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自己加分才能避免毕业=失业?

看到上图,我小小的内心不禁打了一个冷颤!

又到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求职的高峰期

忆往昔

2017年高校毕业生达历史新高795万,

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近日,又有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介绍,

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820万人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哪不同啊!

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一把辛酸泪

那么就业难人群又有什么特征呢?

据悉,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人群画像报告》抽样调查了上万名正在求职或刚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围绕求职者的专业、性格、在校学习情况、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勾勒出了大学生们就业难这个特殊人群的基本特征。

学生难就业群体主要为男性,学历主要为一般本科(二本居多),他们找工作的目的地大多为一二线城市,但却主要来自于二三线城市。另外就业难人群中单身比例更大,单身人群占比超过71%;对比来看,就业比较顺利的人群单身者只占50%,而已经结婚的比例也达到了近7%。

被调查人群中有超过21%的大学生找工作比较困难,平均求职过程接近5个月;超过35%的大学生求职非常顺利,平均求职时间仅2个月。并且,从薪资来看,求职难人群的平均薪资也明显更低,与求职顺利人群相比,略低1000元左右。

从专业来看,在求职难人群中,又以历史学、经济学、土木工程、美术学以及工商管理这五大专业的人群居多。比较容易就业的专业前五位则为计算机类、交通运输类、电气与自动化类、中国语言文学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求职者所学的专业是求职顺利与否的一个直接相关因素。遭遇难就业的专业,主要是因为两大原因。

一是选择该专业学生众多,市场上对该专业的岗位需求仍然处于供大于求,比如处于最难就业专业排行榜的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这两个专业就是如此。

二是专业学习人员虽然少,但专业就业面比较窄,且跨专业求职的现象比较普遍,如历史学、美术学无疑就是这类专业。对于历史学和美术学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而言,留校任教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不过这样的机会毕竟少之又少,大多数学生为了解决生存问题,不得不选择与专业关联度不大的行业,这样也进一步增加了求职的难度。

可是凡事都有因果啊,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在校期间参加过实习也成为顺利求职的助力加分项。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获得的工作机会明显高于无实习经历的,实习经历多的工作机会明显高于实习经历少的。

是不是觉得自己完美的符合了所有条件?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改变这个现状呢?

首先需要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这就需要学生意识到自身就业观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对自己的专业优势和自身的优势有着明确的认识,同时树立职业流动的观念,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能够从实际出发。

其次就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就业的重要指导,也是未来发展的预计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需要设定职业生涯的目标和制定完善的计划,并且根据实际的就业情况进行后期的修改和整理。

最后就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这对于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进入“言职课堂”

掌握点最难毕业季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