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古法养鱼?

花匠菜农小美

古法养鱼 简单来说就是效法古人养鱼。

古人养金鱼开始多为泥缸瓦盆,后来有了陶瓷鱼缸。无论哪种材质,粗糙的缸壁都利于水中有益菌的附着和生长。在光照的作用下,鱼缸长出青苔,青苔既为金鱼提供养料,又可抑制水中绿藻生长,鱼儿的粪便又能为青苔和有益菌提供养料,形成水中内生态环境,鱼,苔,菌三者共享,相得益彰。

古法养鱼的妙处在于缸大口宽鱼少,就像山水画中的留白,还可以种植睡莲,既有意境,又防止鱼缺氧。一般投喂鱼虫,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新鲜。这就是古法养鱼不用过滤、不用加氧,不用加硝化菌的秘密。


弊端在于,这种饲养方法也需要不断的适时的去添加新水。尤其在室外,还得注意适当遮阳和遮雨。观赏效果也只适用于一些可以俯视的金鱼品种,对于需要侧视来观赏的金鱼品种,观赏效果就欠佳了。

---------------------------END---------------------------

[YEE水族世界]每日一更,请关注我,或翻阅我发表过的400多篇养鱼文章,以帮助您在养鱼过程中少走弯路。感谢您的阅读!


YEE水族世界

现在的人们出门坐的是地铁或者是开着私家车,手中永远离不开的就是手机,眼里看到的都是些高楼大厦。可以说,现代人眼里脑里手里永远是离不开的现代化和高科技,能真正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还存在吗?


古法养鱼,或许是现代的人们能在家中亲近大自然的唯一方式了吧?

古法养鱼不是在讲究或者研讨如何去把上滤或者下滤更好的与鱼缸分离。

正好与现代的养殖方式相反,古法养鱼讲究的是缸,水,鱼,青苔,阳光的五行合一,缸为土,水为水,金鱼为金,青苔或植物为木,阳光为火。这种看似毫不相干的五行之物却被古人完美的合为一体,这才是真正的古法养鱼,这才是真正的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道法自然,万物归一。



古法养鱼,从最开始的养缸算起,至最后的绿苔初成,总共有刷缸,困水,养莲,养水,养虫,养苔,结合适当换水,最后放鱼等诸多步骤,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


刷缸是为了清洁缸壁,使缸壁更具有完好的呼吸作用。困水是为了通过阳光的照射释放或杀死水中的有害物质,沉淀水中的杂质,同时吸引更多的微生物或水中生物入缸,以能更好的增加水中的有机物,培养有益菌,养莲是为了适当的遮阳和更好的吸收鱼儿的粪便,养水是为了青苔的养成,养苔是为了提供硝化细菌存在的场所,和鱼儿综合营养的提供,更会有利于金鱼的发色,养虫是为了先行为鱼缸提供一个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以及为鱼儿提供更好的食物,换水是为了及时去除缸内的各种杂藻的丛生,为青苔的生长扫除障碍。


最终达到的,不是为了一缸水,也不是为了一缸鱼,而是一缸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智慧与传承,这就是古法养鱼,这才是古法养鱼!传承的是文明,理解的是文化,精通的反而是内涵!

我是淘淘,更多观赏鱼养殖的知识敬请鱼友们关注我的头条文章和问答吧,多谢多谢!


淘淘2008

古法养鱼一般是指使用古法饲养金鱼或者锦鲤。即不使用现代化的器具,包括过滤器,充氧泵,加温棒等电动养鱼用具。还有养鱼的容器不使用玻璃容器,采用的是大木盆,瓦缸,陶瓷缸,石头缸或者直接在地面开挖的水池。

饲养环境多在室外庭院,也可以在室内。

饲喂的饲料一般都是去湖泊,小溪,或者小河里捞鱼虫作为金鱼的,或者熟蛋黄等。而不用商品颗粒饲料。

在饲养容器中还可以添加一些睡莲,浮萍之类的水生植物,即可以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改善水质,还可以增加观赏性,同时还能作为金鱼的补充饲料。


多重爱好者

古法养鱼的重点是在石缸或陶缸内培养水生绿植,缸底铺沙石,先养好水再放鱼。让水生植物吸收鱼的排泄物并提供鱼所需的微生物和氧气,自然形成内部生态环境。不过滤,基本不换水。要少养鱼少投喂,让缸内自然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人为的过滤和除藻灭菌都背离了古法养鱼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