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的口径与战斗力有什么关系吗?

书中有路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火炮战斗力与口径关系不大。

战斗力的评判需要考虑的内容非常多。口径大的火炮肯定拥有更大的弹丸,能够让炮弹携带更大体积的载荷。不过仅仅是弹头大这并不能说明火炮的战斗力就强。

中国最近在不少防务展上都有展出轻量化的火炮系统。这样的火炮系统比同口径的其他火炮有着更强的部署机动性。类似的国际知名产品例如美国M777型轻型火炮。155mm的口径能够通用北约大部分的155mm口径弹药。然后追求轻量化的炮体导致M777火炮系统有些身板单薄,并不能承受过高的膛压,从而射程有一进步的削弱。

(美军M777榴弹炮)

不过异常轻便的体重能让包括黑鹰UH20以及支奴干UH47这样的直升机挂载飞行空降部署。这样的优势使得哪怕是在阿富汗这样的山地也能够让能投射155mm榴弹的火炮系统迅速部署到需要的地方。而更重射程更远的火炮系统在这样多山崎岖的环境下毫无用武之地。

(PLZ-45自行155mm榴弹炮)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火炮并不需要投射一颗巨大的弹丸配合大量装药来增加杀伤性。火炮口径增大,固然炮膛药室就会变大。药室体积以及炮弹体积与口径的立方成正相关。然而口径大了,装药多了,就需要更多的体重来让火炮更结实部署和机动就需要更多精力和物资。在现有人类科技下陆军所需要的火炮都在寻求各方面属性的平衡,其中152mm和155mm口径是大家达成的共识。

(中国GP-1激光制导炮弹)

155mm口径既能够保证火炮的射程和投射弹丸的威力,同时炮弹也不会太重,在激光制导炮弹和精确制导炮弹开始普及的今天,能够有足够机构来校正炮弹姿态以提供高精度比更大口径和更大威力更重要。155mm口径也对后勤,运输,部署等方面要求变得合适。很难想象一战战役需要几十万上百万发炮弹,哪怕每一发炮弹大一点,重一点。那需要的运输和调运资源都会多很多。


军情解析

火炮的口径和火炮的威力以及射程是有直接关系的,口径越大倍径越长的火炮往往拥有更笔直的弹道以及更强大的穿透能力,口径较大倍径较小的火炮也应有相应的大角度抛射能力。火炮倍径可以随着需求进行变化,但口径则恰恰相反。尤其是在100年前的大舰巨炮时代,口径更是象征着正义,大炮更是象征真理。虽然随火炮机动性的提出,火炮的口径被限定在了一个数据内,但不可否定的是,世界各国仍然在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加火炮的口径以直接提升火炮的威力。

更大的火炮口径不一定是好事,但是较小的火炮口径一定是坏事。20毫米机炮和30毫米机炮虽然表现出了较好的火力连续性和精准度,但是面对稍微有所武装的装备时,明显会显得乏力。在现代,小口径火炮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低强度战争或者打击低成本目标的武器。在大规模的作战行动中,驱逐舰的127毫米火炮以及陆地上的自行榴弹炮往往是战场内主要使用的火炮。

未来,火炮的大致发展方向主要分为两个。一种是用来作为主要远程支援火力的重型火炮,比如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上装备的155毫米舰炮,以及德国莱茵公司新开发的140毫米坦克炮。另一种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小威力火炮,小威力火炮运用广泛,可以大量被安装在坦克装甲车训练舰艇和战斗机上,且除了攻击以外,小威力火炮还将承担起装甲车,水面舰艇的防御。比如MK-15密集阵以及各军事强国都在开发的主动防御系统都是小口径火炮未来运用的方向。


浩汉防务论坛

你好,我是迷彩派。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你。

首先,火炮种类有很多,因此衡量每一种火炮战斗力的因素也不一样。例如榴弹炮,由于是一种身管较短,弹道比较弯曲的火炮,因此它适合适合于打击隐蔽目标和地面目标。再例如加农炮,它的炮管较长,发射仰角较小,弹道低平,可直瞄射击,炮弹膛口速度高的火炮,常用于前敌部队的攻坚战中。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口径只是影响火炮战斗力的一个其中因素,它于另外两个因素成为取决火炮战斗力的最基本因素。

第一个因素就是火炮的倍径,即火炮的长度。一般来说,火炮的长度不是用多少米来形容的,而是用多少倍口径来形容的。例如抗日战争著名的32倍15榴,其口径就是150毫米,而身长则是32倍150毫米口径。再例如国产PLZ-05自行加榴炮,其口径就是155毫米,而炮身长度则是155毫米的57倍,换算过来就是8.835米。而火炮的倍径越大,使得炮弹在出膛过程中就会有更好的稳定性,因此其射程和穿深方面性能也就越好。

第二个因素就是火炮的膛压。火炮所在炮弹发射时内部所产生的压力。压力的大小可以决定炮弹在发射出去的动能,也就是火炮内部膛压越高,炮弹在出膛时所拥有的动能也就越大,因此这与刚才第一个因素一样,同样火炮的穿透力和射程。

因此,火炮的战斗力不单单是看口径的。这要取决于炮的种类和应对的目标。综合来看,主要影响火炮战斗力的是口径+倍径+膛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