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揭祕:遼朝滅亡後,曾經的契丹族去了哪裡?其實活的都還不錯

公元1125年,遼國最後一位皇帝天祚帝在應州(今山西應縣)附近被金兵擒獲,遼國正式滅亡。遼國滅亡後,金國改契丹人的耶律姓氏為移剌,改蕭姓為石抹,還把女真國姓完顏賜給契丹人。到了元代,多數契丹人已融入女真、蒙古、漢族,少數融入維吾爾、哈薩克、土族、朝鮮族。14世紀中葉之後,契丹之族名再也沒有人使用過。那麼,現在還有沒有契丹人的後裔呢?我們再往下看。

在遼國滅亡之前,1124年,遼國大臣耶律大石(遼太祖八世孫)因被天祚帝猜忌,為求自保,率200鐵騎逃跑,途中又集各部精兵萬餘人,向西進軍。1132年,耶律大石稱帝,號葛爾汗,國號仍稱遼,史稱“西遼”,其國土東北至葉密河(今新疆額敏河),東有今天山南路之地,西到今天的鹹海,南至今天的阿姆河,是當時西域的最大強國。但西遼國只傳了兩代,1218年被蒙古大將者別率軍滅亡。1222年,西遼國將領八剌黑·哈只卜率一部分西遼臣民逃亡到今伊朗的克爾曼省建立了完全伊斯蘭化的起兒漫王朝,俗稱“後西遼”或西契丹。1303年,起兒漫王朝被伊爾汗國滅亡,這是契丹人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 而後西遼的契丹人逐漸融入到了當地穆斯林居民中。

還有契丹人的一支―達斡爾人(遼朝的皇帝侍衛稱“斡爾朵軍”,皇帝死後,斡爾朵就守衛皇陵,其中守衛阿保機祖陵的軍隊稱“迪斡爾朵”,後來又被稱為“達斡爾”,意為開拓者、耕耘者)在遼國滅亡後,不甘心接受金國的統治,便向額爾古納河以西、黑龍江以北的地區遷徙,最終在那裡建立了自己的城市―雅克薩城。1650年(清順治七年),雅克薩被俄國哥薩克騎兵侵佔,達斡爾人被迫南遷到嫩江流域並被分為兩部分,從事狩獵的被清廷編為索倫部落二十九佐領,從事農耕的被編為達斡爾十一佐領。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朝廷徵調黑龍江的索倫官兵攜帶家眷遠赴霍爾果斯駐防,從此新疆塔城有了達斡爾人,而留在嫩江地域的達斡爾人,如今多數聚居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內。

在雲南,也發現了契丹人的後裔。據說在遼國滅亡後,天祚帝八弟阿育率部轉戰雲貴川一帶,他們就地落戶,取阿保機的首字改姓阿,繼而改姓莽、蔣,後來自稱“本人”,現有人口10萬,主要散居在雲南保山、大理、臨滄等地,分屬漢、彝、布朗、佤等10多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