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对宝宝来说重要吗?如何训练宝宝爬行?

Elf41166477230

大动作(又叫大运动)指的是身体和四肢的运动。家长们要了解的是,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宝宝大动作能力变化最快的阶段。

其中每一项大动作发展都与支配该项动作的神经和肌肉的成熟程度有关,随着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的增强,宝宝在出生的前几个月内就能基本实现对头部的控制,随着身体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的提高,他们开始学习翻滚、坐、爬、站立和走路。

爬行能锻炼宝宝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尤其是四肢活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一种综合性的强体健身活动,能为宝宝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宝宝在学习爬行之前,可能先会有一些自己独创的移动方式,应该鼓励他的这些尝试,这有助于发展宝宝身体的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并且能满足他探索的好奇心。宝宝俯卧时,大人可以用手抵住他的足底,让他借助全身的力量向前窜行,也可以用玩具引导他,让他尝试向前移动。

通常6〜7月龄的宝宝开始匍匐移动,7〜8月龄的宝宝开始膝手爬行,9〜10月龄的宝宝开始手足爬行,10〜11月龄的宝宝开始能手足爬行上下台阶。

我们确实无法预计宝宝各个阶段爬行发生的准确月龄,因为有些孩子热衷于关注身边的一切事物,所以爬行动作可能出现得比较早,动作也发展得比较协调;而有些孩子相比趴着更愿意躺着,所以爬行动作可能出现得相对较晚,甚至有些孩子会直接跳过爬行阶段,走得很好。


儿科医生虾米妈咪

专业医学团队解答,请点右上角关注!

家长需要注意,当小儿俯卧时能用双手臂支撑,使胸部离开床面后,就可以训练爬行了。爬是小儿一项很重要的活动,不但可以巩固抬头和手支撑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训练手和腿的协调动作以及三点支撑平衡的能力。爬可以扩大小儿活动范围,对脑功能的发育有益。家中进行爬行训练有以下几种方法:

1、置小儿于俯卧位,母亲在一旁用一只手顶住小儿足底,另一只手在头前方用玩具逗引,促使腹爬。开始时可给些帮助,将右手向前移,同时推左足底使身体前移,产生腹爬。

2、母亲在小儿身后用一手托住小儿胸腹部,另一手扶住髓部,将小儿向一侧倾斜并前移,诱导侧方支撑,带动下肢移动,向前爬行。

3、四位爬行训练四位爬行亦即膝手立地,是抵抗身体重力使之离开地面的一个重要过程,爬行时需要身体重心前后移及双手和双膝同时负重。应先进行重心前后移动训练:家长在小儿后侧,双手扶持小儿臀部,向前缓慢地推动,使其身体前移,然后再将臀部向后拉,使身体重心向后移动。再将身体向左、向右方向倾斜,进行身体重心向左、右移动训练。这样前后、左右移动重心,可以让小儿得到重心在手、膝四点之间移动的体验,为四位爬行时手足移动作准备。

训练爬行动作时,先使小儿一手离地前移,用另一手及双膝三点支撑。两侧反复轮换进行训练。然后再进行手膝协调爬行,左上肢前伸伴随右下肢屈曲前移。

目前没经过爬行阶段就直立行走的孩子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后果是,这些孩子多数患上感觉综合失调症,如视听、视动、听动失调等。专家指出,因爬行练习不足或没有爬行史,我国75%的孩子出现了类似状况。感觉综合失调症的原因是对称颈紧张反射动作(简称STNR)不成熟。STNR会在婴儿4个月大时开始发展,控制其部分动作。

STNR不成熟的孩子经常表现出有挫折感、侵略性和不知变通的个性,多被认为情绪不正常,从而造成学业和行为上的困扰。他们最常见的表现是,不能持久地干一件事情,不能长时间坐着,身体动来动去,注意力不集中;易怒、易喜,情绪不稳定;常受外来影响分心,很难听从他人的意见;说话不考虑后果,自我保护意识差。上述病症通常在7岁之前出现。

推荐了一套适合5岁以上孩子练习的“爬行操。

预备动作:让孩子双手和双膝着地,成爬行姿势;双臂应从肩膀垂直而下,双手平放在地板上,手指向前;双膝应在臀部的正下方,小腿和双脚往后平放在地板上,腹部不要着地板;头部应向上抬起,脸部朝正前方,下巴和地板平行。

运动方法:1.家长双手横放在孩子臀部。2.让孩子的头向上,双手平放,手指向前,双脚平放,脚趾向后。3.家长发出“向后摇”的指令,在孩子向后摇并完全坐在他自己平放的双脚上时,施加少许压力。4.当孩子往后坐在脚跟上时,双手要保持不动,让孩子保持这个姿势一秒钟。5.家长发出“向前摇”的指令,在孩子做向前的动作时,家长可以把双手从孩子的臀部拿开,或把手放在孩子的臀部上,但不要把孩子向前推,让孩子保持这个姿势一秒钟。

这项运动连续重复30次,每周5天,共做6周,同时加上爬行运动。如果孩子做30次太累,可以分成两次做,各做15次。

专业医学团队解答,请点右上角关注!


中医育儿

爬是一种全身运动,可以锻炼孩子胸、腹、腰和上下肢各组肌群,为宝宝今后站立做准备,所以非常重要!

爬,可以扩大孩子认识的范围,增加宝宝的感知能力,促进心理发展。爬还可以促进宝宝的脑发育。

对宝宝来说,爬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爸妈可以用一些会动、有趣的玩具,启发、引逗宝宝往前爬。

当宝宝会爬之后,爸妈要为宝宝创造更多爬行的条件,不要过早的使用学步车!

通过和宝宝玩游戏练习爬行是非常好的方式!

1、往前爬

把孩子放在地毯上,脚蹬住家居或者墙壁,妈妈站在对面,叫宝宝过妈妈这里来。宝宝会用脚蹬住墙使劲做往前爬的努力。

2、钻山洞。

爸爸趴在床上,双臂支撑,腹部抬高,妈妈让宝宝“钻山洞”,从爸爸腹部下爬过去。

爸爸仰躺在床上,妈妈说“爬大山”,让宝宝从爸爸身上爬过去。

要注意在床周围做好保护,以免不小心宝宝摔落床下。

3、爬坡。

把枕头放在地毯上,上面放一块光滑的板,让宝宝在这块有坡度的板上爬。

4、抓玩具。

让宝宝俯卧在床上,腹部贴床,用前臂支撑上身,前面放几个会动的小玩具,妈妈用手推宝宝的脚底,让他往前爬去抓面前的小玩具。

另外,还可以做一些扶站、下蹲的练习,可以锻炼四肢的力量以及协调性,为爬行和之后的站立做准备。

最后,多宝妈还要再啰嗦一遍,一定要让宝宝多爬,不要太过着急让宝宝站立和走路,也不要过早的使用学步车,那样不仅不利于宝宝腿部发育,还会影响到宝宝的大脑发育!

我是多宝妈,国家健康管理师。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记得帮我点赞、关注和分享哦~

带娃的那些事

“爬行”在宝宝的一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宝宝在爬行时,是通过四肢、身体、大脑协调有序的配合运动,这样的运动可以有效的刺激宝宝的左右脑神经系统的均衡发展。促进宝宝的思维反应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及全身平衡能力、协调能力。

如今,有很多的宝宝因为诸多的客观原因错过了爬行的“关键期”就开始了“行走阶段”。最初时,父母不会觉察到有什么不好,因为宝宝虽然不会爬但是会走了,宝宝的行走动作让父母更为惊奇。

于是忽略了“爬行”的重要阶段。等宝宝长到2、3岁以后,宝宝会有一系列的身体不平衡、不协调动作、思维反应慢、空间感知力差等等行为反应出来。比如,打翻碗筷、走路撞墙、无端摔倒等等。

所以我们都要关注宝宝的爬行期,为宝宝提供足够的爬行环境与空间。将家中的空地铺上安全地垫,设置各种不同的游戏来引逗宝宝爬行。



1岁以内宝宝大运动发展的规律一般是

“一视、二听、三翻、四抓、五握、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站、十迈步、十一、十二学着走”

当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有的会比提出的规律早一些,有的则晚一些。每一项大动作都有其相关性。

宝宝的爬行动作基于其四肢力量、腰腹部力量、头颈部力量的基础之上才能顺其自然的发展。

成人看似简单的“爬行”动作,对于宝宝来说要经历数个月还能完全学会并掌握。

如果等到八个月时才让宝宝去学习“爬行”那必然会错过“关键期”。

会给宝宝将来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们要在宝宝的爬行阶段给予不同方式的干预来刺激和诱导宝宝主动学习爬行。


宝宝最初的爬行动作就是俯卧阶段

▼▼

也就是趴着随后发展到向后退着爬-----原地打转爬-----匍匐爬----手膝交替爬----爬行自如,之后就是爬带有坡度的、空间高度的设备(如软体斜坡、楼梯等)。

父母如果想通过干预让宝宝马上完成爬行阶段,那是不可行的。这样是违反宝宝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的。

我们必须帮助宝宝完成抬头、挺胸、翻身、坐等动作的发展才可以训练宝宝的爬行。

在宝宝学习爬行阶段,父母要做好引导、训练、监督、保护的工作。同时要尊重宝宝,与宝宝同处一个视线范围。最好能和宝宝一起爬行,宝宝最喜欢在玩爬行追逐游戏了。

宝宝不喜欢枯燥无谓的爬行环境,所以当宝宝练习爬行时,父母可以给宝宝播放一些欢快的儿歌、音乐等。

最好的方式是父母自己念儿歌和宝宝同时爬。我们可以念“乌龟爬”的儿歌“乌龟乌龟 爬,爬;一早出门采花;乌龟乌龟 走,走;傍晚才到门口”

还可以唱“小小乌龟,爬上坡;嘿嘿呦,嘿嘿呦;带上面包和糖果,远足乐悠悠”让我们的宝宝在自然、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去自由的爬行吧。


马秀老师:长颈鹿幼儿园园长,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


教育秀秀看

爬行对宝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阶段。



宝宝在爬行时必须头颈抬起,胸腹离地,用四肢支撑身体的重量,这就使手、脚及胸腹背及四肢的肌肉得到锻炼,逐渐发达起来,为以后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

当宝宝学会爬行之后,扩大了视野和接触范围,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刺激大脑,促进各方面的协调,对大脑的发育、智力开发是很有帮助的。



爬行运动还有助于提高宝宝的新陈代谢水平,有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爬行对宝宝来说可谓是一项剧烈的运动,能量消耗较大,比坐着消耗能量多一 倍,由于身体能量消耗增多,宝宝就吃得多,睡的沉,身体也长得快。



训练宝宝爬行方法一:席子引导法。可以把家里的小席子卷成圆状(席子有弹性,方便展开)。 让宝宝趴在席子上,将席子一边压在身下。妈妈推动席子,让宝宝随着席子的展开而朝前爬。

训练宝宝爬行方法二:父母引导法。宝宝爬在地上或床上。一个人在宝宝前面,一个人在宝宝后面。 前面的人牵宝宝的右手,后面的人就推宝宝的左脚。牵宝宝的左手时,就推宝宝的右脚。



训练宝宝爬行方法三:父母共同协助法。妈妈躺在床上,宝宝趴在一边,爸爸在妈妈的另一边,爸爸牵宝宝右手,妈妈推宝宝左腿,反之亦然,协助宝宝从自己的那边爬到爸爸这边来。



训练宝宝爬行方法四:兴趣引诱法。让宝宝趴在床上,用毛毯兜住胸腹部,爸爸把毛毯提起,妈妈推动宝宝左手、右脚,前进一步后,换推动宝宝右手、左脚,轮流进行,训练宝宝手、膝爬行,在训练中要注意适时休息,并要多给宝宝鼓励。可以在目的地摆放宝宝喜欢的玩具或物品,促使宝宝努力往前,并保持对这个练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