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條約》簽訂後,俄、德、法干涉還遼,其實暗藏更大陰謀

《馬關條約》簽訂後,俄國、德國與法國,以提供所謂“友善勸告”為藉口,迫使日本把遼東還給中國。此次事件,被稱為三國干涉還遼。  

日本沒想到這三個國家的反應會如此強烈,而且施加的壓力會這麼大。

其實圍繞著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大國的博弈已經進行了幾十年,日本是後來者,且後來居上,不僅把朝鮮給奪過去了,而且把遼東半島整個也割去了。那這實際上就打亂了俄國東擴的進程,俄國感到利益受損最大。

英俄冷戰是當時世界最主要的矛盾,因此東亞地區成了國際政治的焦點。

一開始在甲午海戰交戰過程中,英國率先與法、俄、德、美聯合,並呼籲停戰,但實際上英國並不積極,只是要確保他的利益而已。

英國擔心的是中國和日本互相都打殘了,兩敗俱傷,兩敗俱傷不符合他的利益,但兩敗俱傷最符合俄國的利益,因此英國不希望中日兩國打殘。

至於日本佔了中國多少,這個他不在乎,只要勝利者能夠幫助英國繼續阻擋俄國南下就可以。

然而《馬關條約》一簽訂,沙俄的小九九徹底被打亂了。因為沙俄在1891年開始興建西伯利亞鐵路的時候,就表示這條鐵路計劃是十年修通,一旦修通之後日本將永無寧日。

在甲午戰爭開戰之前,俄國的干預,一開始言辭非常激烈,但實際上他的行動跟不上,因為他那條鐵路還沒修通。

《馬關條約》一簽訂,沙俄一看他日本拿了中國那麼大一塊東西,朝鮮給拿走了,遼東又給拿走了,那我到東邊來以後我怎麼辦呢?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嗎?

於是沙俄就聯合了法國和德國,最起勁的是德國,因為德國和俄國是交界的。咱們知道後來二戰時期,德國和俄國之間打得相當慘烈。因此德國一直以來,都是鼓動俄國向東走,別回頭,來緩解他在西線受到的壓力。

如果俄國在東亞地區通道被堵上的話,就會掉過頭來,對西邊德意志產生巨大的壓力。

再來說說法國,法國因為在西歐已經被英國掐得死死的,他也想在東方尋找重大的突破。他已經在十年前佔了越南,並想在東亞這個地方再有所突破。

在這種情況下,俄、德、法三國壓迫日本吐出遼東半島。

雖然三國干涉還遼,表面上是幫助了中國,但是他們心裡卻是各懷鬼胎,目的還是要在中國獲取更大的利益,都想要分一杯羹,不想讓日本這位小弟獨吞。

後面的八國聯軍侵華就是鐵證如山,揭露了帝國主義國家的本性:貪婪、無恥、狡詐與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