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州勝景豐都山

洋州勝景豐都山

在洋縣大地提起山,也許你能說上一大串,東邊的富仁山、小太白、城山、武香山,北邊的天池山、朝陽山,南邊的青山觀等等稍有名望的大山數10座,筆者這裡贅述的卻是距縣城約8公里的西邊的豐都山。

這豐都山位於洋縣溢水河畔。它,嚴冬時節,高大威武,蒼勁挺拔,春夏之交鬱鬱蔥蔥,整個山頭被一條通向山頂的水泥路纏繞,被蒼柏、青槓、白楊、剌槐等樹木葉和叫不上名字的花兒籠罩。

豐都山,又名大爺山。海拔836.9米,東西走向,長約5公里,東隔溢水河與蠶姑山(俗稱小爺山)相望,西接子房山。

洋州勝景豐都山


宋元豐年間(1078-1085)在山頂建廟宇48座,名崇道觀。山上翠柏參天,"天池"輝映;觀內殿宇櫛比,樓閣錯落;觀外琉璃照壁屹立,蒼柏護繞,觀區風景秀麗,為山南道家活動勝地。明永樂年間(1403-1424),明道士張三丰(又稱邋遢張爺)據此講經,煉丹濟世。觀內靠北坡有"張爺洞",傳為張三丰練功處,下通上溢水湧泉寺,從山上洞口投石子。發出"叮噹"之聲後落入湧泉。

洋州勝景豐都山


四月上旬,當洋縣大地十萬畝油菜花脫去金袍,草壩村的4000畝有機梨園卸下銀妝,牛頭坡的萬畝牡丹奼紫嫣紅情篤初放的時候。從豐都山下傳來一則驚人的喜訊:“豐都山北邊的觀景臺修好了。”4月7日早晨,迎著晚春的晨露出發走近豐都山飽覽勝景,不失為一次美的享受。

洋州勝景豐都山


驅車前往,一路只見青山綠水,山頂廟宇七零八落依稀可見,徜徉到山腰。微風撫面,涼爽宜人。憑高遠眺,四處一片嫩綠的景色盡收眼底,給人帶來清新、沁人心脾的舒適感。順著山埡一段新鋪的水泥路而下,一處嶄新的觀景臺展現在眼前,站在欄杆處鳥瞰北部山下,村民農舍、丘陵山地點綴在綠樹叢中,溢水河閃著銀波彷彿少女的一束絲帶把綠色的世外田園和一幢幢漂亮的民居構畫得涇渭分明。

洋州勝景豐都山


洋州勝景豐都山


傳說中這豐都山的廟主張三丰,穿著破爛,邋遢骯髒。但他卻樂於救貧扶困,為人祛災解難。他成天在山下的溢水村幫這家那家幹活,只做活不收錢,深得老百姓的尊敬歷朝歷代的洋縣百姓,不叫他張三丰,而是親切的稱他“邋遢張爺”。觀內靠北坡有“張爺洞”,是一個天然的花崗岩石洞,為張三丰練功、冶丹、講經處。洞內寬敞,供奉張三丰的塑像,常年燈火通明,香菸嫋嫋。

洋州勝景豐都山


就是這座豐都山把堰口內外的上溢水、下溢水、老莊、大莊坡、時家坡一解兩開,輪為同一縣域的兩個行政區劃鎮即溢水鎮和謝村鎮。順著欄杆外臺階拾級而下,艱難地走過一段下坡羊腸小道,行至半山腰進入張爺洞所在地。這張爺洞前場面不大,洞門一側立一石碑,正中“文武大神”四個大字赫然醒目。主洞內正中有一留著八字鬍的神像就是張三丰(張爺)在他的後邊還有幾十尊叫不上名字的神像。隨著路人引薦,進入主洞西邊的一個r字深洞。洞內陰暗潮溼,只有幾枝蠟燭吐著昏黃的火苗。引薦者指著一塊幽深僻靜的深處說:“這是張爺睡覺的地方。”緊接著她又指著一塊酷似手掌印的石頭說:“這是張爺打草鞋出來後,一巴掌拍下的手印,前來朝拜的人都要去摸一摸,沾一沾財氣,可見張爺的功夫了得!”

洋州勝景豐都山


令人遺憾的是,崇道觀當年的殿宇在解放後相繼被一些無知之徒拆磚撬木而漸漸譭棄。1957年5月被陝西省核定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近年來,旅遊產業方興未艾。當地群眾在道觀裡重塑神像,還在觀內設有小吃、購物等設施,極大地方便了遊客觀光旅遊。每年春秋兩季,來豐都山朝山的香客和遊人熙熙攘攘,尤以農曆二月、七月逢廟會時最盛。豐都山形似弓背,不險不峻,一口氣爬到山巔,會累得汗流浹背,氣喘噓噓也成了人們鍛鍊身體的絕佳去處。

洋州勝景豐都山


每年春節大年初一,漢中市內多地居民,攜老扶幼,大清早就來豐都山朝拜神聖,祈福平安。日遊客幾萬人之多。唯有美中不足的是,除了廟宇零散,設施不夠健全外,從新修的觀景臺到張爺洞這50多米的下坡臺階還沒有修好,給遊覽、觀光、朝拜的遊客們帶來些許遺憾。何時才能實現這一夙願呢?

洋州勝景豐都山


洋州勝景豐都山


編者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