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锦囊系列之一:考后,给家长的4点建议(超实用)

2018年的高考已经结束,高考分数的多少已成定局,我们只能无条件接受。

而报考还未开始,掌握填报志愿的规律和技巧,才能尽量使分数发挥最大的作用;

让孩子进入理想的大学,所以我们要全力做好报考工作,不让高考留下遗憾。

考试结束到志愿填报这段时间十分重要,千万不要浪费。

孩子与家长要尽可能地多了解报考的相关知识,在这方面做足功课,为从容报考,赢利时间。

为此,对家长提出以下4点建议。

建议1:沟通兴趣。

家长应该利用闲暇时间与孩子多沟通:

了解孩子将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也就是说哪些专业是孩子感兴趣、喜欢的?哪些专业是孩子认为可以接受的?哪些专业是孩子绝对接受不了的?

这样真正到了报志愿的时候,才能够较为从容地依据孩子的成绩,在学校、地域、专业和个人特点、性格、兴趣等方面找到最佳的契合点。

一定要让孩子做最喜欢、最擅长的事情,这是填报志愿的核心所在,也是考生将来能否快乐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前提。

因为喜欢,他们才不会把工作当成生存的手段,而是追求的事业。

所以,家长要帮助考生通过各种手段了解自己,帮他们找到感兴趣、最擅长的事情。

建议2:制定预案。

考虑好上述因素后,结合高三模拟考试的平均成绩(或高考估分),制定出超常发挥、正常发挥、失常发挥(各档次之间相差20分左右)三套报考方案。

要完全模仿正式填报的样式,对学校、专业的排序做到精准揣摩到位。

建议3:了解专业。

目前,各专业的介绍网络上都可以查到,不同的专业究竟有哪些课程,毕业后都干什么,这是很多家长和考生不知道、不了解的。

还有一些冷门专业,因为没听说过,直接就忽略掉了,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有些专业是新兴行业,非常有吸引力,家长和考生应该多了解一些。

同时,家长可以向孩子介绍一些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不熟悉的可以让亲戚朋友帮忙,让孩子了解得更全面。

建议4:垫底防范。

如果没有做复读的准备,一定要留一个保底的志愿。即使没有被心仪的学校、专业录取,也要确保难被录取,至于今后的理想还可以通过考研来改变。

当然,这些建议是不够的,家长可以先多多收集学校和专业信息,本人也将持续更新报考的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