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星球大战》里千年隼那样驾驶舱偏置的飞行器,相比于驾驶舱中置的飞行器有何优劣?

素心瑜伽

的确,从某种角度来说,飞行驾驶舱的偏置一定会造成机体对“视野”的遮挡。但,问题在于,未来的飞行器发展中,驾驶舱的“视野”还是不是第一需求?至少,我们在第四代战斗机身上,看到了改变,EODAS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的应用,将机体变成了“透明”,通过机体上“分布”的“摄像头”,四代机的飞行员从而获得了环视视野,不会被“物理”的座舱机体所遮挡。

虽说,目前这项技术在视野的“拼接”、融合,视觉零延迟上还有待提高,但这必将是未来战机设计上的“标配”技术。那么,问题来了,目前为什么没有出现战斗机座舱偏置的飞机?这应该还是需求上的关系。或者说,即便未来EODAS技术非常之成熟了,但战斗机座舱的设计上是否需要偏置,还是得看这样的与传统截然不同的设计,是否能有明显的“收益”,能不能提高气动性能,能不能带来战机某方面性能上的明显提升。

【图注】飞机驾驶舱的“偏置”非居中,也不是不可能,比如图中双座型“海雌狐”的这种


如果不能,那么就无需改变、继续传统,继续延续座舱中置的设计即可。但显然,这样的“创新”将是目前气动设计“方法论”、经验积累的一次颠覆,在设计上、在制造上都将是航空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式挑战,


就笔者个人的畅想来看,未来能让飞行员让出机头位置的,除了气动设计上的积累,另一方面的推动力可能是会新概念武器的成熟和应用,比如激光武器、电磁炮之类。如A-10“疣猪”攻击机机头装备的GAU-8转管炮,在设计上的进一步“极端”,就是让出了机头位置。当然,这只是一种设想。

当然,总结说来,当座舱的视野,通过EODAS来实现,当座舱在机体位置可以灵活设置时,也将是飞机设计上的一次解放,将给设计带来更大的自由,自然固定飞行器的设计将迎来一次颠覆。


希弦军事

这个要结合科技发展程度来分析。

按照原著里面人类的科技程度,能够进行星际航行,行星开发甚至全银河殖民这种程度的话,驾驶舱在飞行器什么位置已经不重要,取而代之会有各种诸如全息投影,人工智能辅助驾驶以及类似我们现在汽车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帮驾驶员减速之类.....就类似我们现在的驾驶无人机,乘载或者在机身外都没所谓。

但如果从电影的角度来看,会。而且非常阻挡驾驶员视野,什么高级辅助驾驶的全部没有,但我觉得这是拍电影时候的时代局限,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小说可以忽略这些细节,但电影你可得拍场景啊,所以只能是当时的想象力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