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冲稳保”怎样把握?

长江139224856

  高考志愿的“冲稳保”如何把握?除了从选择学校层面防止屈分、滑档两大极端结果外,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对专业选择的考量。

 一、从选择学校层面把握“冲稳保”的尺度

  这实质上谈的是一个梯度问题。首先要明白冲、稳、保三种做法的目的和意义,由于我们只是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志愿,而每所学校录取线都可能会有波动,有下调、持平、上升三种可能性。对应这三种可能性,我们以冲、稳、保三种策略去应对,无论录取线往哪个方向变化,我们所选择的6所院校都能投档成功。

  上图是一个常见的志愿梯度图。A、B、C、D、E、F六所院校按预估投档线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我们需要重点把握的是冲的高度、保的低度,这两者决定了本批次志愿的总梯度值。

  先说冲的高度。这个是可以相对灵活把握的,如上图,考生成绩略超过了A的投档线,实际操作中考生也可以冲得更高一些(如选择预估投档线高于自己成绩的院校),也可以不冲而直接选择稳(如选择自己成绩较大幅度超过投档线的学校)。

  再说保的低度。这个决定了本批志愿的安全性,因此最后一所学校保底的幅度要有保障。但对于不同层次的考生,保底的幅度可能不同,极高分(如630分以上)的考生可能保底幅度20分以上已基本足够,而中低分段考生一般建议保底幅度达到30-40分以上为宜。但也有下限,其下限值是考生成绩不要超过保底学校的录取最高分——即明显是屈分的事情不要做。

  志愿院校间合理的梯度,既能起到防止屈分、又能避免滑梯的作用。如上图,考生所选六所院校,越在前面的院校层次越高,越往后面的院校考生能择的专业越好,无论被A、B、C、D、E、F中哪一所院校录取,考生都不会太吃亏。

 二、结合专业考量把握“冲、稳、保”的尺度

  对专业的要求是影响“冲稳保”策略的重要因素。单就冲这个问题,对专业的看重程度就决定了可以冲的高度,相对而言专业接受面广的考生可以冲得高一些,比较看重专业的考生则不适宜冲高。

  如上图,某省2016年理工类投档线,我们假设2017年某考生高考成绩换算为2016年的同位分为638分,对照上述投档线表,我们可以较容易定位哪些学校可以冲、哪些学校比较稳、哪些学校适合保。如上面蓝色区域,院校投档线高于考生成绩,考生如果冲这类学校则必须放弃对专业的诉求;红色区域院校投档线略低于考生成绩,被调剂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当然,考生实际分析时既要看院校的投档线,更要深入分析院校的专业录取线。以自己对专业的诉求为考量,如638分(同位分)的考生,如果对专业没有要求,则其第一所学校可以冲上图浙大医学院、北航、上海财大这类高分学校;如果考生对专业有一定要求,则第一所学校冲的幅度要低些,如上图中央财大、对外经贸大学、中山大学这些院校;如果考生对专业比较看重,且要冲击院校的较热门专业,则可以选择自己的成绩相对有较大优势的院校,如上图西安交大、厦大这些院校。如果考生需要保专业,则其第一所学校所选择的层次则还要更低些。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考生需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保底学校的保底幅度必须保证,这决定了整批志愿的安全性;二是冲的高度必须结合自己对专业的考量来决定,专业接受面广的考生可以冲的高一些,如果对专业有一定要求则须降低冲的高度,如果看重专业则要稳字起步,不适宜冲。这些都需要考生根据的实际情况去合理把握。

  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考生、家长朋友关注!


高考与教育

建议:

1.如果填报临床、口腔是肯定没有办法冲学校的。所有的医科大学中,临床、口腔这样的热门专业的收分都会高于院校调档线,所以即使冲进了该学校,进心仪的专业可能性几乎为0。如果对专业有及其高的要求,则要考虑专业优先。填报志愿时参考的数据应该是该专业近三年的收分,而不是院校调档线。

2.公费师范生属于在提前批填报,专业也有好坏之分,填报公费师范生也要考虑在大学是否可以调换专业。同时填报公费师范生尽量避免踩线进档。

3.普通志愿填报(一本、本科志愿)时,可以采取冲稳保的策略。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避免专业调配,技术之一就是主动专业保底。即参考近年该学校专业收分,选择收分最低、自己又能接受的专业填报到志愿中,一般情况下这样的专业保底成功率极高。这样就避免了冲上了学校被调配至不好的专业。


高考宝典



看了考生的详细描述,我觉得对于所有有专业诉求的考生,在选择志愿方案时,究竟采用哪种策略,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如果提前批院校中有合适的专业,院校层次也符合心意,是可以冲击一下的。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心仪的专业之外,最后务必不要填写“服从调剂”,以免真的遭遇调剂。

二、对于执行平行志愿的普通批次的院校志愿,一般不可采取冲的方式。如果冲的话,前提是后续托底的专业,也是完全能够接受的专业。在这个大前提下,可以适当冲击院校的历史录取成绩稍微高一些的心仪专业,但还要考虑到院校的录取规则,在冲击不成后,对后续专业可能造成的影响。

对于这个考生来说,她所选择的专业,都属于各个院校的高分专业,基本上都是需要以优势分数,去做稳定报考的。

因为平行志愿投档规则的实质,其实是对进档考生的一种绑架,那么在专业的选择上,就要求不能太单一。再有,为了以防万一,服从专业调剂,在普通批次也是选择为好。

因为平行志愿模式可以选择多所学校,所以在总体院校的选择上,是需要拉开梯度的,这就是所谓的保底吧


高考规划肖老师

你的这种心态,确实也反映了大多数考生和家长的心态。每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许多考生和家长普遍的心理上是既要上好大学,还要上好专业,还要不屈分,就是我们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所谓"冲个的问题。

在解决中的问题方面,有两个填报技巧。第一次认真的研读分析判断目标院校近10年的各种录取数据,形成完整的数据链,分析探索出录取的基本规律,画出相应的波形图;参照参照本地区考生主观志愿的意愿分布图和历年考生志愿意愿的分图,再结合目标院校的招生章程的规定,基本就可以把握"冲一冲”院校的"脉搏"

这个技巧就是在选择目标院校中,要选择在本省的招生计划中,专业相对于集中,与考生的主观志与考生的主观自愿近视度相对高的专业。譬如,目标志愿院校在本省招9个专业,但是8个专业都是考生比较喜欢或相对喜欢的。填报这类大学,既能把考生的分数发挥到了极致,又相对于减少选择专业的风险。

填报高考志愿时,稳和保,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条主义的稳和保。因为随着全国卷的不断推行,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相对于减少,这就导致考生一分一档的人数密集程度提高,同分的考生增加,同分考生。最少平均来说,中等省份就在400到500名考生。而目标志愿院校这个地区的招生计划是有限的,额同分考生都不愿意降档,到下一个段次去填报高考志愿,这就导致高考志愿也出现扎堆现象,容易造成滑档。所以,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一定要辩证的分析,客观全面的评价考生的高考成绩的分数资源,一定要研究各种对应关系,you探讨判断分析目标职业院校的录取规律必须做到精准。

建议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认真重视高考志愿填报工作,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学习填报高考志愿的有关专业知识,力争学会填报高考志愿。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