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古建筑中,为什么把斗拱上最大的斗叫做“栌斗”,有哪些典故和来历?

脑洞人物史

古建知识科普:“栌斗”之说

栌斗,是常见的唐、宋式建筑称谓,同样的部位在清式建筑中叫“座斗”、“大斗”,基本意思相同,应是古建筑上最大的一个斗。

栌斗,外形就好像古代用来装米的容器方斗,在上面开一个十字槽口,槽中嵌入第一层斗拱的构件,用来承托整朵斗拱和梁架的压力。

为什么要叫做“栌斗”呢?

据记录,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对“栌”字进行过一番解释,不过我没有查到:栌(斗)在柱端,都卢,负屋之重也,说明它的功能就是承重。

当然,也有说法认为栌斗故意做的这么大,倒并非是来自结构的必须,而是因等级上需要,沿袭自汉代的建筑,可惜没有木构实物存世,仅凭陶楼不能断言,无法印证。

希望能帮到你,有古建筑问题可问我,喜欢就说说你的看法,一起聊

亦文亦物,行程数万,撰文百万,一分钟简单干脆,解读古建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