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卷有“内幕”吗?阅卷老师凭主观打分怎么办?

影像照进现实

高考阅卷是相对公平的,每份试卷至少被两个独立的阅卷人评阅,如果分数的差异超过一定的阈值,则会由阅卷的组长(通常是大学教授)重新评阅,与组长的评阅分数差异较大的评阅者会被扣除一定的工作量。所以,基本上可以认为,高考阅卷(至少在同一省内)是可以严格依照统一标准执行的。

不过,在我看来,高考阅卷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阅卷老师完全不能主观,必须严格按照答案的标准给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拉高一些低分考生的成绩,拉低一些中段分数学生的成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的学生,什么都不懂,卷子上写上一些绝对正确的公式(例如物理卷子上写牛顿第二定律或者其它一些公式),这就必须给一些步骤分,所以学生只要不是完全空白,写了与题目相关的公式,通常总是至少能得到一两分的。然而另外一些学生可能比较粗心,他们知道得比较多,但是又有点粗心,举个例子,一道题,假如总共有五个步骤,一个考生如果第三步做错了,那么第四和第五步他写的式子就基本上可以确定也错误的,他只能得到两个步骤的分数,但很可能他第四五步的错误只是由于第三步计算的错误导致的,阅卷老师心里清楚他为何会做错,但只要他自己没有把正确的步骤写上试卷,就没法得分,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我们都知道,他们的实际水平是更高的。这在我看来,就是按照步骤给分最不合理的地方,不过因为阅卷标准完全统一,阅卷老师也没法同情。


傅渥成

第一、阅卷教师的来源方面,高校教师是主力军。

高考是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自然阅卷教师基本都是高校教师,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也会参与其中,但不会评阅一些分值高的大题,比如数学和理综中的物理大题。

高中教师参与试卷评阅的人数非常少,基本上是被当作“点缀”看待的,至少甘肃省的阅卷是这样的。

以高校教师为阅卷主力,也保证了试卷评阅的客观公正,特别是给分尺度的尽可能一致。

第二、组织有序,做到公开透明。

高考试卷的评阅首先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所有的客观题,由计算机评阅,一般由各省市教育考试院组织实施。一是所有的主观题的评阅,这也是全社会最为关注的一块。

主观题的评阅先分文理科,语文也要按照文理科分开,分别由相应的高校承担阅卷任务,这些信息会在高考结束后及时向社会公布。而且,在阅卷进行中,主管部门还会组织家长、考生代表观摩阅卷现场,以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



第三、具体评分上,坚持“给分有理,扣分有据”的原则。

高考各科目的评分标准由试题命制方提供,比如全国卷,就是教育部考试中心。评阅前,先要组织全体阅卷教师认真学习评分备注,明确注意事项,同一题阅卷者对标准形成共识。

接下来要进行试评阅,进一步对评分过程进行磨合,阅卷者也对考生的作答有了整体认识后,正式评阅将开始。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那些认为最开始被阅卷教师评阅的试卷存在被“练手”的说法是不对的,高考阅卷的流程能确保每一份试卷的评阅都是客观公正的,一杆子插到底的。


好了,阅卷开始了。高考对主观题的评阅一般采取两评法,也就是同一道题由两个阅卷教师评分,然后取平均值,平均值产生小数点时四舍五入。如果两个阅卷者给出的分值差距过大,那么这道题系统会自动发送给第三位同题阅卷者继续评阅。

作文要特别说一下,因为它的分值高,社会关注度也高。一般还是采取两评法,取平均值。对于一类卷,也就是得分在五十分以上的试卷,给分会非常谨慎,尤其是满分作文,最终被认定为满分的作文,要经过阅卷组集体讨论阅卷组长签字后方可确认。

给分有理,扣分有据。这是阅卷坚持的原则,它也确保了评分的客观公正。


第四、坚持原则,也会灵活把握情况。

如果你仔细研究高考试题的评分标准,就会发现,在很多文字性强的主观题答案后面,都有“意思对即可”几个字。这给阅卷者灵活对待考生作答提供了依据。

很多主观题的标准答案语言高度简练,以高中生的水平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这时候如果完全依照评分标准,考生的作答几乎很难得分。于是就出现退而求其次的现象,按照“意思对即可”的原则给分。


第五、时间紧,任务重,视觉疲劳,评分尽可能靠近平均分是最大的“内幕”。

试卷量太大,而时间非常紧张,一般十天左右。长时间面对同一道题,阅卷者难免出现视觉疲劳,在给分上尽可能趋向平均分,因为这样以来,就会减少三评,也就是前两人给分差距大,只好重新评阅。

这种情况在语文作文题上最为明显,通过分析去年的作文得分分布,我们会惊人的发现,绝大多数人考生的作文在平均分左右。这就足以说明,作文不会拉考生的语文成绩,因为大家得分差不多。

如果还有“内幕”的话,那就是书写潦草的答案得分会更低,而书写美观的答案一定在得分上占优势。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客观的说,传言中的“内幕”并不会出现,高考阅卷能够保证公平,能够把考生的真实水平衡量出来,从而给考生、家长和社会一个满意的答案。


优学优考策略

我来说说高考阅卷的内幕吧,让你看看这里面到底有没有“猫腻”。

一、阅卷老师都是谁

高考阅卷量很大的,需要相当一批阅卷老师。主要包括中学老师、大学老师、在读硕士生和博士生,基本都是年富力强的人,不可能来一大批大学的老先生,因阅卷工作量大,强度高,中青年师生才能顶得住,也更廉价。

二、阅卷流程是什么

1、高考阅卷是网上阅卷,计算机程序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工作人员用扫描仪将考生答案扫描到计算机上存储,计算机将答卷按设计的条块分割成若干部分。

评卷时,计算机将答题部分随机发送到评卷教师的电脑上,注意,这个过程是随机的、匿名的、自动的。阅卷人不能翻试卷去的。保证公平!

2、阅卷老师在阅卷前会经过培训,全部流水作业,每一题至少由两个老师批阅,分值相差不大取平均分,分值相关大了,会让第三个老师改。直到给分意见趋同才罢休,这样可以防止某个老师以自己的好恶来主观给分。

3、有些题目阅卷是有最低时间要求的,批阅作文不是几秒就能搞定的,在一份试卷上停不超过一两分钟,系统不会发下一篇过来。所以阅卷老师还是要好好看看的。

这里给几个阅卷老师的感言:

小王老师:刚开始参与阅卷的时候,崇高之情油然而生,生怕耽误别人的命运,看的很慢。老教师们阅的又快又准。他后来发现,熟练之后,在一道题目花十分钟跟扫一眼的踩分点基本是一样的,所以别总吐槽阅卷老师怎么快怎么不负责任,你写的那些玩意真的多给你十秒得到的结果还是一样。何况熟能生巧,经历十天的魔鬼训练之后,早已经把题目背的滚瓜烂熟,说论秒算给分并不是夸张。渐渐的,就没有哪种心理上的崇高了,只有工作的责任感了而已。

白老师:每次批改都以秒计,想想看一周之内要改完数十万份试卷,每份有七八道题,至少要改两次,可以想象时间有多么紧张。第一个上午之后,阅卷人员就能达到人机合体境界,如条件反射般迅速阅卷。

三、根据阅卷现场的议论,给考生们提点建议吧:

1、“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所以拿不准的情况,尽量多答点吧,保不准就有蒙对的部分,拿分!

2、答题要条理一些,多用一些标号。就像我这次的答题,适时地要分段。条理清楚一些,老师都喜欢条理清楚的卷子,一目了然,批阅方便。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啊!

3、字迹一定要工整,写字不能大小。想想阅卷期间,老师每天坐电脑前盯着屏幕看,眼药水都用几瓶了,你再写一张字小又丑的卷子,人家会给你高分?


影像照进现实

那么正能量的内幕有没有呢?回答是肯定的。

内幕一、阅卷往往只盯住答对部分。

由于评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因而除了要点之外阅卷老师在阅卷时还看答题的基本结构是否正确,句子表达是否准确。如果结构清晰,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较高的分数。

内幕二、作文不约而同都往平均分上靠。

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凭感觉打分,但给老师一个好印象肯定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作文,一个漂亮的开头可能就被奠定了高分的基础。高考阅卷电脑会讲每份卷子同时发给两位老师。如果两人的评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评完的这份卷子就是有效卷,而每位老师所阅的卷子中有多少是有效卷,电脑会即时提现,因此,在阅卷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求稳,不由自主的会往某个分数段上打。如果发现自己的有效率降低了,就会慢慢往平均分上靠。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文科的答题,特别是作文。因此,思路就要尽量的与众不同。有创意,这样才能吸引老师的眼球,才能得高分。

内幕三、抓评分点成为阅卷关键。

高考时,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照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照规定的评分细则的评分点答题才给分。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上,实际上就是对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而忽略了句子的质量。所以,答题时,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质量。这样,不论你怎么答,都不用担心失分。

内幕四、老师喜欢条理分明的卷子。

据近几年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透露,高考阅卷速度要求非常快,很多时候,改一道题平均只用几秒钟或几十秒钟,一个老师一天平均要阅数百份甚至数千份,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因此,在繁重枯燥的阅卷过程中,条理分明,字迹清晰的试卷无疑给阅卷人员平添一份好感,都尽量给分。

相信面临高考的同学们,交接了高考的有关内幕后就能有针对的加强自身能力,弥补不足,就能在高考中占得一份先机,少丢一些分,取得好的成绩!

最后,祝广大莘莘学子高考成功!


e网倾身

其实每个学校里都有老师去阅卷,他们每年都会把自己的感受跟我们学生说,生怕你们考试的时候吃一点亏。所以认真听老师跟你们说的,很有用。

相比起理科,文科生的主观性更强一点,我高中当了三年的地理课代表,到高三的时候老师就会让我带同学去判一些题,在老师分配给我题后,会在答案上把每点的关键词划出来,有就给分,没有就不给,不管你写了多少,所以文科生按点写答案非常重要,一定要写的条理,把有把握的写在前面,一定不要大段大段的写,这样老师给的分一般都低因为找不到你的关键词,把自己能想到的都写上,反正错了又不扣分,说不定蒙上了呢。

还有!非常重要的!字可以不好看,但是一定要整齐,一定要整齐!

最后,还是,高考加油。


一条瘦辰鬼的鱼

高考是我国最重要的考试之一,严格来说是社会底层向社会上层发现的渠道,这种考试是不会有内幕的,在主观题阅卷上,第一个老师评阅之后,同样的题目会给第二个老师,然后取这两个老师评阅成绩的平均分,如果两者评阅成绩分相差大于规定的,就会报请上一级评阅。这样是很公平的,不会出现什么内幕。而且,评阅老师都不知道你叫啥,卷子上也没有任何记号。这也是为什么卷子上不允许超界答题,不允许有任何记号表示的原因。


现货黄金范浩轩

高考阅卷越来越公平。基本无内幕。现在都是电脑阅卷,主观性较弱。

为了防止主观阅卷,任何一道题都是双评,并且每道题都设置的有允许误差,一旦两个老师的评分超过误差,这份卷子就会进入三评。三评老师评分与前面哪个老师的评分接近,这位老师就胜出。

反之,与三评老师相差较大的老师就会被叛恶评。恶评率较高的老师会受到相应处罚。

这一切,都是在阅卷老师互不知情的情况下由电脑纪录的。您说,老师敢主观评分吗?


蜗牛大语文

阅卷是一件"很严肃的工作现在大部份试题采用扰器阅就是避免人为因素像文科难皮大的题专家提前就共同评定丁标准应该说没有内幕因为阅卷老师是经过各方面的审定是佼佼者至于凭主观打分也是有最后评审中由专家组去与卷老师沟通总之我们应去相信阅卷老师对每份卷每道试题是严谨认真系责的是对每位考生公平公正的同前试卷不可查看也期待高考评卷能涂化改羊.谢谢高考


万156673355

首先,高考阅卷现在是越来越公平的,在大数据的体现下比较明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少数地区阅卷是不公平的,这一点集中体现在语文主观题上。我可以给大家说一个真实的事件。2017年的高考阅卷云南省昆明市的参与阅卷的教师所占数额是最大的,然后各个州市的教育局召开会议,提出了尽可能的去寻找昆明市学生的答题卡或者答题模板。读过高中的同学都知道,语文的主观题具有一定的模板特征,而各个地方的又不尽相同。而昆明市的老师能够明显的看出来他们学生的答题模板,所以他们的确要占优势一些。而他们的语文答题卡发下去之后都是要收回去的,目的就是防止扩散。所以说,阅卷并非全部公正的


那年檐下

一般来说理科凭主观打分的现象不多,但是文科或多或少会有那么一点主观性在里面,但是老师也都是踩点给分,后期还有二阅三阅,阅卷组长复核,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