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深海的动物那么大?

heruilive

深海巨“兽”(严格说不算兽,因为它们大多是无脊椎动物)。

深海巨型生物,主要是无脊椎动物在深海的生长趋势。深海中的动物,通常都比它们那些生活在上层浅水水域的近亲大,甚至大得多。先让我们看看,人类在深海找到过哪些惊人的巨大动物吧,注意这里没有传闻,全是真实的动物。

图示:海洋生物学家正在检查,在挪威的海滩上被冲上岸的一头长达9米巨型鱿鱼(这是已知的第二大头足类动物)。

巨枪乌贼(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

研究人员认为巨枪乌贼可以长到14米长,体重可达750公斤,它们和抹香鲸之间是互相捕食的关系。

巨型管蠕虫(Riftia pachyptila)

1977年,海洋生物学家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外发现了海底黑烟囱(海底火山的热液喷口)。今天我们知道,这些热液喷口创造了全新的生态系统,在这里普遍生长着如巨型管蠕虫这样的生物。这些蠕虫的长度可以长到2.4米,其管状体的直径达到4厘米。


日本蜘蛛蟹(Macrocheira kaempferi)

成年日本蜘蛛蟹可以生活在海下6000米的深处,而它们的尺寸巨大,从爪到爪可达12米长,体重约20公斤。

大王具足虫(Bathynomus giganteus)

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北极大洋的寒冷深水中,大王具足虫极其常见。巨型等足类生物是深海巨大动物的很好范例。一般来说,这些巨型物种的最大重量和长度分别可达约1.7公斤重和76厘米长。

为什么深海动物比它们的浅海近亲大那么多?

你或许认为,深海巨大的压力会让动物变小,而不是变大,但水压其实不算大问题,因为这些巨型生物的身体大多由水构成,而水的可压缩性不大。

生物学家仍然不确定为什么这些深海生物会长到如此巨大的尺寸,但他们有一些很好的假说对此进行初步解释。有两条生命世界中的一般性规则,似乎决定了动物体型的大小趋势:克莱伯定律(Kleiber's law)和伯格曼法则(Bergmann's rule)。

克莱伯定律指出,更大的动物通常效率也更高。例如,一只猫的质量是老鼠的100倍,但其新陈代谢的量仅仅是老鼠的32倍。克莱伯定律是动物循环系统的物理学和几何学的结果,从细菌到大象都遵从该定律。而海洋深处的动物主要依靠从海面上掉下来的食物生活,鉴于食物稀少,它们反倒需要长得更大,以提高效率。当然所谓需要,是指自然选择亲睐更大的深海动物,而不利于小体型动物。

伯格曼法则对于解释昆虫和温血动物的身体尺寸有一定价值,通常越冷的地方温血动物体积越大,因为体积越大越容易保持体温,这和体积与身体表面积之比有关。这就是瘦子恒瘦胖子恒胖的原因,瘦子比胖子需要更多的能量保持体温,他们代谢更快因此更难长胖,而即便排除胖子的脂肪本身就更加保温的缘故,胖子也只需要更低的代谢速度就能保持体温,所以他们因为胖反倒可以吃得少^_^。要知道对于温血动物来说,保持体温是件高耗能的事情,能够在这上面有所节约,对于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动物来说,就拥有了很大的生存优势,它们可以吃得更少。但深海虽然温度也低,但这些无脊椎动物都不是温血的,要将伯格曼法则用来解释深海动物,大概还需要生物学家更多努力。



三思逍遥

从北海巨妖到海龙,所有传说中我们喜爱的海怪都很庞大。事实是,现实中很多深海生物体型的确如此。


动物,生活在深海里的种类往往比浅水里的大得多,除了皇带鱼和巨型的章鱼、鱿鱼之外,还有近4米长、将近20千克重的螃蟹,2.7米长、1.5米宽的魔鬼鱼等。连深海的虫子也大得惊人,蚯蚓之类的蠕虫通常一二十厘米长,而深海热液口的“管状蠕虫”长的可以达到两三米;我们熟悉的潮虫在地上只有1厘米大小,而深海类型的潮虫居然有76厘米长、1.75千克重!

为什么深海动物特别大呢?这是个还没有完全弄清楚的问题。

一种说法是温度。同类动物的个体大小,往往随着温度下降而增大,海水越深,温度越低,所以个体也越大。但是这些深海“巨型”动物体积增大几十倍,就很难用温度差别来解释了。



另一种说法是食性。除了热液、冷泉,深海海底动物的食物来源主要是从上层海洋掉到海底的生物骸体或者排泄物,这就是它们的“粮食”,如果一条鲸鱼尸体掉下来,那就是天赐的美餐。不过这种机会不多,只有个体大的动物才能够一次大量进食、经受长时间的饥饿,而且能够长距离转移去寻找食物。深海“巨型”动物,是不是就是对这种“食性”的适应呢?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去到更深的海底,就有可能看到更大的深海动物,采集到更多的样本。所以这些谜题会被及时解决,新物种会被发现,我们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物便会有更深的认识。


轩杂谈

1、海洋地大物博,地域宽广,物产丰富、有足够的食物养活体型巨大的生物!所有生物体积的大小是与能够养活它们的食物有直接的关系的!

2、海洋温度低!需要有厚实的脂肪用来保暖!所以,看着有点臃肿!

3、海洋中没有超智慧生物的存在!陆地不一样,有人类这种智商逆天的生物的存在!没有,巨大的体积就拥有绝对的实力!如果,有的话、体积巨大的优势又不显现了!

4、自然法则的选择!生物越小,繁殖数量越多,繁殖周期越短!以量取胜、生物越大,繁殖数量越少,繁殖周期越长!以质取胜!

5、应该还与生活环境有关系吧!陆地毕竟所有的生物都是靠肢体移动的!而且相比海洋生物来说,持续高速运动的能力相差很多!陆生动物更消耗自身能量!耗氧量更快!新陈代谢更快!没有更多的食物满足自身需求!

6、陆地环境相对于更加广袤的海洋环境!自然环境更容易受到外来环境的影响!如人类的破坏!火山的爆发!外来陨石的撞击,紫外线的照射!全球温度变化,冰川的融化!地震、台风的袭击、龙卷风、沙尘暴、沙漠的侵袭等等的自然灾害!往往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物种是个体巨大,移动缓慢,种群数量少的物种!

5、海洋貌似没有陆生自然环境竞争激烈!陆生动物块头大的,普遍没有海生动物寿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