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剩女都是什麼心理?

新聞簡版

首先,什麼叫大齡剩女,難道年齡大沒有結婚就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嗎?難道這種類型的女生就一定活得不快樂嗎?難道那些年輕的時候就結了婚生了孩子的女性就一定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活得自由自在嗎?難道在年輕的時候結了婚生了孩子的女性離婚了就是合理的嗎?在當代社會當中,女性的權利是個男性的權利不相上下的,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想要活著的方式,只要自己活得開心自在,和別人有什麼關係呢?有多少在自己的家庭生活當中感覺不到幸福的,又有多少在年輕的時候因為衝動而結婚,以至於最後也是離婚收場的?為什麼不說那些沒有經過大腦思考就隨隨便便嫁人,或者是娶媳婦的人,要去說一些勇於去選擇自己想要的,不對現實妥協的女性呢?而且就這個詞大齡剩女來說,就是矮化女性的一個表現,為什麼女性到了30多歲沒有結婚就算是剩女?而男性三十多歲還沒有結婚,就可以說成是鑽石王老五呢?有一些女性工作能力和情商並不比同年齡的男性低。換個角度來說,可能是男性沒有這個能力去穩的住這樣的女性,所以這個女性也不會再痛年齡層段去找對象,返回去找比自己年齡大的男性,因為他們才有這個能力去穩住自己。另外,雖然說婚姻是需要好好經營的,但是如果雙方都沒有意向,去經營,彼此的婚姻的話,離婚也未必不是一個壞的選擇,有一些人站著說話不腰疼,如果每一個都可以相互去理解和包容,對方彼此的習慣的話,那麼就不會有那麼多家庭矛盾發生,說的容易做起來很難的!


Miss張小豆

一、首先我不同意“剩女”這個稱呼,經管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可我堅持用“大齡女孩”稱呼她們。我覺得她們本質就是個女孩,只是她們錯過了婚姻最佳年齡而已,僅此而已!
二、錯過的原因多種多樣:因將青春投入到學業,一不留心,發覺自己已經被人稱為“剩女”,自己已被催婚“圍剿”,沒有時間去補上婚戀這一課,而“無知”上陣,婚姻變成了碰運氣;或因為工作忙,圈子小,交友難;或因壓力大,自己長相不出挑,產生自卑心理;或因完美主義者,加入了“剩女”行列;或因戀愛持續時間太長,而影響了再次戀愛,等等。錯過了最佳年齡已經是事實,如果大家出於熱心相助,要有針對性,不要一味催婚!相親不能過於頻繁,弄得當事人沒主張。

三、大齡女孩和所以女孩一樣,可以結婚,可以離婚。婚姻如同穿在腳上的鞋子,鬆緊自知。孟非說,結婚這件事,裡邊一定要有愛,沒有愛是不行的;但結婚不能僅僅是因為愛,更重要的是習慣。所以離婚的理由不一定驚天動地。 當然,離婚對於任何人來說,不能兒戲:婚前睜大眼睛;婚後閉一隻眼。大齡女孩中確實存在一些好高騖遠者,但不能一概而論!


歡迎朋友們點評我的觀點,更希望互相關注。


兩情同依依

並非我故意詆譭女性同胞,只是現實中的確存在大齡剩女這種現象,下面我來說說我所認識的幾個大齡剩女吧。男性同胞毛病也不少,但是今天只談談大齡剩女。

一、高學歷,有智商沒情商。

馬某,碩士學歷。在我這小縣城,碩士算是鳳毛麟角的了。這麼高的學歷,她看我們是心理俯視,我們看她是心理仰視,這等反差讓本科的我們的男子主義徹底沒有了,誰敢娶啊?而且高學歷的女生往往太聰明,很刻薄,男人想討好的把戲被她一眼就看穿了,哪還有什麼情趣可言?

長得一般,眼光還高,太聰明,工作條件不錯,男人的優勢一比較全沒了,自然敬而遠之。

二、長得醜,脾氣還差。

李某,1.55,比較矮,黑,脾氣很硬。長得醜嫁不出去還情有可願。但是脾氣還差,就更加雪上加霜了。

三、事業單位,眼光太高。

張某,環保局,長相一般,非官二代不嫁。不是鐵飯碗的人永遠也體會不到鐵飯碗人的心理優越感!他們感覺就是神人下凡一樣,骨子裡感覺與普通農民工人血統不一樣。所以,她們肯定不會找比自己條件差的。唯一可選的就是官二代和富二代。但是,官二代和富二代比較少,有也不會選擇你,所以你剩下了。

四、公主病

李某,看劇看多了導致患上嚴重的公主病,一心想找個《歡樂頌》裡包奕凡一樣的完美男子。大家不用想就知道,凡是跟她相親的男生不是被罵這有毛病就是嫌那不行,很快就被T出局。而她自己又不是安迪一樣的女神,憑什麼要求這麼高?

五、完美主義者。

鄭某,教師。其實也是一種輕微型的公主病,只是沒有像李某那麼矯情做作,人很好,心細膩,但是心靈雞湯喝多了,希望找個男友像文章寫的一樣:當心情鬱悶時男友送來一盒巧克力;當寂寞時男友能陪她說悄悄話;當下雨時男友拿著傘出現在她前面為她遮風擋雨;當下雪時希望男友能輕輕地擁吻她的額頭……總之,就是中了心靈雞湯的毒,要求男生恰到好處地出現在她面前做著恰到好處的心靈安撫。但是現實是:你不開口說,誰知道你要啥?所以,男生無論怎麼做都做不到她的心裡去!

六、不檢點的人

王某,人很漂亮會來事,但有過黑歷史,大家都聽聞過她過去跟某領導曖昧的黑歷史。這樣的人恐怕誰也不願娶,等著發黴吧。除非王某再像以前一樣用點黑暗手段把男生鉤上賊船,強迫男生娶她。

七、攀比心理

農商行的幾個櫃員。有一個嫁給了富二代,其他幾個心理攀比,也非富二代不嫁。富二代是稀缺資源不容易碰到,碰到人家也不娶你。所以,那幾個女生心理也蠻痛苦且扭曲的,被一個榜樣比較著,不找富二代吧心理不平衡,想找吧運氣又差了點。

--------------------------------------------------------------------------------------------------

以上是我碰到過的幾種大齡剩女類型,各有各的毛病,但是她們自己意識不到或者不願承認,別人給他們指出來也不願改正。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大家看看就行,她們自己嫁不出去活該,我們沒必要瞎操心!

謝謝大家評論,我個人總結:隨著現在社會發展,女性受教育有文化了,女權意識崛起,有了獨立性,開始想自己選擇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但現實是,當你擁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時,卻發現根本沒有選項了!悲哀不?!

再加上“男女擇偶非等階”理論,三等女嫁二等男,二等女嫁一等男,一等女無人可嫁;所以,越優秀的女人越難嫁!

並非惡意詆譭女生,請見諒!


全球華人第一神探


謝友邀答。

社會發展了,人們的婚姻觀念也有不同程度的改變。

大齡剩女的心理,就是好就過,不好就離,決不湊合。

大齡剩女之所以剩,主要有二種原因。

一、年輕時挑花了眼。

大齡剩女,多是漂亮如花,不好的看不上,好的人家又看不上她。

這就走進了婚姻的“怪圈”,不能自撥,就會成為和女。


二、學歷高,標準高。

大齡剩女大都是學歷高,標準高,找不到合適的決不湊合。

上大學,等畢業工作了,自己年齡就比較大了,再加上好的看不上她,不好的她又看不上人家,就很難找到合適的。

婚姻不湊合是不行的,婚姻就是在湊合中磨合。

只有珍惜,尊重,理解,包容,寬容,才會美滿幸福的。

人沒十全十美,決不湊合只永遠過不好日子的。


用戶zmj情感嘚啵嘚

大齡剩女會有哪些心理活動?

一:對於婚姻我們不將就。

不願意將就的婚姻,沒有碰到適合自己的,絕對不會輕易下嫁。絕大多數大齡剩女都會有這樣的心理,寧缺毋濫,沒有自己喜歡的,沒有自己愛的人,寧願空缺著,也絕對不回去將就婚姻,看過太多因為將就而結婚,因為不合而離婚,對於婚姻大齡剩女們會喊出這樣的口號,對於婚姻,我們絕對不將就。

二:單身也挺好。

很多大齡剩女會有這樣的想法,單身其實也挺好。已經這麼多年了,已經習慣獨自一人生活,沒人管,多自由,自己賺錢自己花,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哪怕做個月光族,也非常的開心。

三:還沒玩夠呢。

一旦與人確定關係,就沒有辦法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不願意為了某棵樹而放棄整片森林,等玩夠了再考慮婚姻與家庭,趁年輕多玩一玩,不要以為這是你們男人的權利,總覺得玩夠了之後在結婚,我們女人一樣也可以,等我玩夠了,自然會收心,找人結婚的。

四:好的都在後面。

挑著挑著就挑花了眼,總認為好的在後面,自己身邊優秀的男人都已經結婚了,好的一定還會是在後面,等著我呢,慢慢的挑啊挑,年紀一天天的在增長,遇到好的,覺得還有更好的,就這樣一天拖一天,將大好青春荒廢在不斷的挑選之中。

五:理性分析與現實結合。

很多大齡女性,對待婚姻非常的理性,偏愛於算計,算計著今後的生活條件,物質基礎,生活品質,而忽略了感情基礎。太過於現實,什麼都要考慮進去,對方是否有房,有車,有存款,家境如何,甚至對方家族之中有沒有富豪,有無實權,對自己今後事業的發展有沒有幫助等等。

總結:大齡剩女對於婚姻絕對不將就,考慮對方的因素太多,反而忘記反省自己有何優勢,女人年紀一大就沒有了優勢,哪怕你學歷再高,薪資豐厚,有房有車,事業穩步發展,都不如當初年輕漂亮之時,無錢,無房,無車來的吸引人。女人不要太現實,而忽略了感情基礎,等結婚後感情不和再離婚,是多麼的痛苦不堪,後悔真的是沒有用的。


盧家芊尋

大齡剩女的心理,我最瞭解,因為我身邊的這種人太多了,有閨蜜,有同學,有同事,有親戚,數不勝數,我們常常聊這類話題,她們都有工作,都是知識女性,所以,可能不代表所有剩女的心理,但能代表絕大多數。

1、寧缺勿濫。她們雖然年齡大了,錯過了人生找伴侶的黃金時期,但他們堅持自己選擇愛人的標準,要看得順眼,性格也要合得來,更不要找一個累贅,所以,看似降低條件了,其實,比年輕時條件更高了,年輕時更重感覺,感情,年齡大了,考慮更多了。找個不合適的不如不找,有點知識的單身女人,她們都不會隨便找個老男人嫁的。

2、更加小心謹慎。因為失敗過,不想再失敗,因為有過傷害,不想再受傷害,離婚,受傷的總是女人,女人也經不起折騰,於是,只有謹慎選擇,小心交往。

3、複雜的心理。既想找個伴侶,又怕找個白眼狼,不想單身,但又習慣了單身……

4、不急不慢。她們內心還是想找個伴侶,但現實是很難有自己喜歡的人,自己反正有工作,也不怕老來孤獨,現在社會對養老的問題很重視,人們沒有後顧之憂,於是,她們就順其自然了,能找到合適的就找,找不到也不著急,不會急病亂投醫,不會輕易走入二婚。


海上晨霧

這個話題竟然如此多的人關注,我大致瀏覽了之前的回答,發現除了一兩個是抱著理解和支持的角度來回答的,更多的是反對和誤解。題主的問題裡面也包含了充分的誤解和歧視。大家來一起看看社會大眾對大齡剩女林林總總的歧視和匪夷所思的揣度吧:

首先,年齡歧視

三十多了”“老大不小了”“非要等到四十了,找個老男人嫁了”。來來來,來算個帳吧,解放初期我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40來歲,那個時候20歲結婚的時候,絕大多數人的人生已經走過了一半了。但是截止2017年我們的人口預期壽命已經76歲多了,這時候如果我們30歲結婚,後面還有40多年要度過,這樣比較起來,是否覺得當今社會三十多歲結婚也是正常的,據統計數據顯示江蘇省的平均初婚年齡已經達到34歲了,所以你身邊的人30多歲結婚,很稀奇嗎?這才是現代人正常的生命節奏,當你覺得稀奇的時候,說明的你真的很OUT了,與社會脫節了,至少說明你生活的城市不是一線城市,在二三四線或者農村地區。

換一個角度而言,當今的青年學子讀到碩士畢業平均都得24、25歲,再工作個五六年買房買車,如果沒有家裡支持正常的節奏也得是30周才有結婚的資本和能力,因此30多歲結婚很正常,遲早有一天會你會發現你身邊40歲結婚的也大有人在,更會發現原來獨身也是可以活得如此滋潤和精彩。如果你覺得30多結婚不正常,30多歲太老了,那是你的生命節奏太短,跟不上別人的步伐,你真的真的與時代脫軌了,所以終將有一天也會別時代所拋棄,所以你加油努力吧!

其次,婚姻是必需品

“為什麼還把婚姻不當成大事”。你們再仔細問問自己,婚姻真的是必需品嗎。不結婚會死嗎,好像不結婚真的不會死也!

同時要反思的,中國自近代以來幾乎很少有大師級人物出現,因為都跑去結婚去了。你會發現國外那些著名的大思想家、大畫家、大發明家都是終身未婚者,隨便列舉幾個柏拉圖、哥白尼、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英國女王、伏爾泰、諾貝爾(設諾貝爾獎的那傢伙喲)、簡·奧斯汀、安徒生、貝多芬、文森特·梵高、牛頓,我的個媽媽呀,這些未婚的大師們快撐起整個歐洲的文明史了。一旦進入家庭生活,將被家庭的瑣碎,以及家庭關係所牽扯,沒有時間專心思考和從事自己的研究,這也是很多高智商的人選擇不婚的原因,因此天才的1%更多地誕生在不婚人群中。

那些認為認為婚姻是必需品的人,只能讓人覺得你真的很LOW,階層low思想漏,覺悟漏,漏漏漏。

最後,剩女、不婚女都是性格有缺陷的。

有一堆的人認為剩女情商低,性格不好。不過一個人的待久了,性格孤僻在所難免,但也是看交流的對象,兩個不能理解的靈魂一起對話,當然很難有碰撞。人家不結婚只不過是因為有更重要的使命要完成,請那些不能理解的,惡意揣度的繞開,離得遠一點吧,給獨身人士一個寬鬆的環境,從事自己的興趣愛好,至於孤獨終老什麼的問題,那是個人選擇的問題,無需別人指手畫腳。


一燈大師他妹

不肯嫁春風,無端又被秋風誤。好不容易尋覓到了獵物,結果又不滿意,後來繼續尋覓,在不知不覺中……因此常常被別人誤會和指責和譏笑。

一味追求完美,完美主義者會讓自己瞻前顧後,從而猶豫不決。總是羨慕別人的生活,而對自己的欠缺耿耿於懷。其實沒有一個人的人生生活是完美無缺的,每個人都少了一些東西,每個人都有欠缺,不需要去互比。

要求才貌雙全,事業發達,看似風光,家財萬貫,不珍惜現在,總是眼睛朝外,不斷地追逐著,也不斷地失去,始終追求完美。

生活中沒有苦難,我們就會驕傲;沒有滄桑,我們就無以去安慰不幸的人。所以不要去追求完美,人生本來就不完美,生活本生就是一種殘缺,有時不完美也是一種完美。

某些慾望是人前進的動力,人活著當然要有某些慾望追求,卻一定要有分寸。

人生很短,轉瞬即逝,何苦白白讓自己短短的人生虛度。


璀璨人生150004367

完美主義的女人


戀愛也好,生活也好,永遠是殘缺的藝術。而追求完美的女人往往都是生活得很不快樂的一群人,因為總能夠看到不完美的地方。而一個完美主義的女人絕對有能力令天下男人退避三舍!誰都不想活得太有壓力,男人更加如此!女人,要麼不要讓自己成為完美主義者,要麼不要結婚,最好是二選其一,否則,一天天的婚姻生活進行中,只會讓你所謂的“美夢”一點點破滅。與其如此,還不如被“剩”下!




總認為自己已經歷盡滄桑的女人


女人的經歷可以滄桑,但女人的心態絕對不可以滄桑。曾經滄海難為水,寫進詩裡是挺美,但生活中的女人,不論趟過多少河,踏過多少浪,還是應該有點純真心。生活不是複雜的藝術,而應該是簡單的法則,越簡單的人越容易快樂,男人,更懂得這個道理!不想當剩女,不要把自己搞得太複雜!



“聽話”的乖女兒


越是聽話的女兒,往往越沒有完滿的人生,尤其是婚姻問題,父母參與越多,兒女不幸福的幾率越大。見過很多女孩子,聽父母的話變成了習慣,從此也就沒有了選擇自己人生的主動權。要知道,雖然男人都喜歡小鳥依人柔情款款的女人,但一個一天到晚把“我爸我媽”掛在嘴邊的女人還是挺令人毛骨悚然的:想象日後一邊跟她過日子,老丈人丈母孃在背後遙控指揮的場景……男人馬上會開溜!



把愛情當糧食的女人


婚姻不是愛情的結合,而是條件的加減乘除。這話聽起來挺薄情,但非常實用。一門心思非愛不嫁、沒有激情寧肯獨身的女人,到最後八成只有獨身一條出路。沒辦法,愛情不是女人的主食,愛情只是女人的甜品。而甜品這東西,適量可以調劑飲食,但吃多了也不利於健康。不論是把愛情當糧食,還是把甜品當正餐,婚姻,都不會給你好臉色的。



做個快樂的“3S”女郎


出生在70年代的大齡女青年最近得到一個新的稱呼“3S女郎”——Single(單身)、Senventies(大多數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Stuck(被卡住了)。這個委婉一些的詞彙可以取代之前乍一聽不太雅的稱謂“剩女”。雖然,最開始“剩女”從某時尚雜誌得到的定義是這樣的:“長得漂亮,學歷高,有思想,有個性,有原則,有品位,有理智,感情豐富,心思細膩,十分自我,清高,孤傲……找不到男朋友的那種女孩子。”



做個被剩下的女孩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同時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按照統計學的觀點,有多少“剩女”就應該有多少“剩男”,而我們現在滿眼望去只有優秀的“剩女”。


諾貝詩

剩女,,其實就是挑剩的,,別說☝️大堆理由,沒人要,自己又講要條件自己優秀不到那個樣!普通男人不敢找,🈶️錢男人看不上,優秀的男人人家看不上你,太🈶️錢人家有美女18歲不要要你年紀大的,所以剩女就是剩下的,哪來那麼多的廢話理由!你結婚給我看哎,結咯也離,,剩女永遠都剩著。不改變這個物質的年代那個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