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是怎样的呢?

我是土嚎

电视剧《康熙王朝》虽然在一些地方存在历史错误,但是整体上还不错,跟着康熙一起沉浮,一起起伏,一起悲喜……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里面的三个人物,知晓历史上他们的真实面目!

周培公

剧中,我们对周培公最熟悉的莫不是他画的那副《皇舆全图》,而且他还受到了重用,任抚远大将军。



但是历史上的周培公,原本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在三藩之乱,图海到平凉时,周培公向他上取平凉策,因而被招收为幕僚。后来劝降王辅臣有功,被封为山东登莱道。再后来死在了去盛京当提督的路上。根本没有画过《皇舆全图》!

李光地

在剧中,李光地因为众多孤儿上万言书而被重用,之后辅佐姚启圣施琅收复台,表现也可圈可点,于是入朝为官。不幸,深陷官场变了味儿,误入歧途,康熙害怕他成为明日的明珠索额图,因此贬他为台澎知县。

而历史的他协助过“三藩之乱”“收复台”,在晚年时受到康熙重用,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最后,也善终了。死后,谥号为“文贞”!后来雍正称他为“一代完人”。

姚启圣



在康熙上位时,他已经接近四十岁,后来姚启圣在剿灭耿精忠中屡立战功,因而被封为福建总督!

之后,在收复台中扮演关键角色,不幸收复台还兵福州时,背部旧疾复发而故。时年六十!

这就是康熙王朝中的三个汉人,说谁厉害,还是属姚启圣,你们认为呢?不过,我们当中何尝没有李光地?但是周培公有点遗憾。


非常茴香豆

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姚启圣(1624年—1683年),字熙止,号忧庵,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朝康熙年间政治家、军事家,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姚启圣为政带兵执法严明,曾随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平定耿精忠叛乱,在收复台湾战役中功勋卓著,历任福建总督、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病逝于福州。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人,清朝康熙年间大臣、理学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曾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

单看年龄就可以知道,周培公(1632年—1701年)比姚启圣(1624年—1683年)出生晚8年,更比姚晚去世18年;再看两人的履历,从未有过交集,当然就更没有举荐之说。

需要指出几个明显的错误。周培公作为汉人是不可能作为军事最高指挥官的。

一:察哈尔叛乱,马佳·图海,隶满洲正黄旗。康熙令信郡王鄂札为抚远大将军,图海为副将军统兵征剿察哈尔,信郡王鄂札是清初著名的豫亲王多铎的孙子,让他出任主将,是政治上的考量,实际的指挥,还是得靠图海。

二:劝降王辅臣。康熙十五年(1676年),以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征讨吴三桂。王辅臣手下参将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周培公奶娘龚嬷嬷的儿子)与周培公均是同乡,周培公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自告奋勇,主动请缨,冒死进城劝降成功。

三:大清皇舆全图:《康熙皇舆全览图》为中国清朝所绘的地图。1708年由康熙帝下令编绘,绘图人士有耶稣会的欧洲人士雷孝思、马国贤、白晋、杜德美及中国学者何国栋、索柱、白映棠、贡额、明安图以及钦天监的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理藩院主事胜住等十余人。没有周培公什么事。

再说姚启圣,从小有豪侠之气,也是清朝的拥趸,在八旗乡试中考中第一名,被授予广东香山知县。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举兵叛乱,姚启圣与儿子姚仪募壮兵数百,赶赴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麾下效力。姚启圣被委任为诸暨知县,剿平紫山土寇。后来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姚氏父子也屡立战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姚启圣的妹夫黄锡衮:清康熙年间东阁大学士(宰相),掌管兵部事。水师提督施琅是黄锡衮之妹夫,在收复台湾一役中,三人以姻亲关系并肩作战。另外,攻克台湾时郑经已死,其子郑克塽袭位,称延平王。

最后说说李光地,康熙三年(1664年),李光地乡试中举。康熙九年(1670年),他于庚戌科会试中成绩出众,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选为庶常馆庶吉士。康熙十一年(1672年)九月,他得授翰林院编修之职。并非像电视剧中说的那样不愿意做官,在平定三番、收复台湾、治理直隶兴修水利中也多有贡献。


又扎心了

《康熙王朝》是根据二月河小说《康熙大帝》改编的,既然是小说,难免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包括虚构、夸张与杜撰。小说与电视剧不论是为了艺术创作还是为了收视率,一定要把故事拍得像CCTV那样充满正能量,为了不枯燥乏味更有人性,还大量穿插了一些莫须有的“男女爱情故事”。而真实历史就像现实周边那样,根本没有那么多好人好事。所以,电视剧万万不可当成真实历史来看待。

下面,树先生来谈谈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三个人的真实故事。

周培公

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在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时,曾主动请缨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因此立下战功。

但是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所提到的《康熙皇舆全览图》是由耶稣会的欧洲人士(雷孝思、马国贤、白晋、杜德美)及中国学者(何国栋、索柱、白映棠、贡额、明安图以及钦天监的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理藩院主事胜住等)十余人共同绘制,根本没有周培公什么事,此为小说与电视剧虚构之说。

姚启圣

康熙年间政治家、军事家,历任福建总督、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是收复台湾的关键性人物之一。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病逝于福州。一生两大功绩:参与平定耿精忠叛乱;收复台湾。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姚启圣举荐过周培公是假的,两人从未有过交集。主政福建期间被挖祖坟也是假的。

李光地

康熙九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晚年受到康熙重用。曾协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最后善终,死后谥号为“文贞”!雍正称他为“一代完人”。

而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李光地为众多孤儿上万言书而被挖掘重用,纯属虚构事件; 至于和蓝齐儿之间的暧昧关系更是子虚乌有之事,因为康熙皇帝压根没生蓝齐儿这个女儿。至于后来李光地深陷官场误入歧途,被康熙猜忌贬为台澎知县也都是假的。

《康熙王朝》与历史不符之处

大家看到了,光从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三个人身上就有十多处与历史不符之处,更不用说整部《康熙王朝》电视剧了,光是确凿无疑的大人物大事件就能列举几百处,如果再去认真考察每处细节(服饰、语言、过程、道具)的话,那就更是天文数字了。

只考虑大人物大事件的话,保守估计也有上百处不符之处。极少数是作者考证不周,但大部数是作者二月河与改编导演故意为之(如虚构的人物:蓝齐儿和容妃)。原因树先生在一开头的时候就交待了,《康熙大帝》是小说,不是史书;《康熙王朝》是娱乐剧,不是纪录片。


全球华人第一神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