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汪營魚龍老街,一街跨鄂渝兩省,多少往事都隨西流水……

我一直堅信,在蒼茫的利川大地,應該有一條橫跨鄂渝的鹽道老街,它承載著一段斑駁的歷史,講述著一段辛酸的往事。而魚龍老街,符合我對鹽道老街的想象。

這條街依水而建,解放前,是四川石柱進入湖北利川的主要通道,那些從石柱西沱運鹽而來的商販、挑二客,把這條街擠得水洩不通,上演出熱鬧與繁華的景象。

這條老街最繁華的時候,有數百米長,上街連湖北,下街接重慶,一腳跨兩省。如今,關帝廟不見了,神龍廟不見了,它們統統消失在歲月的煙塵裡,消失在“破四舊”的創傷中,但和尚碑還在,古井還在,那些青苔深處的泉水,仍然述說著世態炎涼與人情冷暖。

著名作家野夫出生在這條老街,直到三歲後才舉家搬遷到汪營集鎮。野夫當年居住的吊腳樓不見了,但街上的老人依然記得野夫的母親,溫柔、賢淑,常常抱著孩子在涼橋上餵奶;他們甚至記得野夫兒時的模樣:“這細娃機靈、嘴巴甜,還在我衣兜撒過尿呢!”

時過境遷,野夫的父親當年工作的工廠不見了,只有荒草掩蓋著雜亂的時光;魚泉口也不出魚了,只有西流水依然向西流去;土家風雨橋也不見了,只有水泥橋挺立在現代文明的背後……

面對這樣一條塵世深處的老街,我竟然觸摸到它的傷口和疼痛,它的頹廢和悲涼……

走進一條晚清老街

雕花的窗欞,昭示著一個時代的繁華

老街最後的守望者

老街老了,但歲月是新的,每一年都是新的

一口古井,流淌著歷史的辛酸

利川罕見的和尚碑

總有一些老屋,不會被風雨和歷史推倒

魚泉口,冒魚的地方,有人為了多出魚,把孔炸大了一點,後來再也沒有魚了,人性的貪婪,是多麼可怕

一塊石碑,西面是重慶,東面是湖北

無論石磨怎樣逆轉,時光都無法倒回

打牌的石礅全是文物

有人在老街頭開起了農家樂,叫涼橋水岸

去三公里外的魚龍新街看看吧,這條街,也將在歲月深處老去

數錢的人,有時蘸一下舌頭,是為了品嚐生活的艱辛

利川最老的黃連交易市場,如今荒廢了,門頭居然是英文

煮酒的人,內心有著烈酒般的火熱

棉花匠,一個溫暖的職業

最後的剃頭匠,仍然存活在新潮發藝的背後

雙胞胎,好乖!相同的面孔,未來卻要走不同的路

童年,你是否踮起腳尖,垂涎街市上的米粑粑

打鐵的人,敢於和生活以硬碰硬

魚龍,一個遙遠而乾淨的地方,這方自然山水,這方人文風情,等你來揭開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