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户的遗产该如何继承?

心碎的人36

五保户常见于农村地区,是咱们国家通过法律对农村老人和儿童的人道主义具体体现,也是农村社会保障的具体实施。一般来说,成为“五保户”的人群,大多是没有子女,或者子女没有赡养的能力。

因此,对于五保户来说,一般会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以及孤儿的保教育等。然而现实中,一些五保户并不是没有亲人照顾,有时候就会有一些在亲人照理的情况下,也成为了五保户!或者也不乏因想占据五保户遗产而后来照顾的情况!那么问题自然就产生了!



对于五保户死亡后,其遗产又该由谁继承呢?

一般来说,按照传统观念理应是由谁照顾便由谁继承的原则。然而事实上,对于五保户的遗产继承在以前是有明文规定的。据1994年国务院制定的旧版《农村五保工作供养条例》中的具体规定,五保供养是农村的集体福利事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提供五保供养所需的经费和实物,也因此,在五保对象死亡后,其遗产归所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但后来在2006年新修订的《农村五保工作供养条例》中已被删除,并将“五保供养是农村的集体福利事业”升级为了“五保供养是农村的社会保障”。而且,对于五保户的供养经费和实物也改为了由当地财政预算中提供!



因此说,根据新版《农村五保工作供养条例》,对于五保户的遗产,已经不只是属于农村村集体全部所有了!那么,五保户的遗产又该如何划分呢?

针对这类新情况,在之前最高法院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措施,具体内容为: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于五保户实行供养负责,并有具体抚养协议的,应该按协议处理。没有抚养协议的话,五保户生前有确定遗产继承人或有法定继承人的要求时,应该按照死者方式处理,同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权扣除五保供养的费用。



所以说,在现实中,对于五保户继承问题,应该与利益相关方面共同协商解决,毕竟五保户的遗产并没有多少,一般协商解决为最佳,如果有以上所说的协议或法定继承,就更有说服力了!


龙百晓生

在法定继承人中,分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与第二顺序继承人。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无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当然,遗产继承也包括遗嘱继承。就是被继承人身前留有遗嘱,指定某人继承他遗产的,优先进行遗嘱继承。

在继承中,权利与义务相等的。如果第一顺序继承人中未存在抚养或赡养义务的,也相应失去继承权。相应的,凡尽(履行)赡养或照顾责任的,理应获得继承权。

所以,根据描述,若五保户既无第一顺序继承人,又无第二顺序继承人,他的遗产应该归于集体或政府。但是,若有人照顾一个孤苦无依的五保户,是自觉尽赡养或照顾的责任。可能,彼此间并无血缘关系。照理,赡养或照顾者应参与继承该五保户的遗产。至于能继承多少,需要经过当地群众与村委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