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把宝剑才是造剑技艺的最高峰,削铁如泥,秒杀日本武士军刀

相信大家对抗战期间日军使用的武士刀印象深刻,日军用这些锋利的军刀屠杀了无数中国人。日本军刀很早就享誉世界,历史要追溯到19世纪末期,这种军刀与原先的军刀完全不同,材质为纯钢打造,采用现代工艺打造,刀刃口多以人工置入油淬火而成。

1937年12月,两名日军进行惨无人道的“百人斩”,就是使用家传武士刀。由于人们对抗战中日军的军刀印象深刻,因此日本军刀也成为现今谈论的重点。可是,古代中国是一个造剑大国,甚至可以说是世界刀剑制造业的鼻祖。

比如大家熟悉的欧冶子、干将、莫邪等造剑大师,先后造出了千古流芳的宝剑。在中国古代所有宝剑中,龙泉宝剑的地位难以撼动,它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著称于世。大家熟悉的金庸武侠小说中,就有大量关于龙泉宝剑的描绘。

据传,龙泉宝剑是欧冶子和干将两位造剑大师联手所铸造,两人为了铸成此剑,凿开茨山 ,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名曰“七星”。此剑铸造成功后,如果“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因此获名“七星龙渊”,唐朝时因避讳唐高祖李渊,岁改名“七星龙泉”,简称“龙泉宝剑”。

唐朝诗人郭震在《宝剑篇》中,对龙泉宝剑有专门的描述,“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与古代其他名剑锻造技术遗失不同的是,龙泉剑的锻造工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2006年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经国家批准列入,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的龙泉宝剑专指浙江龙泉市锻造出来的宝剑,与古代时期不同,现今的龙泉宝剑锻造工艺从原料到成品必须经过炼、锻、铲、锉、刻花、嵌铜、冷锻、淬火、磨光等20多道工序。

长久以来,人们对龙泉宝剑的印象是这种宝剑“削铁如泥”。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上世纪70年代,龙泉宝剑曾在全国工艺美术当众展示,宝剑铸造者不费力地将叠在一起的六个铜板劈成了两半,锋利程度要远胜日本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