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從西域帶回印度特產,漢武帝怒斥這是四川邛竹杖

話說漢武帝為了抗衡強大的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絡大夏國等西域國家,大家共同聯手抗擊野蠻的匈奴。張騫到達位於現在阿富汗的大夏,並得到一些來自印度(當時叫身毒)的特產,其中包括邛竹杖,後來有機會回國時帶上這些寶貝獻給漢武帝。

漢武帝指著邛竹杖對張騫說:“這是印度特產嗎?你確定?”

張騫說:“陛下,您看這上面還有身毒的火印。”

漢武帝沉默了很久,突然大喜,這四川邛竹杖一定是先到印度,再到阿富汗,最後從河西來到長安。

王羲之邛竹杖

於是漢武帝安排人去開拓雲南,希望能經印度到達大夏,最終能和大夏聯手抗匈。在開拓雲南過程中在昆明滇池與當地土著人打仗,結果打敗了,漢武帝就著手訓練水軍,最終將彩雲之南歸入我中華版圖,史稱漢習樓船,在馳名中外的昆明大觀樓長聯其中有這樣幾句“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其大意是漢武帝為了開闢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長安挖鑿昆明湖操練水軍;唐中宗派兵收復洱海地區,立鐵柱以記功;宋太祖手揮玉斧,面對版圖,將西南劃在界外;元世祖率大軍跨革囊及筏渡過金沙江,統一了雲南。後來乾隆皇帝景仰漢武帝開疆拓土的氣魄和功績,把北京西湖更名為“昆明湖”以表紀念。

南方絲綢之路

後來人們把四川經雲南西藏到達緬甸印度的貿易路線叫做南方絲綢之路,即後來的茶馬古道,據四川社科院研究,邛崍平樂古鎮、雅安上裡古鎮、雅安市、滎經縣、漢源縣、鹽源縣、康定市等地都是南方絲綢之路上的節點,尚存各種痕跡。再往大說,橫斷山脈區域上萬年來存在縱向移民,羌人、彝人、藏人在此交匯,中國印度緬甸境內都存在這些民族的後裔,某些族群由於地理封閉仍保留原始習俗與語言。

南方絲綢之路地圖

總之,南方絲綢之路是中華民族對外交流的重要通道,一帶一路至少有兩千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