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农村俗语:“人穷别说话,位卑别劝人”?

DJ排行榜

很多农村俗语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有合理性和延续性。“人穷别说话,位卑别劝人”,体现了一个人的财富和地位决定了其话语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有钱没钱,有地位没地位,确实决定了说话有没有人听。

“人穷别说话,位卑别劝人”,看到这句话就想到了“你若善良,当有力量”这句话。

“人之初,性本善”,有书君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助人的事没少做。

我曾经苦口婆心劝过镇上理发店的老板娘,因为她在亲子教育中惯用负向思维,对孩子只会指责抱怨,而从来都看不到孩子的优点。

但那次劝诫并不顺利,如果不是因为我女儿恰逢其时的来了一个电话,恐怕我的苦心只能付诸东流。

事件是这样的:



有一天,我到付美理发店去理发。老板娘一边给人洗头一边埋怨着,“这个娃儿太不听话了,作业写了二分钟,就要看电视,字也是一团糟,成绩也在一天天下降……”,自进了店门,孩子妈妈就没有间断过,一直在数落着孩子,而这个六、七岁的孩子似乎已经习惯了,麻木了,没有半点反应。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就问,“你不能表扬表扬孩子吗?”

“我知道啊,我在书上也看到过,多鼓励多表扬,可他管不了一会儿,等几分钟就又这样了。昨天出去,他和邻家二个小孩竟然跑到水库边去玩了,你说吓人不吓人,还是王姐告诉我的。”

“好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我的话没完,她又接上了。

“我知道,可我这个娃儿从小就不听话,你要他东,他偏要西。每次回娘家,家里的人都说他调皮不听话。有一次……。”

“你的娃儿看起来不错呢,还挺机灵的。”

“刚才给他买的十元钱香蕉一下子就没了,这娃儿太不听话了,一会儿这,一会儿那。我说表扬他,他的爷爷奶奶就说我惯着孩子,孩子要什么给什么,都把孩子惯得没用了……”

她尽管数落着,什么话都听不进去……

这时我的电话响起,“这次考试我考了675分,全年级第一名。”自孩子进入高三以来,唯一的一次星期六通电话机会,我当然不会错过。


“675分,不错,还年级第一呢,我就说我家丫头肯定行的!”理发店里各种声音都有,所以我说话的声音也很大。



“你家娃675分,是怎么教的?”老板娘总算和我对话了。

我先前讲了半天不理我,丫头一个电话主动问起我来了。

可见,你要善良,必须要让事实说话。这和“人穷别说话,位卑别劝人”一个道理。

人穷,不仅仅是财富上贫穷,还有见识上的,能力上的,你没有实力就别说话,说了也没有人理你,也没有人听你的。地位低下更不要劝别人了,没有达到德高望重的境界,即使你说的话是真理,也没有相信,更没有人服你。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古以来,人微言轻是有道理的。


“人穷别说话”讲的是钱财,你没有钱,人穷志短,说话也会缺少底气,既使说的是真理,也缺乏影响力,还不如不说。

位卑别劝人”讲的是地位,地位低下就别当好人了。当你只是一个兵时,你说的话是没有人信的,但当你是将时,你说任何话都是对的,也没有人不听。

职场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同样是解决矛盾,总经理出马,一个顶俩。当总经理是一个普通员工时,去劝服他人时就没有这样的效果。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想让自己的言论得到别人的信服,那么必须自己要有力量。否则,一切皆是枉然,只会自讨没趣而已。



有书共读

咱们农村在空闲的时候,都会聚在一起唠唠家常,而村子里很多有经验的老人都经常说一些俗语老话来老给后辈人讲述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小时候不经世事不懂这些话的意思,现在长大之后,经历了一定的生活,也渐渐体会到了这些话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些“人穷别说话,位卑别劝人”这句话,看看是什么意思!

人穷别说话,位卑别劝人:从字面意思上就是说,一个贫穷的人尽量别在聚会之类的场合里说太多话,而一个地位地下的人也别再别人产生纠纷时做调解。虽然猛然一听到这句话,觉得很没道理,但是仔细一琢磨还真是这样。

这句话可以说的是非常深刻了,我们虽然都说现在的社会要讲究情面,讲究人情味,可社会上难免各种事情是不讲情面的,比如各种会议上,坐在贵宾席的都是位高权重之人,村里请人调解矛盾时也是请的德高权重的老人!

但是,这句话虽然有道理,也表现了一定的社会现状,但是我们可以参考,但不能全盘照搬。我们一直在讲“人穷志不短”,如果因为贫穷就不敢说出自己的话,那么一个人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咱们还说“和事不丧理,让人不为低”,无论是调解还是劝人都是讲道理,而不是讲地位。所以我们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就要勇敢表达,要讲道理时,就要公正的讲道理!

骏景——殷


骏景农业

其实,这句话说得就是一个人只有拥有一定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才有话语权的问题。也是大家说得世态炎凉,冷暖自知。这句俗语,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即使放到现在依然管用。比如,类似的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但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或者回到农村,我们常可以看到两个家庭之间吵架,其他人就会劝和,但这不管用,指不定还越闹越凶,只有但村里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出来处理,那么他们才会妥善处理这件事,否则就是驳了别人面子。

这应该就是日常生活中,人穷别说话,位卑别劝人的真实案例了吧。



一、人穷别说话

一般来说,穷人在大家眼里,不过是满嘴吧跑火车的人,因为穷,所以它们人微言轻,即使话说得再好别人也当是废话连篇。回想当初马云创业的时候,到处拉投资,不知被拒绝了多次,才有孙正义帮忙,成就了后来的阿里巴巴,现在大家反过来,又骂阿里巴巴是别国企业,居心何在?只能说,人家当初穷的时候和你们谈投资,你们嫌弃视而不见,现在急了,又能说什么?打脸吧!不过反过来,现在马云有钱了,他说的每一句话,又成为无数人的心灵鸡汤、人生信条不得不说讽刺。



即便没出社会,还在淳朴的农村,大家说话都是按基本的按资排辈。只是近些年来,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开始攀比起来,买轿车、盖新房等,往往那些生活条件更好的,受到大家待见,因为他们有钱,大家喜欢去巴结,那么他们说得话,就会被奉为圣旨。

二、位卑别劝人

在农村,由于是按资排辈,所以一些重要的场合是不能说话的,尽管这些年轻人的看法可能是正确的,但他毕竟没有社会经验,如果你去指出问题的纰漏,甚至会遭到大家的耻笑,即便正确,你人微言轻的当面驳了别人面子,他们也会觉得你这个人不懂礼数。



所以说,农村一般是家族势大的人才去当村干部,这样别人就会乖乖听话,这是社会地位的体现,闹出矛盾,他们劝解,一般不会有反对意见,如果你什么身份都没有,可能好心还会被讽刺,最终受害的还是你自己...


鹿遥知林深

所谓“人穷志短”,“人微言轻”。“人穷别说话,位卑别劝人”,短短的十个字,却折射出一个很现实的社会现象。

无论在什么圈子里,像城市也好,农村也好,工厂也好,机关也好,每个圈子里都存在着这种现象。你没地位,没势力,说话就不好使。

我邻居家过去很穷,街坊邻居没人与他来往。而十几年过去,人家“抖”起来了:门庭若市,非常热闹。而且,在村里说话也有份量了。为什么?因为他儿子考取了好大学,后来当了不小的官!

我在机关工作,身边的事例就更多了。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刚调来的大学生。才来的几年,只是一个科员,对谁说话都是低眉顺眼,唯唯诺诺的。领导们也不拿他当回事。他说话也没人听。后来升到一把手,再看看人家说什么都是对的。

所以说,“人穷别说话,位卑别劝人”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更多回答请点击我的头像关注

胶东民俗通

农村俗语:“人穷别说话,位卑别劝人”,难道人穷话就不值钱吗?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我们可以找到好多描述类似情况的俗语和成语。比如“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人微言轻”等等。通通说明了一个人在穷困、不得意的时候,他的境遇是怎样的不堪。

古时候,社会把人分等级,“士农工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穷人固然是在底层,但是即使从商,你的社会地位也不一定多高,所以“位卑莫言”的情况最起码有两个维度可以考量。但是到了现代,经济发展是重头戏,所以衡量一个人是否“人微言轻”,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穷”,没钱!

我们在电视或者网络平台上,看一些富豪的采访,有时候会介绍,这位富豪是多么的节俭,一件衣服穿多少年,或者吃的饭也是粗茶淡饭,大家就会感叹:这是活到了一定的人生境界。其实你的身边到处是这样的人,村里很多人,不就是多年不怎么买新衣服,吃饭也简简单单吗?但是,你只会认为,这不就是穷的吗?

即使不和这样的富豪比较,就拿村里的人事来说,这样的情况也比比皆是。有一部电影,在网上口碑很好,但是很多人看完了难受,这部电影是《hello!树先生》。大家除了被王宝强的演技折服外,都对于树先生这个角色念念不忘,因为这样的人就存在于你的身边,很可能你身上都带有树先生的那种卑微。大家都说,每个村里都有一个树先生,他就是一个穷人位卑言轻到了极致。

虽然,这样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承认,但是我们的身边也不乏一些“穷且益坚”的强人。他总是会给我们一点安慰和希望。就拿我们村里的一位长辈来说。他大概有60来岁,一辈子种地为生,因此不富有,只够生活。

他是村里的种地专家,他自己说,一辈子只会种地。村里大部分人觉得种地没出路,纷纷出去打工,有的人靠打工买房买车,总之生活越来越好,但是他毅然坚守在村里那片荒凉的土地上。但是村里人对他的那份尊重都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他勤劳吃苦,妻子有病不能下地帮忙,他就一个人可以种将近上百亩地(有的是村里人不种,怕地荒了,免费让给他种的),我们这个地方,种地并不是机械化,顶多耕地、播种可以上拖拉机,剩下的部分全靠人工。所以可以想象,这是一个怎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村里人一说起他来,全是大拇指。这样的人,也是穷人,但是并不是“人微言轻”的,最起码在一个小集体里,不是的。

尽管,人穷言轻,位卑言轻,而且这样的情况,一段时间内改变不了,但是要相信一句话:这个世界正在悄悄奖励厚道的人。


农村广播站

如何理解农村俗语:“人穷别说话,位卑别劝人”?


老胡侃三农

农村俗语:“人穷别说话,位卑别劝人”,难道人穷话就不值钱吗?听到这句谚语,好像我们所有遇到的现象就是这么印证的。人穷、位卑则言轻。我只能说当今社会确实这种现象可以教育人明哲保身,避免陷入舆论漩涡,避免让人看笑话。



但是深思之下,我却又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人穷未必不能说话,位卑不一定不能劝人,我认为这要看你怎么穷,怎么位卑。

有语云:人穷志不短,穷人的话到底值不值钱,看你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说出的话,如果你是个穷人,也没有什么可以让人信服的事迹,那么可能真的你就是人穷别说话。但我们反思下,当年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够穷了,但是颜回能说话,他说的话别人也会听,概因其有让人钦佩的独特品质吧,或是独特的高尚情操让人敬仰。



位卑别劝人,当你只是个普通的人的时候,你劝人别人可能不听,但是当你具备了某些令人钦佩的品质时,别人仍旧会信你,电视剧情满四合院中,大大爷位卑,不是官、不是领导,但是说出的话有信服力,别人能听。概因其正直让人钦佩。位卑不是借口、位卑但是人的信仰不能丢、正气不能少,宋朝陆游位卑,但却以诗名志,“位卑未敢忘忧国”。

所以这句话,引申的含义,人穷但志不要短,位卑正直不能丢。从俗语中取其精华为我们做人生指引,这才是人生悟道的真谛,是学习的真正意义。

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响水大米


风云剑90031177

我们老家农村没有这样的谚语,不过这句话虽然听起来不太好听,但是思考一下,还确实讲得有道理。“草根影像”认为这句话不是对穷人的讽刺,而是对丑陋人性的鞭挞,如何来理解这句话,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关于人穷别说话。人穷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会遇到很大的问题,比如说难以娶到媳妇,生活质量不高,人言轻微,说话得不到别人的重视等。而且很多人聚在一起聊天时,富人会更容易得到大家尊重,而穷人则容易成为大家玩笑和挖苦的对象。比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已,他一旦出现就会成为其他人讽刺的对象,有时他还会进行分辩,大家则更加嘲笑不止。所以穷人多说话无益,容易成为众人嘲讽的对象,当然这话也不全对。

二、关于位卑别劝人。这半句更有道理,在农村如果发生什么纠纷的话,人们往往在村中找一些得高望重的人调解,这些人处世时间较长,说话做事很有分寸,提出来的意见更加全面有理,所以能得到大家的尊重,矛盾能得到圆满解决。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找一个地位低下的人来调解的话,可能人言轻微,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搞不好还会弄巧成拙。

三、如何全面理解这句话?这句话尽管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对,还有一些话说得非常有道理,比如“人穷志不短”、“位卑未敢忘忧国”等。对于穷人、地位低下的人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受此话的影响,变得萎靡不振,不敢与人交流等;而是要不亢不卑、奋发图强,少说话、多做事,勤于思考,谨慎发言,说出的话掷地有声,一定会走上富裕的道路,得到更多人尊重。


草根影像

农村这句老俗话,也是几百年来老农民总结出来的经验,历朝历代都不可否认。人穷别说话真证的含义是:,不是不让你说话,你可以说,你只是发发闹操,没人听你的。你说在多的话,在他们眼里,只是一阵风,什么也不是。位卑别劝人,说明你劝的再对也是无一点用。没人会听你的,有口气不如暖暖肚子。

农村农民话三农经常外出打工,在土地干活期间。明知道这样干费工费时,你提出的见意非常正确。老板也不会采纳你的见意,老板怕丢了自己的面子,你知有听他的话,指到那里你就干到那里。

假如你非和他争个高低的话,他的一句话让你哑口无言。你给谁干活的呀,你挣的是谁的钱。我说了算是你说了算,人穷别说话,位卑别劝人,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这个道理。不服不中呀,我就多次吃这样的亏,因为性子太直了。不说啦各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