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美國人拍下1920年的瓷都景德鎮嗎?跟現在的景德鎮對比下看看

在1920年,景德鎮擁有30萬人口,卻沒有一份報紙這讓一個美國人Frank覺得不可思議。更能引起他關注的是景德鎮似乎是一座沒有失業的城市。陶工們的工作環境極差,超時工作,沒有充足的食物,沒有假期,骯髒的環境和低廉的報酬。(當時景德鎮低級陶工薪酬10美分~1美元/天之間,高級陶工12美分~3美元/天)

正在練泥的陶工

裝載白色瓷土磚的船(可能是釉果)

陶工正在混合瓷泥

“老”照片搭配上現今的“新”照片,能讓人深深體會到,何為“一個產業支撐千年的城市”。

正在製作米通瓷(玲瓏瓷)的手藝人

正在噴釉的陶工

正在拉坯的陶工

正在繪製中的畫匠

陶瓷半成品和陶工的合影

生產線上的坯體

上釉中的陶工

瓷廠僱工正扛著乾燥的坯件

堆放在街邊的瓷器

滿缸釉料存放一處

1911年,清帝國的崩盤,御窯廠隨之解散,江西瓷業公司全盤承接了昔日的皇家瓷廠。瓷業公司當時的400名員工中,有100多人即是原來的御窯廠師傅。雖然帝國不存在了,但是民國政府和官員仍然需要大量的瓷器,尤以贈送給外交使節和蒙古王公居多。1915年,江西瓷業公司選送的產品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大獎,這也似乎表明了他們的經營能力。

時光流轉,2018年的景德鎮也迎來了嶄新的面貌。自“雙創雙修”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手藝還是老手藝,千年瓷都卻已宛若新生。

煙囪林立的景德鎮市容

山清水秀的景德鎮市容

昌江沿岸的瓷器碎片和廢料

秀麗靜謐的昌江百里風光帶

滿載燒窯木料和秸稈的船

燒造瓷器的方式已發生鉅變

20世紀初景德鎮人用簡單的稻草

捆紮包裝瓷器以確保遠洋運輸

網購時代紙箱+泡沫箱的包裝方式

讓景德鎮陶瓷走進千家萬戶

今天,景德鎮越發變得多元,各種思想碰撞、各種藝術形式、各地的人紛至沓來,這座城市充滿機遇,也伴隨挑戰。它是手工業與藝術的混合體,是瓷工與藝術家的混合體,是現實與浪漫的混合體,是歷史與未來的混合體。

坐上動車來景德鎮吧!

你會感覺像是進入了時光隧道

“穿越”過來看“古老的現實”

一定會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