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文凭很低,但知识水平很高的人?

大明嘉靖皇帝他二大爷

看了好几个回答,都没有出现轻视的文字,我于是有点兴奋,因为我这个家伙才读了一年文革前的初中。

【文凭很低】,我合格;【知识很高】,我不合格。

一个学历最低的人,要通过自学去达到一定的知识量,要花一生的时间,如果以赚钱和家庭以及玩乐为人生观的话,那他的知识量只能稍微增多,无法达到一定的程度。其中一个网友回答说,“文凭很低,知识水平很高的人,极少”。我同意他的说法。

我们那个年代,与我同龄左右的人,最高文凭也只是文革后的初中文凭。恢复高考之后,有一小部分人去考大学,但基本上保送形式的大学为多。所以,即使大学毕业出来,也只能算个高中生。

就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学毕业生,如果出社会后没有继续自学,其实际知识量也不会太高,因为我们的教育水平本来就不高。我认识一个石油大学的教授,除了专业之外,其文字文化并不怎么样。还有,我们那代人虽然后有人读了电大、函授大学,但也只是“文凭形式的大学”。

中国的学校、学院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全面方式】,可以说没有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专一方式】,这就导致具有“专一”的人没办法得到相对正规的培育。另外,在文凭挂帅的潮流中,一些“专一”的低文凭或无文凭的人便没有了去处。

就拿我这个接近七十岁的人来说吧,虽然经过一定的自学和努力之后,写出了一本十七八万字的理论形式的系统性的《中医药新说》,然而谁会认同呢?到何处去让人认同呢?再者,我的这些理论已经冲出了传统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假如就算中医药学博士后使用传统的中医药学知识来验证,他也会一头雾水,因为我书中的理论大部分是属于【我的理论】。比如,传统中医药学的很重要、很关键的配伍法是【君臣佐使】,但我的中药配伍法已经不是君臣佐使了。还有,对疾病病因的解读和认知,我也与传统的有了出入。另外,在使用药物方面,我摒除了【以毒攻毒】,提倡用【无毒攻毒】,以及“开除”了同类的我认为的低功能的药物。

就我们目前的社会状态,没有高文凭的人依然属于【被瞧不起的部落】,没有说话的平台,没有可以“试试看”的场所。十几年前,我的一个同学因为他手中有一张电大之类的文凭,于是在他眼中,我依然是一个真材实料的小学毕业生,只有小学知识的小学生而已。你如果稍微表示反对他的“学说”,他马上就大声说:“你拿出大专文凭看看!”

中国人很难冲出传统的圈子,这是事实。


梦云山人1

任何人都有学习知识的权利,这并不取决于他是否拥有多高的文凭。一个人文凭低,更多的是说明这个人没能够在该学习的年龄抓住机会。对于文凭很低,但知识水平很高的人,我们不应该区别对待。


一、知识水平高的人值得学习


任何有着高知识水平的人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一个没有学历的人,他的高知识水平往往都是自学得来的,同时也证明了这个人的格局,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甚至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


我们来看几个众所周知的例子:

沈从文:沈从文先生的学历只是小学,但他的文学作品却值得我们品读和学习,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边城》、《长河》等著作。除此之外,沈从文还在青岛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

戴尔·卡耐基:他的《人性的弱点》这一系列丛书已经成为了经典,但你是否知道这位心灵教父的学历也并没有多高。

比尔·盖茨:没有学历,但是连续13次蝉联世界首富。微软公司是他和保罗·艾伦创建的,这样的知识水平不低吧,但是成就却很大。


二、学历并不代表全部


学历和文凭,往往会成为一个人迈向职场的不错的敲门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经验、社会阅历的逐渐积累,学历则变得没那么重要了。郭德纲在相声中风趣的说过:“学历就像是火车票,博士后、硕士好比是软卧、硬卧,软座、硬座好比是本科生、大专,高中以下则都是那些站票,大家都下车之后,没有人关注你是怎么来的。”

平常心对待任何一个知识水平高的人,虚心学习,这无关乎学历。学历固然重要,但不要以此来当做评判一个


彭小六

这个问题的背景如果放到18、19世纪,我相信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因为那个时代曾经出现过不少学识渊博的伟人,而这些人中很多就拥有“文凭很低,但知识水平很高”的鲜明特点。

比如《常识》的作者托马斯潘恩。1776年1月10日出版的《常识》,在3个月内就销售了10万册。各位可能不不知道这个数字在当时意味着什么,按照当时的人口换算,到了1895年,也就是一百年后,那本书要卖掉800万册才能比得上当时潘恩著作说吸引的人口比例。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出身是低微的,他来到美洲之前一直生活在最底层,他只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胸衣制造商。但是尽管如此,他的关于政治哲学和辩证法的著作观点明确,并且经久不衰,丝毫不输伏尔泰、罗素等同时代的哲学家。

一个人文凭地并不影响他们利用印刷品进行学习,在一两百年前,那些知识渊博的人如此,到了今天,只要你想要学习,也可以如此。更何况,现在的科技进步为低文凭者降低了学习的成本,文凭的有无或者高低,并不影响一个想要提高自我的人成长为一个高水知识拥有者。

很多知识是文凭衡量不了的,知识无界,而文凭只能衡量相对有限的科目。

以文凭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是很不客观的,我们可以推测一个拥有高文凭的人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但是反过来不能说一个低文凭的人就没意义高的知识水平。


白诗诗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梁漱溟生于北京。

6岁,入中西小学堂。

13岁,考入地安门外顺天中学堂。

这就是他的全部受教育经历。

中学学历的他后来做了些什么呢 ?

同年开始读佛典。

民国二年年初,读幸得秋水《社会主义之神髓》,年末写出《社会主义粹言》。

此后两年内发表了《谈佛》和《究元决疑论》。

民国四年,蔡元培聘请梁漱溟先生到北京大学任教。

梁漱溟体弱多病,在北大教学之余,还写出了《印度哲学概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曲阜大学发起和进行的情形并我所怀意见之略述》、《重华书院简章》、《人心与人生》、《我对于心理学上见解的变迁》、《主编本刊之自白》《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中国建国之路》、《儒佛异同论》、《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东方学术概观》、《中国人》等等书籍和文章。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应当关注其历史背景。从中学毕业到在北大任职,梁漱溟无疑是个学历低但知识水平高的人。这在那个年代这并不是个例。还有撰写出版了《边城》《长河》等文学小说,被业内人士广泛认为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沈从文先生。虽然只是小学毕业,在余生中也未放弃学习,除了高水平的文学作品,还写出了《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有许多有志青年碍于社会环境无法接受继续教育,虽然离开了学校,但从未放弃过自我学习。如何看待这类终身学习的人?只有景仰,自牧。


运营控

文凭很低,但知识水平很高的人,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命好,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好命。

末代皇帝溥仪,就是没文凭的好命人,至少在学知识方面,溥仪的命好。

溥仪在1960年获得了特赦,离开监狱后,他要到北京的派出所去上户口,当派出所的工作人员问:溥仪同志,你是什么学历啊?溥仪一听这话,当时就愣住了,因为溥仪从来就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虽然算不上失学儿童,但溥仪没有学籍,倒也是事实。

但是给溥仪当过老师的,主要有这些人:

陈宝琛,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选庶吉士(优等生的意思),授翰林院编修。名气太大了,不用多言。

袁励准,清光绪进士,担任京师大学堂监督(即今北京大学校长职务),被誉为“中华第一门”的“新华门”匾额书法就是出自其手,至今还悬挂在中南海。

陆润庠,为同治十三年状元。有状元二字,足矣!

庄士敦,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1919年赴京,开始“帝师”生涯。庄士敦是中国几千年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具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他前后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问题的论著,如《佛教徒在中国》、《威海卫狮龙共存》、《儒教与近代中国》等。但令其声名大振的,是1934年出版的《紫禁城的黄昏》。

另外还有一些,这里就不多写了。

尽管溥仪的老师们,都是名满天下的精英,可他们的学生溥仪,在填写自己的学历时,经溥仪再三考虑,最后填的是“初中”。一个至少有研究生水平的人,这样填写自己的学历水平,真的是好谦虚。大家还可以看看溥仪的英文笔记


至少溥仪还填写了初中,到了中国第一民科的郑晓廷,他就只是个初中肄业。当前的郑晓廷,作为颇具知名度的古生物学者,在《科学》、《自然》这两本杂志上,就先后发表了6篇学术文章。从2007年开始,他已经在国内外权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30多项研究成果,其中10多篇是在世界顶级的学术期刊诸如《科学》、《自然》上发表。

而且多数时候,郑晓廷是第一作者。

本人非常钦佩郑晓廷,他能够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脚踏实地,不吹牛、不空想,不瞎扯那些看似高深的专业名词来吸引眼球。最终,这位“半路出家”的古生物学者,向外界展示了他在古生物研究方面,令人吃惊的学术天赋和成就。

没有高学历,又想要知识水平很高,如有选择,那第一选择当然是天生好命,比如溥仪皇帝,就可以天天和大师们待在一起,只要稍微用点心思,文化知识想差劲,都很难。

可普通人低学历的人,要想做到知识水平很高,就只有去系统地学习知识,学习研究的方法,另外还要加上艰苦卓绝的付出,这条路,嘿嘿。现实中的大部分人,都只能坚持很短时间,然后就放弃努力了。后面偶尔感慨一下,吹一吹,倒是问题不大,但想要得到同行认可,难! 本人就曾经尝试过,想要认真读完耶鲁大学的公开课,还要按照要求去完成作业,实话说(总得给自己找个台阶),难度大的惊人。

在心里佩服一下郑晓廷就算了,没有巨大的决心,就别去挑战了,还不如让老婆给自己下碗面。

梦想,并非可以轻易实现!


圆创观点

先说结论,佩服且喜欢。

一个人的文化、认知,当然不能仅靠文凭来判断。有的人即使是拥有大学文凭,也有可能文化、道德水平低。但不可否认,在现代社会里,大多数情况之下,一张文凭证明着一个人的基本文化素养,证明着一个人接受了多少教育。博士文凭比硕士文凭好,本科文凭比高中文凭好,初中文凭比小学文凭好。

所以,如果只有一个小学文凭的人,知识、认识和见解超过了博士,那他平日里该下过多少功夫,花了多少时间去钻研他所熟悉的领域,才能达到专家、学者的水平。

以史学大家钱穆和文学家沈从文为例。两人的文凭并不高,钱穆只有中学文凭,沈从文就更低了,我记得他说过只有小学文凭,但从没有人会说他们的水平低。

他们靠得是什么?靠得是著作等身的作品,钱穆有《论语文解》、《国学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沈从文有《边城》、《从文自传》、《湘行散记》等,这些都是名留千史的作品,会被后人反复地阅读、研究。文凭对于他们来说,显得就微不足道了。

钱穆、沈从文能取得如此成就,与本身的家学与天赋有关。民国时期,中国处于混乱时期,新的教育体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他们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学识与天赋突围而出。沈从文以小说闻名于世之后,在大学里教书,因文凭低,自己多少还有些自卑。史学家刘文典便非常瞧不起沈从文。你看,文凭是多么重要的一张纸。

现代社会上,更是如此。没有一张文凭,想要找个好的工作,真是难上加难。大多数人会认命,但会有少部分的人,会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突围而出。我见过一些高中文凭的人,通过自学讲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或编写一手好程序,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有些高中文凭的人,通过写网文、写作,赚得大笔的钱。这,就是文化、知识的作用。

文凭低,只是起点低。但拥有很高的文化知识,说明他并不认命,努力通过自学提升自己,突破重围。所以,我很佩服这样的人。


王辉城

无疑这个社会虽然口里说着文凭和学历不代表就是知识(文化)水平与思想能力,但实际上社会却是完全依据文凭和学历来衡量每个人是否可用价值。当然,做为文凭和学历对于每个人而言,毫无疑问绝对首重意义。

因为人本身属于社会性,因此通过后天进化产生的认知意识,必然要求完全被动性才能激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从小去读书,来接受完全被动性教育,就是这个道理出处。

所以社会也才有了普遍义务教育慨念,这个完全遵循人类后天本质要求进化(注意:不是进化要求)的激活反应,因而完全认知社会就是每个做为人基本享有的尊严权利,更是社会本应完全赋予尊重的义务责任态度。

只有尊严与尊重的认知建立才是最有力证明人类社会完全已经与动物世界意识根本脱离的成功文明标志,所以普遍义务教育要求下的文凭和学历,做为社会义务责任性来说也就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至少普遍要求与义务责任就决定了文凭和学历的不具特殊性。

起码文凭和学历只能代表人类这种后天要求的进化已被激活反应(程度),同时文凭和学历代表的就是认知,再直接一点就是只能体现认知水平(程度)。必然学历和文凭不仅可以看得见,也可以秤得出,因为代表的认知表现出的也就是书本有多少、有多重罢了。

同样就人类后天要求进化的激活反应程度就是认知水平,而不是(意识)知识水平。因为(意识)知识水平属于激活反应结果,完全不由人的主观意思可以决定,这就像人吃进肚子里的食物一样消化不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了。

而通过人类后天的激活反应结果再到开始启迪阶段那就是另外一个更高意识认知层面的事物,在这也就不在探讨了。正因为认知完全属于普遍义务教育性,因此这种完全被动性认知社会受教普遍程度,就存在相对应一定条件就能满足要求反应结果的范围指标。

所以这个社会存在很多文凭不高,但是(意识)知识水平很高的人本身就不是一件什么稀奇古怪的事,只有在文凭和学历仍然做为唯一社会优势性,必然社会就会彻底存在鄙视和耻笑那些文凭学历虽然不高,但是(意识)知识水平高的,借此机会最后推荐个人创作的一首七律诗。

【同行梦】t七律/东都有湘/平水韵

又望春风烟雨落,浮萍庶世路艰辛。

岁逢我辈穷阳老,人道情残苦海关。

民主文明高上去,自由路岸庙中间。

从来未有同行梦,敢说胸怀汗湿颜。


东都有湘

文凭只是一个知识水平的一个程度显示,他并不是代表你全部拥有的知识水平。就像我们考试一样,我们考试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测验,考验你掌握了多少知识,但他并不能全部的反映你的能力。有的人虽然,在学业内的知识掌握程度低,但是他在学业外一些工作方面的,掌握知识程度高,所以我们不应当

把知识水平等同于文凭,因为它只是反映你水平能力的一个级别。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有的人虽然在语文数学这些应试科目上,学习能力不是特别高。但是他在人际交往或者是销售技巧上能力比较高。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文凭高低,来看待一个人的能力大小。有的人虽然没有读万卷书,但是他行了万里路,见了很多人,遇见了很多事情,有很多领悟,所以说他拥有的知识不一定在应试测验中考很高。但他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要明白学习的方式,不是只有一种。有通过前人传授经验,也就是说通过书本来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比较简单,枯燥。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转化率不是很高。还有一种是通过自己实践而得来的经验教训和知识,这种知识的应用水平比较高,但他一般是没有衡量标准的。如果说我们遇到一个人的文凭,很低,但是知识水平很高,说明他在其他方面做了更多的努力,才能拥有,如今的知识水平程度。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把文凭等同于知识水平,我们应当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觉来判定一个人的能力大小。

智联校园 学生赵宇鑫回答

智联校园:求职 | 学习 | 活动 | 吐槽 | 故事 | 专属大学生的聚集地


智联校园


这个时代不仅仅是看脸的时代,更是个看文凭的时代。但是,我们身边确实有个别人士的文凭并不高,知识水平却很高。不得不得不说在学习这一方面,我们还是应该向他们学习的。

第一,他们知道自己学历文凭低,且不管当年是因为什么原因造就今天的地学历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停止自己继续学习、上进的脚步。

像他们这样的人一般都是自学的。因为他们“没有学历证”。题目中说知识水平都很高,一个知识水平应该是整体的综合水平还是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水平呢?


我老家有一亲戚在高中毕业时,没考上大学就跟着自己一做医生的亲戚学医,经过差不多五六年的学习,他自己就可以给人看病了。发展到后来,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当然他的医术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这样的例子,我认为70、80的农村人都应该有记忆。像他这样,自己既没文凭学历,更没有去专科医学院学习,而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赤脚”医生。你能说这有什么不妥吗?病人人的口碑比什么都重要。他有这样的成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就算我们在某个美丽的年纪错过了学历,通过我们的后天努力,我们一样可以获取我们想要的知识。


还有一种学习知识,它并不是某一专业的知识,而是一个人的整体文化素养。

我父亲单位的一老爷子,五十年代的人,文化都差不多的不高。能进厂子做一名工人就是非常光荣非常有成就感的事了。

他们那代人说“能吃饱饭”就幸福了。可是,人家那个老爷子就是能够苦中作乐,有时间就看书、练毛笔字。后来硬是成了工厂里有名的“笔杆子”,不但文章写得好,毛笔字也写得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后来还喜欢上了象棋,唐诗宋词,一直到退休的老年生活,这些年轻时的爱好都伴随着老人。我们现在看见老人,一头花白的头发,精神抖擞,脸上总是露着慈祥的笑容。一看,就给你很有文化的印象。


第二,就算自己没有高学历文凭,却有知识的人,他们的内心是丰富的。对于学习,在外的环境几乎是影响不了他们的。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打算”,跟别人不一样的打算。他们总是在内心深处告诫自己——要活出自己的样子。一定要坚持!

换句话说,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的人生是提前规划好的,他们的内心才是真的“一切皆有可能”,只是没有展现出来罢了。

他们这种对自我人生不设限的乐观向上的内心世界值得我们学习。

这是我的个人理解,你的呢?一起说说吧!


语文老师锦绣

在自己的周围的确遇到过一些虽然学历很低,但是能力和知识水平却很高的人。我自己在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1.善于学习

其实人生每个阶段的事情,学历只是代表你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能力很强,并不代表你的所有能力都很强,不过,非常善于学习的人,其他能力也都不会弱。这部分人很多的时候,他们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要单纯的以为看书只是学习,其他的都不是学习,看书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这部分人,他们虽然从书本获得的知识比较少,但是他们非常善于和其他人去学习,学习他们已经证明过没有问题的路,然后自己模仿学习。通过这种学习,让他们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2.善于独立思考

这部分人,他们都是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从其他渠道那边学习了以后,他们自己本身并不是照部就搬,而是加了自己的思考,对原有的方式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使原有的方法更好。

3.执行力很强

这部分人的话,他们的执行力很不错,当他们有一个不错的想法的时候,他们又很强的执行力。不管是学习也好,还是做事,他们都有很强的执行力去做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