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有些十几岁的人到处说自己喜欢王小波、宫崎骏之类的人物?

喵了个咪hh

我想题主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大概是出于以下几点上有所纠结:

1. 读者本身的年龄对于作品的理解有多大的影响。

2. 如何看待宫崎骏和王小波的作品

3. 到处宣扬自己对某些事物的喜欢的行为有着何种基础。

以下则分别是我个人对上述的条目的一些看法:

1. 年龄很大程度上确实会影响到一个人对作品的理解,毕竟我们对于社会的阅历,成长过程中的体悟,文字理解力和认知水平往往和年龄是分不开的,但年龄在文学作品欣赏上同样也不是绝对的,一方面“少年老成”“心思慧敏”的人本身就是存在的(且我想十几岁也着实称不上稚嫩了),他们以异于同年龄层平均理解力水平的状态存在着,另一方面文学作品本身也可以直接作为一种相对不那么实在的外界经验,也就是说,通过阅读文字,我们本身也是在增加自身的人生经历,换言之,我们不必把文学作品单纯地作为“有了对人生的体悟和理解力才有可能看懂的东西”,很多时候“看了它我们有可能提升我们对人生的体悟和理解力”。

2. 或许从作品本身的类型来说,确实这两位作者的作品更多地旨在面对成人,尽管前者表达的方式直白尖锐,后者的表达方式隐晦委婉,前者通过文字,后者通过画面,但都不是轻易可以“理解透”“明白透”的东西,且两者的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感,但我想经典优秀的作品或者具有闪光点的人类思想,总是不会仓促地湮灭在历史中的,它们总能以某种方式延续着自己的存在感,在这方面时空不会造成理解的太大问题,因为我们同样身为“人”的基本体验是大同小异的,否则我们也就无法读李白杜甫读屈原曹操了不是吗?对于王小波和宫崎骏,大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且我想文学本就不存绝对正确的方向,就和诸子百家各持己见各放异彩一般,但是,如果是还没有亲身接触他们的作品的人,还是务必等有了自己的体会再来评论,不要人云亦云的才好。

3.人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想要表达自我展现自我可以说是一种十分基本的需求,包括一个人爱作怎样的穿着打扮,爱消费怎样的商品,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等等其实都是自我在世界的展示和延伸,只不过这些时候这种延伸并非以“语言”的形式呈现出来而言,有人四处说自己喜欢王小波和宫崎骏的角色,则可能正是在以语言的方式表达“我是个认同和欣赏宫崎骏和王小波理念”等登诸如此类的自我认知,当然,我们要区分看待另有一部分人,打着这样的幌子秀高端唱高调希望给自己的形象加分,但实际上本身对此的了解也顶多不过一知半解,我想任何时候,这种行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文:JOJO


橙心社

有的十几岁的人到处说自己喜欢王小波,宫崎骏之类的人物其实不是什么稀罕事,楼主看淡一点就好了。

我也很喜欢宫崎骏老先生,不管是龙猫还是千与千寻,都或多或少的感动了我们,那只胖乎乎的龙猫,让我们很多人开始去关注了龙猫
我还购买了无脸男的cosplay服装,因为价格比较便宜,比王者荣耀的几千几千的cosplay服装便宜好多,所以我就购置了一套无脸男的服装,并且因为参加的社团需要发传单,穿着无脸男的衣服可以让很多人不拒绝传单,这也为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喜欢宫崎骏先生,我对他并没有太多了解,但是他是一个很厉害的人,毕竟是他创作了龙猫,千寻,无脸男等一系列深入人心的角色,所以喜欢宫崎骏先生不只是喜欢他的动漫人物,更多的是尊敬他,来自内心深处的尊敬,他的努力为世界的动画事业发展提供了特别强大的动力。

关于王小波,他的《黄金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都是很不错作品,不过我并没有怎么阅读,正如宫崎骏先生那样,王小波先生也为我国小说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都在擅长的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应该受到我们的尊重


百变S绵羊

首先王小波我不了解但宫崎骏的作品我是很喜欢的,从十三四岁到现在近二十我一直都非常喜欢他的作品,更不用说他还是反战的。

之所以喜欢他的作品,一开始是喜欢里面纯纯、美好的爱情。后来就注意到了画风,超喜欢宫崎骏的画风,唯美又有点说不出的感觉。再后来还注意到了里面的食物,看起来令人有食欲。

更深层的就是反战了和亲情之类的了。亲情的话比如龙猫,反战的话其实每部动漫里都有点影子比如哈尔?在之后千与千寻里和幽灵公主里对旧时代和新时代的过渡我也很喜欢,透着无奈却又必须去告别的意味。

以上纯属个人理解,勿喷,暂不接受旁人洗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