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铸造青铜器的铜来自哪儿?

左视觉丶Left

我国有着非常灿烂的青铜文明,在中华大地留下了数量众多的青铜器,这些器物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了解先秦时期灿烂的文化实物资料。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多为铜锡二元合金或铜锡铅三元合金。

丰富的铜矿资源是支撑商周时期铸造业的基础,我国有关铜矿资源的描述最早在《管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山,出铁之山……上有磁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

说明中国古代铜矿资源和采矿遗址还是有相当的规模的。从上个世纪70年代,考古专家在湖北大冶发现铜绿山古矿遗址,目前考古专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发现了数座先秦时期的大型铜矿采冶遗址。

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冶遗址

这次采矿遗址是我国发现的第一座大型铜矿采冶遗址,经过科学检测,这处矿井的应该采冶的年代是商代晚期至西汉时期,从矿井的情况来看,当时人们采矿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矿井的深度达到五十余米。此外,在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石质、木质、铜制的工具,还有炼铜炉和残存的炉壁,对我们了解先秦时期冶铜业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尼勒克奴拉寨铜矿遗址

这处遗址位于新疆伊犁河支流巩乃斯河和喀什河地方,发现了有采冶遗址、矿石和铜锭等大量遗物,这处采矿遗址开采时间约为春秋时期,这处一直目前一经发现两处露天采矿场和三处地下采矿场。

内蒙古林西大井古铜矿遗址

这是一处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的铜矿采冶和铸造遗址。大井古铜矿的矿苗裸露在地表,上面是氧化矿带,地下是硫化矿带。遗址中发现了一些房址,并发现了如陶器、木炭、炼渣、石质采矿工具等与采矿冶炼有关的遗物,还发现了有炼炉、炼渣和铸造小型器物的陶范等,说明这是一处包括露天初采、选矿、冶炼、铸造等全套工序的采冶铸造遗址。

江西瑞昌铜岭古矿遗址

这出遗址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中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一处大型采矿、冶炼遗址。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生活工具和采冶工具,都非常具有时代特征,特别是发现了一套完整的选矿系统,包括溜槽及尾砂池,两头有活络挡板,这是水槽作分节水冲法选矿用,这种选矿方法最早记录在宋代,这样一处遗址的发现,将这种选矿方法提前了两千年。

湖南省麻阳古矿井遗址

这次遗址为一出东周时期的采矿遗址,发现有古矿井数十处。与铜绿山相似,这处遗址也是先从地表开始采矿,逐渐深入到地下,顺着矿井的方向自上而下进行斜井开采,但是矿井发现的结构和发现的采矿工具来看,麻阳矿井遗址的安全性、排水技术和采矿的工具都有一定的进步。

安徽铜陵金牛洞古矿遗址

这是一处春秋到两汉时期的采矿遗址,经过多次发掘,发现有大量的开采工具以及当时遗留下的矿渣等,还有很多坑木和木支架,这处遗址也是先秦时期发现的较大的铜矿遗址。


爱玩的想公子

亦文亦物聊国宝:商周青铜器足可通神,古人的铜料又取自哪里?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

以往,我经常逛博物馆,也拍过不少的国宝青铜器。国内珍藏青铜器精品比较多的地方,应该就是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这3处。

青铜器国宝为啥基本都现存北方?商周时期的铜矿遗址没找到过,这些精美的青铜器原料又到底来自哪里呢?

换句话说,在古代哪个省份是战略资源的富集省?需要从3个层面来解读。

1、为啥商周青铜器主要藏在北方的博物馆?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夏商周三代王朝建都都在山西、河南、陕西一带,青铜文化的核心就围绕他们而来,甚至到后来的春秋为止,这个格局也如此沿袭,存世量大、出土量大是核心基础。再者,上海博物馆是当年对外开放的商埠、码头,民国乃至近代的不少走私文物就是在上海海关被追缴回来,就地留了下来建馆保存也属于正常;而北京是国都,收藏展示国之重器责无旁贷,代表性的青铜器物不少就藏在国博。

2、在古代,铸铜原料的产地有几个?

其实,商周春秋时铸铜的原料铜产地,三言两句讲不清楚,郭沫若、翦伯赞等学者争论了十几年也没掰扯明白。

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采铜冶炼应是黄帝时期。《史记》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首山就是现在的山西永济县东南。大禹时期,铸造九鼎;夏启曾在昆吾铸造九鼎,即现今河南濮阳一带。

《山海经》记载,中华大地产铜之山在上古时期有14处,其中陕西最多有7处,其次是山西5处(太原、阳泉、垣曲、昔阳、吕梁),河南2地。有专家论断:古代产铜之地最多的地区,应集中在陕西终南山、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三地。与此同时,在南方,是长江流域的湖北、扬州最多。

3、铸造很复杂,青铜器作为合金,锡矿不可少

咱们上次已经讲过:古代铸造青铜器,必须是合金,或掺锡或掺铅,几乎从无例外。说穿了,不仅要知道原来的铜矿在哪儿,连锡矿也要顺便搞清楚才行。

锡,在地壳中含量微乎其微,全球的锡矿分布都很少。我国的锡矿储量世界第一,且非常集中。在古代,锡矿的主产地集中在广东、广西、云南、湖南四省份,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锡矿分布在15个省份,云南、广西、湖南、广东、内蒙古、江西6省最多,占到了全国总储存量的97.7%。

在商周时期要铸造传说中足可通神的青铜礼器,华北地区是首选之地。锡料最有可能是交易或远途运来,这就是今天的结论。

以上是我的看法,关注账号【亦文亦物】,实地考察,一起看更多山西精彩国宝。


亦文亦物

题主这个问题问的相当有深度,大部分人只是关注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本身,对于青铜器的的铜料来源、冶炼矿石、模范制作、浇铸环节关注的较少。商周时期的铜料来源是个很大的问题,一下子很难说清楚,特别是两周时期,各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青铜器作坊,而且采矿技术也在进步,铜料来源更为广泛,因此在这里我们只简要说一下,商代的铜料来源。

我们这里说的商代指的是二里岗到殷墟文化时期,二里岗文化和殷墟文化的范围铜的来源。

北边有中条山,中条山至今仍有铜矿开采活动,中条山铜矿主要分布于晋南地区,在二里头时期,这里的东下冯文化就出土有铜工具和石范,虽然石范只是工具范,但也能说明这里的人们当时是有冶炼活动的,到了二里岗时期,这里迅速被二里岗文化取代,应该是会沿袭当时的采铜冶炼活动。同时一些考古学家根据史书记载,商代屡次迁都,前八后五,而且每次都在太行山东麓和南麓,认为当时的商人就是根据矿产资源的分布来决定迁都的。

南边有铜绿山,二里岗文化兴起后,在武汉出现了与二里岗文化面貌相同的遗址---盘龙城遗址。盘龙城遗址,存在着夯土城墙和宫殿基址,而且有着规模巨大的青铜器墓,这个在郑州商城都没发现出土如此多青铜器的墓葬。作为一个远离二里岗文化核心区域的遗址,这应该与控制南方的铜矿有关,同时大冶的铜绿山是产铜的,恰巧离盘龙城比较近,所以铜绿山可能也是商代的铜的来源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