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

市中區隸屬於四川省樂山市,位於四川樂山市盆地西南部,為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匯地。古稱嘉州。2010年,轄10個鄉,15個鎮,7個街道,252個行政村、61個社區,2010年,戶籍總人口6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2萬人,非農人口32.8萬人;常住人口67.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6萬人,城鎮化率67.94%。總面積837平方公里。

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65.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208.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32.7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0.1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5%和12.6%。

中文名稱

市中區

別 名

嘉州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中國四川省樂山市

下轄地區

轄蘇稽鎮、安谷鎮、土主鎮等16個鎮、4個街道、10個鄉

政府駐地

人民路79號

電話區號

0833

郵政區碼

614000

地理位置

四川省西南部

面 積

825平方公里

人 口

61萬

方 言

西南官話-樂山方言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樂山大佛

機 場

樂山機場

火車站

樂山火車站

車牌代碼

川L

行政代碼

511102

歷史沿革

南北朝時期,因戰亂不斷,樂山地區的建制屢有變遷。

北周時在眉山東坡區置嘉州府,取“郡土嘉美”之意,管轄樂山市中區。在樂山設置平羌縣管理僚人。

隋朝置眉山郡。原南安縣改名龍游縣,傳說是隋朝軍隊從成都乘船向樂山進軍、追擊陳國敗兵時,岷江中有游龍導航,幫助隋朝軍隊統一天下,因此改南安為龍游。中央政府在樂山增設夾江、峨眉兩縣。

北宋與南宋改嘉州為嘉定府。

元代改為嘉定路。

明代改為嘉定州。

清置平定府,雍正十二年(1734)改置樂山縣。

中華民國廢州府,治地設樂山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新中國成立後,設樂山專員公署。1950年置樂山專區。

1968年改為樂山地區。

1978年改置樂山市(縣級)。

1985年改置樂山市市中區。

旅遊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

樂山大佛和凌雲山、烏尤山、巨形臥佛等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樂山烏木博物館

樂山烏木博物館

四川樂山烏木珍品文化博覽苑是一座以烏木雕刻藝術為主要內容,集烏木雕刻藝術品的收藏、研究、展覽為一體的專題性博物館,位於樂山市區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樂山大佛、峨眉山綠色旅遊通道上,距樂山市中心 18 公里,距峨眉山19公里,是樂山市市中區重點民營企業之一,同時也是樂山市政府為建設“中國第一山”的重點旅遊配套項目之一。

樂山市天工開物水晶博物館

樂山市天工開物水晶博物館地處四川省樂山市,佔地面積3400平米,於2014年竣工,是以天然水晶結合佛教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是四川省重點文化旅遊項目。主體建築分為三層,陳列了4000多件展品。展館以現代科技展示傳統文化與水晶文化。

金鷹山莊

金鷹山莊

“金鷹山莊”位於地處樂山市北大門,市中區樂夾路89號,山莊佔地數百餘畝,系丘陵 山灣地勢,氣候溫和溼潤,寒暖適宜。

平羌小三峽

平羌小三峽

樂山市中區與眉山青神縣之交岷江段有峽,名平羌三峽。杜甫詩云:“ 外江三峽且相接”,所指就是平羌三峽,宋代稱湖襄峽,明代始稱平羌三峽,分別稱為“上峽、中峽、下峽”。嘉州小三峽。位於四川省樂山市中區與眉山市青神縣交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