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堪称经典的老房改造案例?

用户65268104

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都是优秀老房改造的高产地,我个人也曾做过几个改造项目,不过大多数是茶室、院子之类的,当然更不敢妄谈经典,所以推荐一些参观的途径,以及我个人接触过的比较好的设计师和案例。

一、家具店

如失物招领、梵几、日用之道等,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过零散的分享,此处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评论区询问。

二、设计案例

以下案例都是我日常的收集,篇幅有限,不做很详细的介绍,我都会备注上案例及设计师的名称,方便大家后续深入了解。

1、北京灯市口胡同住宅改造( B.L.U.E.)

说 B.L.U.E.可能大家有点陌生,但对于近两年的网红设计师青山周平大家可能有所耳闻。B.L.U.E. 建筑设计事务所就是由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和藤井洋子共同创建的。

项目位于北京东城区灯市口附近的胡同里,狭长的L形基地夹在胡同老墙和一个二层高楼的外墙之间,空间局促且不好利用,但居住着三代共6口的一家人。

改造通过增加大面积的天窗以及通透的玻璃立面解决原先的采光问题。

模糊室内外的界限是日本建筑师的拿手好戏,由于土地私有,所以日本建筑师对于这类独立小宅很有经验。

二层的儿童房和游乐场

2、西绒线胡同住宅(成直)

皇城脚下,正统的四合院已然不多,胡同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极其密集的居住环境和狭小、欠缺私密感的生活空间。

△ 改造前的西绒线胡同住宅

△ 改造后的西绒线胡同住宅

因为这里属于一对热爱生活的年轻夫妇和他们6岁的小朋友,所以我觉得在设计上要回归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

经过成直改造后的这间房屋,真正有了美好生活的氛围。在改造时,成直极度扩大了建筑向南的采光面,同时注重住宅空间的流动性,当门和窗被打开,风、光、声音穿越房间时,会与日常生活共同组成家的动律。

儿童房位于二层平台,有一个伸出屋面的小采光顶。

这条里外相通的多功能长台面既可以成为友人聚会的吧台,平日里也可以用来就餐、工作和学习。

3、其他案例

△老房新生,里弄里的私宅改造(RIGI睿集设计)

△北京胡同里小樊的“插件家”(众建筑)

△上海HOUSE-H住宅 (小大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折叠公寓(More Design Office)

△空间被极致利用的30平米Loft小公寓(Jerry 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