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人被执行死刑前的前几分钟都在想什么?

qzuser198359794

死刑不应该全部用枪执行,应该罪犯用什么方法杀人的就用什么方法执行死刑,让他们尝尝被害人的痛苦!

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等死,在知道自己的死期而有无能为力的时候,那种绝望,没有几个人能看破生死。人死各有不同,因时代历史而论,有的罪有应得,有的冤屈成鬼,照中国人的老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声也哀。

其实到了上刑场这一步人已经没什么体能了,可以想象从被捕起一次次的审讯,很差的伙食,精神的高度紧张等等,到枪毙时人由里而外基本已是空壳子了,恐惧和绝望状态下几乎失去了抵抗情绪,不少人可能灵魂早就不在身上了,因此枪声响起前几分钟思维不会正常的。

没有不怕死的人,人的生死由不得自己。不管怎么怕死,都难逃一死,只是每个人都要争取不被审判而死。人要有坚定的信仰,只有坚定的信仰才能让人不怕死,所以信仰是很必要的。


笑搞

潘律师可以负责任地说,犯人被执行死刑前的几分钟,绝大多数人是什么都不想的,他们早已灵魂出窍,神情恍惚,是任人摆布的行尸走肉。

他们在被执行前的一两天想得倒不少。一涉黑团伙的头目,在当地叱咤风云十余年,社会小哥们以“我是XX的人”为荣,最终还是栽了。他在临刑前一夜,抽了几十包烟,房间里扫出几垃圾袋子烟头;在临刑前一天见父亲,相对无言,只有哇哇大哭。

后来这个父亲还给他的宝贝儿子喊冤。在他看来,是冤,忙活了半辈子,以这种最难看的死法结束生命,人财两空。只是,你儿子横行不法作威作福的时候,你干啥来?

所以,人在临死前几天心情是复杂的,是什么想法都有的,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追悔,反思,不甘,是对家人孩子的牵挂、不舍、甚至对父母疏于管教的痛恨,反来复去地想,如果能重新来过,如果能放我出去,如果能不判我死刑,我就如何如何……最终梦醒,看到的还是高高悬在头上的绞刑架,便会颓然长叹,回到木然痴呆的状态。

看守所对死刑犯,是仁至义尽的。态度温和,问寒问暖,对所有要求,只要能满足的,都会尽量满足,没有要求的,也以人之常情来满足,比如,吃一顿酒肉好饭上路,只是那时候,他们已经不是常人,自然也无人之常情,吃得下最后一顿饭的,鲜有。

理解和同情他们彼时彼刻的心情,那时候,他们已经是完全无害,无威胁,只是一堆求生不能求死将得的烂肉,让人恨不起来。一条活生生的命,就这样硬生生崩了,挺残忍。

但是,只要想想他们作的恶,又确确实实,只有把他们从肉体上消灭,才能对得起全社会的良知。

所以,死刑犯在临刑前的煎熬,也是他们应得惩罚的一部分。戒除死刑的最好方式,不是废除死刑,而是自己不要作恶。

自己作恶多端,再寄求于外界的宽恕,不靠谱。


潘卫霞律师

犯人在执行死刑前,一般都是生无可恋,他们懊悔自己做的事情但是他们也清楚自己根本就是后悔晚矣。他们已经没有机会改正和懊恼了!邻村的二蛋订婚了,本来是一件特别让人欣喜的事情。



但是这其中的苦只要二蛋自己知道,为了订婚,他们家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二蛋的母亲长期瘫痪在床,他的父亲每天起早贪黑的在工地上拼死干活,二蛋自己也在工地上干最累的活,只是为了能多挣点钱,尽快的娶上媳妇。订婚时丈母娘张口就要十六万,二蛋爹拿出了这半生的所有积蓄才凑够了八万九,剩余的七万一都是从亲朋好友家里一点点凑起来的。



二蛋妈,为了省钱连药都停了,她想尽量给孩子省点钱,能够尽快娶媳妇进门。订婚后,二蛋全家更苦更忙了,一是为了还债,还有就是结婚还需要一笔钱,他们每天就是馒头就咸菜,他们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但是每到节日,二蛋都会穿戴整齐,拿着点心去看丈母娘,他特别的巴结丈母娘一家,他想尽快娶媳妇进门,但是提了很多次,媳妇就是不同意,媳妇说如果想结婚必须有五金,还要再拿八万八的礼金才能结婚,二蛋实在拿不出来,婚事就一拖再拖。



后来丈母娘下了最后通牒,说三个月之内如果再拿不出八万八的礼金和五金首饰就要退婚并且原来的十六万不退给二蛋家。二蛋实在无奈,他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才凑了不到两万块钱,并且他发现自己的父亲最近一直偷偷的去卖血。



在丈母娘给的期限最后一天,二蛋拿着刀去了丈母娘家,他不想结婚了,他想退婚。但是丈母娘死活就是不退十六万的彩礼,二蛋手起刀落,就把丈母娘杀了,他的未婚妻听见动静跑出来,也被二蛋直接给捅死了。



二蛋走到屋子里看到未婚妻的嫂子以及嫂子家的两个孩子,杀红了眼的二蛋把他们也都杀了。杀完人二蛋提着刀直接到公安局投案自首了,他被判死刑。在即将行刑之时,二蛋没有任何恐惧,他只是感觉自己错了,他真的回不去了,唯有自己平静的死去。才能得到解脱。


专业保险小博士

说说我办理过的案子中,被判死刑的被告人的心理状态吧。

多年前,我办理了一起发生在河北省藁城市的故意伤害案,被告人是饭店老板的大女儿女婿(饭店老板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

饭店老板是平山县人,不是藁城本地人,饭店在沧石路边。因为开饭店算饭费跟当地的做汽车修理的老板发生矛盾,做汽车修理的当地老板找来二三十号人,在饭店门口殴打饭店老板。被告人是饭店的厨师,听到外面打的厉害,就出来看,那帮人有一些就围住被告人摁弯腰、拳打脚踢,被告人用随手拿着的剔骨刀,左右乱挥,没想到刀子正划在做汽车修理老板弟弟的太阳穴上,当时人就倒地,送医不治身亡。

做汽车修理的老板弟兄四人,九十年代就趁几百万。

这个案子中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死刑。

二审时,他的岳父找到我,让我做被告人的辩护人。

当时我们中国的故意伤害案件,如果被告人没有非常明显的从轻情节,一般都是要判处死刑的,缓刑的都极少,而且二审都不开庭,只是进行书面审理。我看了案卷后,为他准备了辩护词。三次跟河北高院的法官交流案情,以被告人有自卫情节为由,希望高院不要维持被告人的死刑判决,法官坚持以案件中被告人的一句话“我对得起她家了”,说明被告人本来就有杀人的故意,反反复复,也没有做通法官的工作。被告人的岳父答应准备一些费用,但一直未有结果。最终河北高院维持了被告人的死刑判决。

拿到判决后,我去会见被告人,我问他,为什么说了这样一句话。被告人平静的说,事发当时没有其他想法,就是被人殴打反抗,碰巧刺中被害人要害。在公安部门提审时,自己说的这句话,是这些年积累的一个心情吧。

被告人家里贫穷,结婚后就在岳父开的饭店里做厨师,在家里是很没有地位的,女方一直认为被告人欠着她家,话里话外就表达出来。饭店老板对被告人也是颐指气使。

我后来想,被告人被判处死刑,他自己认为自己的行为偿还了这些年他岳父收留他的一份情,他面对死刑判决没有太多的悲哀,平静的接受了。

被告人被判死刑后,想的是自己解脱了,不要再去过压抑的生活了。

说被告人在想什么,大概是哀莫大于心死吧。自己寄希望于生,又不愿过卑微的生活,在他心理,应该是觉得自己无路可走吧。

这个案件过后,我对一个家庭中一方自持优越、欺凌另一方的,都非常反感。


郭广吉律师

从我看过的案例以及研究来看,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在得知死刑后,开始接受不了,每天晚上睡不着,总想着方法去如何改变这个结果。总是抱有一丝希望。但是慢慢的,开始反思自己,知道结过无法改变。开始悔恨,开始道歉。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受害人。在执行死刑前一天就会彻底接受了结果,开始平静。回提出一些要求,狱警会尽量满足犯人。比如,抽点烟和喝点酒等。女死刑犯会要求染手指甲等,换上干净的衣服等。这时犯人已经知道自己到了尽头,只想走的安心点。

第二种。是临死之前都在畏惧,一直害怕死,临死之前一直不接受。疯狂的反抗。砸东西,摔东西等。早之前枪毙时,他们多数腿站不起来,也无法正常跪着。并且很多人大哭。甚至有些人,一枪打不死,还会再来一枪。这种人多数会喊冤枉。第三种。一直很淡定。这种人心理素质很强。一般是作恶多端的人,要么是大毒贩,还有一种是像复旦投毒案林森浩这样的。他们死前已经很清楚自己的结果。他们已经接受。他们死之前会很平静,会不断反思自己,但是不会做出很多不冷静的举动。这种人很少见。


做好事的怪兽

预备!

枪己经对准了后脑勺稍稍往下的位置,小红旗已经举起。这时候,他(她)大小便已经失禁,极度的恐惧与无助己经失去了意识。也许尽可能放大眼球,也可能闭紧已经睁不开的眼皮,本能的把脖子缩进腔子里。然后,可能听不到那一声不敢听的轰鸣,一头栽倒在青青的草地上或难看的趴在雪地里,然后,被套上白口袋,扔在了冰凉的“车里”。

第二天,草还是那么青,雪还是那么白。那个曾经沸沸扬扬一块地儿,还依旧冬去春来。

这短短的要命的、几分、几秒还能想什么呢……过去、将来、悔恨、惭悔、曾经的我、过去的她、思念……欺盼是一颗臭子儿……或是明天就醒来的一场梦?

没了,什么都没了,什么都不想了,因为就要死了……别疼……别疼……这辈子……到头了……

现在,好像执行死刑方式变了。

但最终还是走向死亡,过程可能不痛苦了,但应该还是不会想起什么,因为恐惧占据了整个身体,包括已经破碎的心和一个高度充血的头。

不过,被执行的头几天夜里,“死人”会想很多。特别是见到明早最后一个太阳的夜里,会想、会说,会突发奇想,更会幻想奇迹在第二天出现:那就是“活了”“不会死了”。

更有人,也可能是百分之百。幻想看守所被砸漏,突然战争打到监舍,或突然地陷天塌,或突然政府大赦天下……

曾经的一个犯人就这么想的,想了一夜。一会儿哭,一会笑,一会闭目不语,一会儿“精神抖擞”,一会儿“呆若木鸡”。弄得负责“守监”的老犯一惊一乍,或跟着“得意”,或跟着流泪……

第二天“早饭”过后,随着嘈杂和镣铐远去的声音,一切都恢复了平静,至于他头天夜里想了什么?说了什么?给这世界留下了什么?没人想多说一句,也没人想起。

不过都清楚:

这个人!没了!

最后说一句:来到这个世界不容易,何苦为难自己,可别去体验这最后几分钟“枪毙、注射”……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善待自己。


骁勇34

这是个经济和赌博数罪并罚的死刑犯。执行死刑那天早上他从看守所押往公判公处会场。会场没在一个室内体育馆,他看不到外面的光景。大会结束后,他被押上作刑车的卡车游街示众。当卡车开出体育馆时,他四下张望搜寻有无他的亲友来送行。当看到一位熟人时,他急切的点头示意,被绑的手也不由自主的摆动。当再无发现后,他长时间仰天凝视着蓝天、白云和自由飞翔的鸽子。当刑车向出城方向开的时候,死亡的恐惧一下子向他袭来。顿时他的脸色变成了酱色,人也要靠押解武警才能站立。结果车在路口转向城区,进入游街示众路线。这时他的脸色回转正常,人也可以站稳了。主城区游街结束后刑车向他案发地方向驶去。可能是以为要去案发地游街,他显得轻松,甚至还和押解人主动讲了几句话。因为如果要去案发地游街示众至少需三个时以上。谁知刑车到郊外后突然加速往山上急驶,这时他再次脸呈酱色,然后又面色刹白。在一个山弯处刑车停了下来,他被押下站在公路旁的临时刑场。相关执法人员依法完成了执行枪决前的所有最后程序,然后问他还有什么最后请求。他表示想抽口烟、喝碗酒。执法人员告诉他酒没有,随后点燃一支烟,递到他嘴上,让他猛吸了几口。执行时间到了,执行者令他面山跪下。当他听到枪栓声时,他突然大叫了一声:妈!我走了!然后在枪响之时应声倒下,结来了罪恶的人生。

可见,这名罪犯在临抢决前,想到的是对亲人,尤其是对生他养他的母亲的悔愧。但悔之晚矣!人啊,可千万别走邪道。违法犯罪是没有好下场的!


白开水7151

犯人被执行死刑前在想什么?这个问题不好深究。

看下面视频,腿都吓软了,你说他在想什么?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36, "file_sign": "60460b798a5206f1eba8549bf8d140b3\

这就是皇冠


首先这是个脑洞题,因为知道最真实情况的人早就死了,不过我觉得从平时死刑犯的心理状态去推测不在乎几种情况。

《一》他会想,嗯,还有几分钟,终于就要上路了,为了等这一天,在看守所狭小有限的空间里关了数年,内心来说真是生不如死,还好,快了,快了,马上,马上,这时候步子只是机械的挪动着,只有一个念头,求解脱求速死。这时候他的死在他心里来说反而是最好的归宿。

《二》他会想,还有几分钟?真的还有几分钟我就要死了吗?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可我不想死啊,老天爷救救我吧,已经迈不开步子了,上刑场是被人连拖带拉的,此时的他已经身不由己了,严重点的已经大小便失禁,全身心被恐惧笼罩,可确实是不死也得死。

《三》他已经没有独立思维能力,已经被即将来临的执行死刑仪式吓破了胆子,此时早就成了真正的行尸走肉,这时候他其实已经死了,是身心已死,而呼吸只是本能反应。生与死对他来说已经没有清晰的意识,



最后想说,对死刑犯来说,他们的一生是短暂的,他们内心也有忏悔,也有对亲人的思念,更有对生命的眷恋,只是他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生命不易,且行且珍惜。


诗词公寓

大脑在极度的恐惧和压力下往往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自觉回避和抵制外部信息,尽量不去思考。大部分死刑犯在死刑前几分钟大多精神恍惚,脑袋空白,任人摆布,不会有太激烈的情绪。用执行人员的话说,很听话,很配合。

大一军训时,我们教官是武警,参与过多次死刑执行,用他自己的话说,手上沾过死刑犯血。据他说,执行死刑时枪直接抵着死刑犯后脑勺,子弹从后脑射入,从中口射出。因此,在开枪前,他们都会善意提醒犯人张开口。因为如果是闭着嘴的话,子弹会把整个面部都弹花,死相很难看。一般死刑犯都会配合的,有人还会说谢谢,不配合的很少……

还有一个法官朋友,以前在中院做法警,参与过多次死刑执行。死刑犯在枪响前,两边会有两个法警扶着,避免他们乱动乱晃或拼命挣扎,导致开枪不准,而他的工作就是执行前扶死刑犯跪好。他说,第一次执行时,因为没有经验,躲闪不急,被溅了一身血,回去把衣服丢了,几天没吃好饭。以后就有经验了,眼睛盯着挥旗的,小旗举起,他们立马闪,旗落枪响,一气呵成。问有没有一枪不死,补枪的,他说有,但很少。补枪时直接抵着脑壳,一枪下去半个脑瓜子都没了,脑浆迸裂,很恶心……

2013年我一个当事人被执行死刑,我去看守所帮其领遗物,当时所长接待了我们,问执行时该当事人怕不怕,所长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将他在登记薄上写的最后四个字指给我们看,总共四个字“无钱无物”,但仅仅是“无”的第一横,写了不下八笔,完全是抖出来的……后来他父亲问,死前都吃了点什么?所长说前一天中午要吃烧烤,给他买了各种肉串;晚上说想吃点蔬的,就给他准备了蔬菜和水果;执行的那天早上说想吃碗面,买了,但只吃了两口……据负责看管的看守说,执行的前一天下午,将他从大号里提出来单独关押,他突然情绪失控,竭斯底里 ,要看守救救他,问看守有什么办法可以活下来,看守劝他想开点……

后来遇到监刑的法官,问起执行时他是不是非常害怕,法官说那次执行的一批他年龄最小,确实比其它犯人紧张,不过整的还好,那年他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