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克難戰貧困 逐夢小康路正寬

“一條條幹淨整潔的水泥公路,一棟棟全新的房屋,一個個脫貧致富的產業項目,一張張喜笑顏開的農戶笑臉……”江口縣官和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年來,面對貧困深度深、貧困面大的局面,官和鄉黨委、政府主動作為,通過多措並舉、發動社會各方力量齊發力,凝聚合力攻克貧困,在全鄉上下、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官和鄉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自2016年以來,該鄉累計減少貧困人口2905人,貧困發生率由32.38%下降至3.75%。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貧困地區落後面貌發生深刻改變。

強基固壘 加速脫貧鋪富路

隨著通組路、聯戶路、人居環境改造等項目的建設完工,一條條幹淨整潔的聯戶路、通組路正逐漸成形,一棟棟危舊房屋也換然一新,昨日的髒、亂、差現象將一去不復返。

“以前那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現在出門腳都不沾泥巴了,摩托車也可以騎到我們家堂屋了,真是方便了不少呢。”江溪屯村觀音山組建檔立卡貧困戶楊華介紹到。

“要想富,先修路”,該鄉鄉圍繞“不搬就要通”這一工作要求,積極向上級爭取項目,整合資源、集中力量,全力推進通組路、聯戶路建設,大大方便了群眾的出行。

截至目前,該鄉完成“組組通”公路建設79.2公里,聯戶路23平方公里,涉及102個村民組,惠及2706戶10156人。建立完善了佈局合理、標準適宜、出入便捷的通組公路體系,切實為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小康提供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另外,官和鄉還按照“一宣二定三核四化五實施”五步工作法,在全鄉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造,即對功能不齊全、結構不安全的房屋及周邊設施實施“五改一化一維”。明確改廚、改廁、改圈、改水、改電、室內和房前硬化、房屋維修。

“自己在村裡生活大半輩子,這還是第一次用上跟城裡一樣的廁所,這些都得感謝政府實施的‘五改一化一維’,把我們的房屋、廚房、廁所、門前屋後都修的嶄新的。”泗渡村村民羅興兵高興地說。

截止目前,該鄉按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的總體要求,對全鄉1700多戶功能不齊全和結構不安全的農戶房屋及周邊設施實施了“五改一化一維”,完成危房改造67戶,改造人畜飲水200多處,極大地改善了農村人居生活環境。

產業帶動 農戶增收摘窮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官和鄉依託生態優勢,以“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茶葉產業、生態養殖、中藥材、商品蔬菜等特色產業。

去年年初,離任村幹部代仁發、胡萬國組織48戶貧困戶,投入120萬元建立江口縣非凡土雞養殖合作社,建成生態圈舍70餘個,投放雞苗15000羽,年收入將達到90萬元以上,貧困戶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合作社負責人代仁發介紹說:“國家出錢把圈舍建好,租給農戶,我們給農戶提供雞苗和飼料,再統一收購他們的成年雞,這樣不僅解決了農戶缺乏啟動資金的問題,也打消了農戶擔心的銷售問題”。

“政府通過扶貧資金入股本村的合作社,他們每年按照比例參與分紅,自己還可以在附近的合作社務工增收,一年下來也有10000多的收入,這都是趕上了國家好政策。”新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吳光華說。

據悉,今年以來,該鄉聚焦“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八要素”,積極落實春風行動令,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支部+合作社+農戶”等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殖產業,大力推進“村社合一”,實現100%的貧困村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00%的貧困人口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100%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技術團隊覆蓋。堅持把“生態茶、獼猴桃、特色水產”作為主導產業,把“中藥材、蔬菜”作為增收項目,切實改變了樣樣都有、樣樣都不成規模的歷史。

截止目前,在脫貧攻堅“春風行動”政策引導下,該鄉共發展養殖林下土雞7萬餘羽、泥鰍10萬尾、肉牛300頭、各類魚苗20餘萬尾,管護茶園3000餘畝,種植中藥材1300餘畝,紅心獼猴桃350畝。帶動全鄉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以上。

勠力同心 幹群合力繪小康

自脫貧攻堅以來,在田間地頭、農家小院、施工現場,都能看見駐村工作隊的身影。

對於脫貧攻堅工作前所未有的高難度、高挑戰和嚴要求,該鄉黨委書記楊青與各駐村工作隊隊長簽訂了脫貧攻堅責任狀,以“不獲全勝不收兵”的堅決態度立下了脫貧攻堅“軍令狀”,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打贏這場無硝煙的攻堅戰。

扶貧先志,扶貧必扶智。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官和鄉各駐村工作隊通過群眾會、火坑會、堂屋會等與群眾交心談心,破除群眾“等、靠、要”思想,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自己去年就主動申請脫貧了,國家政策那麼好,不僅幫他們修路、修房,還有不用出錢的利益分紅,按照國家的貧困標準自己已經超過了貧困線。如果還繼續戴著貧困戶的‘帽子’,自己也覺得不光彩。”江溪屯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羅珍平介紹說。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官和鄉還積極發揮基層黨支部書記“領頭羊”作用,選優配齊了村(居)“兩委”班子,選派了兩名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班子成員到深度貧困村擔任黨支部書記,為脫貧攻堅工作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同時,還通過縣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與銅仁博大職業培訓學校合作,針對全鄉516戶餘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特色種植養殖、就業技能及實用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全員培訓,切實提高貧困勞動力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讓貧困勞動力真正學到一門技能,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戶;創業一人、帶動一片、激勵一方”的目標。

目前,該鄉共開展培訓12期,培訓貧困戶800餘人,開展技術指導80餘次,攻關解決關鍵技術問題10餘項,實現勞動力就業200餘人。(龍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