的认可,投资者才能不断进场,股指不会下跌,融资可以稳定进行,这才是双赢。


杜坤维

5月29日,某高层领导在2018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指出,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工作重点是资本市场稳步发展。将改善中国股市包容性,支持新经济领域。

大家好,我是牛小二喜欢骑马找好股的散民一个。做为一个小散民,对这样的重大无比的议题,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我们的A股从始至终,发新股不是市场说了算,而是由官方指导发行的。

常态化发行,意味着A股市场运行是否良好,新股都要给予批准放行。是一种换汤不换药式的伪注册制办法。

目前的A股从来就没有健康发展过,纯粹就是个资金推动型赌博市场,谁筹码多谁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这次高层再次明确股票发行常态化,并美其名曰是为改善中国股市包容性,支持新经济领域,如果真是如此所说,这新闻出来时那么最应该对此有表现的A股市场为何总是以下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呢?

《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股市其实也是个生态链市场,如果缺任何一环,那么这个生态市场就不复存在了。水太混不好,水太清也不好,这两种状态是不可能有鱼存在的。只有以长远的眼光,来建设和发展市场,才能见到水美鱼肥的美好风光!!

唐·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

希望高层多学学古人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让A股活的像个正常人,#官#也会当得稳,#升职#也会来了!!


牛小二骑马

首先,IPO常态化的定义指的是证券市场的正常融资功能,A股历史上曾经因为股市低迷,多次暂停IPO,以缓解市场压力,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新股的“堰塞湖”,很多公司要排很久的队才能完成上市。

其次,最近2年,监管部门加快了IPO的步伐,且提高了审核过会标准,新股堰塞湖的情况已经大大缓解,市场原本认为排队的公司已经不多了,但是今天上午监管层又放言要新股发行常态化,结果引发市场担忧,次新股暴跌,说明短期市场将其理解为重大利空,加上最近传言融资体量大的银行股要加速IPO审批,以及独角兽的绿色通道,更是加剧了市场对新股抽血的担忧,短期市场可能会加速下跌。

再次,融资是设立证券市场的最根本目的,然而合理、有序的融资很重要,有序的退出、出清机制也很重要,在退市制度还没有得到确立和执行之前,滥发新股对市场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为何A股市场熊冠全球,因为融资量独领风骚啊。

最后,IPO的常态化在其他制度完善的情况下,是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些新题材、优秀的公司加入市场会吸引新的资金进来,然而我们却是发行太多了,而且造假的也多。2017年A股IPO436家,其中主板214家,累计募集资金2304亿元。

点此查看图片折叠原因


遁逃者

目前来说应该暂停,因为现在股市已经毫无投资价值,只剩了融资功能,场内投资者在失去耐心后也会逐渐离场,最终融资功能也会失去。管理层大量的无休止的滥发却没有资金入市,任何一个国家在大规模发新后都会给市场一个修生养息的时间,何况癌股发新不只人家的一倍,在没有新资金入市的情况下行情不会有大的改变,赚指数不赚钱或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