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一年级培养出好的学习习惯?

孙小点点点

很高兴为您解答疑惑。“如何在一年级培养出好的学习习惯”的问题,我觉得这样的问题只能适合自己去思考去琢磨。毕竟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做法不同。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方法都是无法复制的。



如果非要说的话,那么只能笼统的说几点。

科学安排时间。孩子们肯定很难理解什么是科学安排时间?所以应该由家长协助来做好这件事。科学安排时间即合理分配时间。比如该学习的时候要学习,该玩耍的时候要玩耍,该吃饭的时候要吃饭,该看书的时候要看书。起初孩子会对这样的安排有所排斥,但是如果能够坚持下去的话就有不错的收获。坚持每天学习。一年级的学生很少有知道学习的,每天都想着如何出去玩。长此以往肯定无法让孩子定下心。这个时候,家长不妨干预一下。引导着孩子在特定的时间做作业,学习。比如说每天早起读一篇文章;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等等。习惯是需要长期的坚持,所以为了孩子有一个好习惯,该管教也得管教。父母做榜样。不得不说,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如果父母都能够认真学习的话,那孩子看在眼里也会主动学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咪咪哒

我是教师,教育是我的主业。一年级的孩子应该养成那些习惯,我想从以下下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要培养尊敬师长的好习惯。为什么我要把这一条放在首位,因为在教育教学中,就是当下我见到了许多的对老师没有敬畏心的学生,他们在家里受到家长的宠溺,说一不二,肆无忌惮。来到学校把这些都带了过来。在学校里和老师顶嘴,老师交代的任务也不完成,老师都不敢管理。这样的孩子这样的习惯必然害人害己!要教育孩子尊敬老师,我很欣赏这句话“世界在悄悄的奖励那些有教养的孩子!”



第二,要养成做事有条理。什么叫有条理,就是按部就班做事,做完事要把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原处。注意监督孩子做事,做完事一起和孩子把做事的工具放回原处,对于好的习惯要及时强化!



第三,要培养孩子坚持把事情做完整的习惯。不管是学习也好,还是做事都要有始有终。比如孩子想画一幅画,但是画到一半就嫌麻烦不愿意画了,这时候要郑重的告诉孩子一定要做完,有困难可以让父母帮忙,但是事情一定要做完 ,这样对孩子将来坚持学习很有帮助!

第四,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人活着就是生活,生活习惯对于孩子很重要,比如顶点吃饭,但时间睡觉!还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好家务,比如自己刷洗碗筷,自己洗衣服刷鞋子!这些良好的行为需要家长慢慢的教导,不断的强化,让这些好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习惯!



我是松高寻鹤,愿意为您教育上的问题排忧解难,关注我的文章和问答,也欢迎您的评论与转发!


松高寻鹤

作为家长都知道,孩子的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但是究竟怎么才能帮孩子培养出好的习惯,的确是让家长伤脑筋的事。


从一枚已经艰苦奋斗到初中家长的角度,兔只兔子来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首先,家长要客观理智,不要一开始就报太高的期望值。一年级的孩子,刚从自由自在的幼儿园升入小学,实在不能指望孩子穿上校服就立马变身为自己心目中的超级小学生。

孩子需要时间适应学校生活,适应怎么听课怎么做作业的。在学校有老师教导,回家需要家长的陪伴引导。家长越有耐心和信心,孩子进入状态就越快,这绝对是个考验家长的大工程。


其次,一定坚持回家先做作业的原则。当孩子能够回家就认真的完成作业,就满足他的一个合理愿望。比如看漫画,比如看一集小猪佩奇等。给孩子形成一个观念:我只有认真努力及时完成自己的任务,才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就能享受相对自由的一段时光。

然后,关于思考。

对于一个几岁的一年级娃来说,如果面对问题都能独立做到深思熟虑,滴水不漏,那就不是小孩儿了吧。

做家长的都望子成龙,但不能过分着急,提出问题要给孩子思考时间,对孩子脱口而出的回答,别脱口就否定批评,家长要沉住气,引导孩子别着急再仔细想想,甚至适当给点提示,当孩子独立思考并给出正确答案时,要肯定孩子动脑筋真好,果然就能找出正确答案了!多加重指出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必然会慢慢如您夸奖的那样,越来越好!


最后,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性格。养成好习惯从小做起。家长前期的陪伴引导非常重要,需要智慧需要深呼吸控制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好榜样好导师。一旦好习惯养成,孩子将受益终身!

共勉,加油!

——@兔只兔子@——


兔只兔子爱生活

如何让孩子在一年级就有好的学习习惯?家长的引导很重要。

下面就这个问题来谈谈我从教十几年来的经验:

1.首先家长要对孩子的学习有足够的重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重视了你才会发现问题,才能及时地进行纠正。比如说写作业时桌面是否整齐,没有其他影响注意力的杂物,是不是边写作业边玩……

2.家长陪孩子学习。

都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尤其是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对于学习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根本不知道应该怎样学习。这就需要家长陪伴孩子,在此过程中,引导孩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教会他们不懂就问、遇到问题多思考的习惯。有家长的陪伴和引导,孩子的好习惯自然而然就养成了。

3.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学习中的问题了,可能会觉得是小问题,不用管,大了自然就好了。却不知,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因为小问题不加重视,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大问题。


小学在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尤其是一至三年级,更是整个小学中最关键的几年,这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你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如果你对以上观点有其他的看法,欢迎点评!


莫非侃侃说

MYGIFT美吉家族,一个新鲜好玩,有创意的亲子频道!


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孩子终身受益。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我个人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过程,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计划,按计划执行,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不断强化,持之以恒地渗透。

2. 激发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与老师密切联系,耐心说服教育,家长应多与老师交流,询问孩子在校表现。与老师同步教育孩子,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

3.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

4. 培养孩子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孩子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多关心、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父母每天应抽出一定时间询问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应该在家里完成的学习任务,热情帮助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孩子感受到你时刻在关心他的学习。

5.以身作则,给孩子作榜样。模仿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孩子来说,能否引起模仿,取决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表现。

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并肯定孩子的进步,对做得不够的,也应实事求是地指出努力的方向和方法,使孩子学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强化正确行为,修正不正确行为,从而尽快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MYGIFT美吉家族

这个问题在低段的孩子身上,总是存在。但家长大可不必忧心忡忡,因为一年级的习惯培养,并没有严格到要让孩子静下心来仔细思考。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流程,本身就是循序渐进的。你不能要求一年级的孩子,去写个800字作文,这是有悖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样的,让一年级的孩子学着认真思考问题,思考了以后再答出正确答案,显然也是在难为孩子。

一年级的孩子,刚升入小学,对于小学生活还充满着新鲜感,所有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喜欢脱口而出,很难做到专心听讲和认真思考。

一年级的孩子,应该是以适应为主,告诉孩子什么是学习,重点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者说,一年级的孩子,字都认不全,审题是有着很大的阻力的。我所在的地区,小学一年级的题目,都是需要教师读题,然后学生再做题的。也就是说,老师读题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得到答案了,从中可以看出,一年级的题目真的不难,都是一些具体形象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思考的力度几乎没有。

我们可以来看张图:

当然,如果你真的一心想提高孩子的思考水平,也不是不可以。

那怎么做呢?

1.看书,看经典的,有着独特观点的书和文章;

2.上课专心听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独立思考,哪怕老师不会叫你回答;

3.学习其他同学的思考和答案,从多角度思考;

4.事后回顾思考,再结合了多种答案以后,再进行复盘思考;

5.需要一个有着敏锐观察力的老师来引导孩子思考。

你看,这些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任务还是过于艰巨了。打好基础,先学会集中注意力开始吧!


西风瘦授

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好多优秀的学习习惯需要慢慢去养成,家族要遵循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到有的放矢,不可过于急躁。

一年级的孩子,对于直观形象的知识点把握快,而对于抽象的、具有逻辑思考的知识点把握就有难度了,这和孩子的年龄有很大的关系。

1、所以从小学开始,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多问题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分析,让孩子自己去进行判断,不管对错,家长不要主动引导正确答案。

2、珍惜每一次孩子作业错误,针对孩子的错误,让孩子去反思,得到正确的结果,这个过程对于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帮助很大。

3、对于孩子着急回答问题,这个可以循序渐进,每一次在辅导前,有意识的提醒孩子回答对问题会有小小的奖励,让孩子重视正确率。

综上所述,一年级的孩子辅导功课,家长一定不可着急,一定要循序渐进,作业一定要陪同,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珍惜孩子每一次做错的机会,良性的引导,鼓励为主,你家孩子一定会越来越棒。


虎子看教育

如何把一年级的孩子培养出好的学习习惯,不如换一种说法,如何把一年级的孩子督促出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好的学习习惯的确是培养出来的,但更多的是需要家长的督促,而且不能断断续续督促,需要持之以恒的督促,好习惯的养成从家长有了意识开始,就需要不放弃的督促。

孩子毕竟是孩子,思考问题看似有自己的主意,但是更多的是需要家长的引导,而不是强摁牛头一样的强制管制。虽然有些时候,我们必须要孩子在意识上实现一百八十度的转弯,这是涉及重大的行为习惯,是为了立品质规矩。更多的时候需要引导,合理的引导,有耐心的引导。

辅导作业的时候孩子回答问题脱口而出,看似孩子不经思考,实则也经过了思考。我们既要尊重孩子的思考结果,又要在这个思考结果的基础上多问问孩子为什么这么想。即便回答正确,也要问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当孩子回答错误了,问孩子为什么是在帮助孩子总结错误原因,当孩子回答正确了,问孩子为什么是在帮助孩子总结成功原因。

对于孩子每一次思考的结果,都是需要我们正视而且尊重的。家长要准备好两幅面孔。一副面孔用来应对孩子回答错误的时候,这幅面孔要满是耐心,不包含焦躁;另一幅面孔用来应对孩子回答正确的时候,这幅面孔要满是欢快,多包含鼓励。要让孩子感觉得到,爸爸妈妈对我的事情很关心。家长最不应该做的,是孩子回答错误了满不在乎,回答正确了也无所谓。给孩子的心理暗示就成了,爸爸妈妈对我的事情漠不关心,可就要坏事儿。


五亩闲田

我想说的是,如果孩子的好习惯是靠慢慢培养起来的,那孩子的坏习惯呢?是不是我们给惯出来的?比如有些家长有时间在朋友圈内发东西,却没时间检查孩子的作业,以至于第二天孩子的家长庭作业一个字没写。这怪谁呢,怪孩子吧,因为孩子确实不够自觉,那家长呢,即然孩子的好习惯没养成,你为什么不去督促呢,不去重视呢?说实话,现在的孩子深受电子产品的影响,他们写作业的时候,根本就静不下心来,只想草草结束。不要说我们的孩子这样,我们大人不也一样吗?怎样培养一年级孩子的学习习惯,如果上网查一下,有N种方法值得我们去借鉴,可培养起来咋就那么难呢?怪不得老师会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一届不如一届了,是时候要反省一下了……


悠然于心138

家长可以利用一个月时间带着,刚开始辛苦一些,后面就会轻松。

比如,一般学校作业很少,孩子先做完作业,再出去玩。如果态度不认真,需要严厉批评,严重的重新写。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等回来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