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一下這個,就再也不會“寶川”、“寶源”傻傻的分不清楚

解一下這個,就再也不會“寶川”、“寶源”傻傻的分不清楚



滿清王朝從1644年正式入關統一全國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滿清王朝被推翻,共經歷268年。在此期間,大清王朝經歷過興起、發展、輝煌到最後衰落,留給了中華文明在近代史上的華美篇章。由於滿清王朝的政治管理需要,神秘的滿族文字也留在了偉大的中華文明中。由於歷史的偶然性,筆者收藏的一枚普通的清代貨幣上就發現了不為人所熟悉的滿族文字。

清代錢幣上的滿文局名介紹

滿文左右讀作“寶泉”,寶意即“元寶”,代表是貨幣的意思。右邊“泉”代表貨幣是當時的中央戶部所鑄造。從順治元年(1644年)開始,戶部寶泉局設立於北京,一直到最後的宣統朝,一直在負責鑄造金屬貨幣事宜,中間沒有停頓過。

寶源局是清代工部的鑄錢局,順治元年(1644年)設立於北京,它和戶部寶泉局同稱為“京局”,鑄錢數量比寶泉局少。

寶川為清代四川省的鑄錢局。兩者是不是長得很像,分清了寶川局和寶源局,就再也不用擔心被別人撿漏啦~

寶直局是清代直隸省的鑄錢局,設局於河北保定。

寶德局是清代直隸省熱河地區的鑄錢局,設局於河北承德。

寶薊局是清代直隸省薊州的鑄錢局,局址大約在現在的天津。

寶河局是清代河南省的鑄錢局。

寶濟局是清代山東省的鑄錢局,設局于山東濟南。

寶晉局是清代山西省的鑄錢局,設局于山西太原。

寶陝局是清代陝西省的鑄錢局,雍正時改為寶陝局。

寶鞏局是清代甘肅省的鑄錢局,康熙時期在甘肅鞏昌府開設,至雍正時期移設於蘭州。

寶蘇局是清代江蘇省的鑄錢局,康熙時提準在江蘇江寧府設廠鑄錢,雍正時移設址於蘇州府。

寶安局原是江寧府為安徽鑄錢幣的錢局,雍正九年鑄有雍正寶安局銅錢,至咸豐時寶安局亦有鑄錢。

寶浙局是清代浙江省的鑄錢局,設局於杭州。

寶昌局是清代江西省的鑄錢局,設局於南昌。

寶福局是清代福建省的鑄錢局。

寶武局是清代湖北省的鑄錢局,設局於武昌。

寶臺局是清代福建省臺灣府的鑄錢局。

寶南局是清代湖南省的鑄錢局,設局於長沙。

寶廣局是清代廣東省的鑄錢局。

寶桂局是清代廣西省的鑄錢局。

寶雲局是清代雲南省的鑄錢局。

寶東局是清代雲南省東川府的鑄錢局。

咸豐、同治、光緒錢中均有此類滿文寶州局錢,其鑄地可能在雲南,由於缺乏歷史資料的根據,目前難定論其準確的鑄地。

寶黔局是清代貴州省的鑄錢局。

寶迪局是清代新疆地區天山北路迪化的鑄錢局。

寶伊局是清代新疆地區天山北路伊犁的鑄錢局。

阿克蘇局是清代新疆地區天山南路阿克蘇城的鑄錢局。

喀什噶爾局是清代新疆地區天山南路喀什噶爾城的鑄錢局。

葉爾羌局是清代新疆地區天山南路葉爾羌城的鑄錢局。

庫車局是清代新疆地區天山南路庫車城的鑄錢局。

寶陽局此錢應該是蘇局在江蘇淮安府山陽縣清江浦鑄錢官局,咸豐年初鑄的試樣。背後滿文,按照慣例記鑄地名山陽縣的【陽】字,沒有記鑄地名【山】的原因是,滿文中【山】和【陝】的滿文是同一個字。

咸豐三年行鑄大錢後,克勤郡王慶惠等為協助救濟兵餉,捐銅鼓鑄大錢。為了和中央戶部寶泉局相區別,在背後寶泉之上加星月紋標記,以示區別。於是後世都稱為克勤郡王星月大錢。


溫馨提示

清代滿文極為複雜,以上僅舉出幾例滿文作介紹,主要是與古錢幣相關聯。若要專職學習滿文還需要學習專業的書籍。學習了以上滿文,加上自己對錢幣的深入瞭解和相關的錢幣過手量,相信再加上一點運氣肯定就可以撿漏啦!

最後祝願每位喜歡收藏清錢的朋友都能多多撿漏,多買好錢!

專注古錢幣研究15年,湖北家收藏家協會理事、中國民俗錢幣學會湖北分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