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欣赏的一幅油画作品是哪张,原因是什么?

张粒粒的午夜杂货铺

比起国画,油画颜料亮丽、鲜艳,更有附着性和塑性,能塑造出极有立体感的物象,把物象的神韵更好地传递出来。

油画在全世界已经流行了600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从文艺复兴到现在,一个个油画大师用他们出类拔萃的才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神形兼备的杰作,成为艺术王国中最亮丽的风景。

法国勒尼奥《美惠三美神》

优秀油画作品太多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凡优秀的艺术品,是一个引子,它能为读者打开想象之窗,能为其他创作者打开艺术再创造的动力。

如果从这个层面考虑,我最欣赏的油画是文艺复兴时期天才画家,三杰之一的拉斐尔创作于16世纪初的《美惠三美神》。

《美惠三美神》取材于古希腊一段神话故事,具有突出的象征意味。画中三个手拿苹果的女神从左至右,分别代表美丽、青春和欢乐,在有些版本里,也说代表美丽、爱情与贞洁。

德国鲁本斯《美惠三美神》

三美神是天上的神灵,她们若看到人间不幸,世人遭受磨难时,会降临人间,帮困难之人渡过难关。

此画中,三个女性站立在中心,构成了稳固的三角形,每个女神左手搭在前一个肩膀上,象征她们要团结一致,以造福人类为己任。右手端着苹果,象征健康美丽,预示她们要把健康美丽送给人间。

意大利拉斐尔《美惠三美神》

三个女神虽然是天上神灵,但在拉斐尔眼里,他们是世间最漂亮的女性。三人造型生动准确,姿势优美自然,身体线条流畅圆润,神态安详,眼睛里充满了慈祥的爱意。代表了一种积极、健康、活泼、乐观、美丽的正能量。

英国爱德华·弗罗斯特《美惠三美神》

这幅作品有力地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所表现出的那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传播大爱造福人类的世界观。拉斐尔敏锐地捕捉到了当时的审美趣味和意识形态,并用高超技法把它们表现成具象的画面,既是对人类追逐美好生活的记述,更是对人类思想发展史的记述。

美惠三美神玉雕

可以说,拉斐尔的《美惠三美神》像一把火,引起了他之后许多画家如痴如醉地刻画“三美神”题材作品,每个画家用自己的才情不断诠释着对三美神题材的理解,以及对美的追逐。并且,关于三美神的雕塑也层出不穷,让这幅作品广为人知。

在拉斐尔之后,画过三美神的主要画家和作品有17世纪巴洛克风格德国画家鲁本斯《美惠三美神》,19世纪英国画家爱德华·弗罗斯特《美惠三美神》,19世纪瑞士画家艾蒂安·里奥塔《美惠三美神》,19世纪法国画家勒尼奥《美惠三美神》,还有众多雕塑家的《美惠三美神》。


鸿鹄迎罡

油画是西洋画的一种,它是用颜料作画,使用色彩丰富,艳丽对比非常明显,这应该是油画的特点之一,可能也是最大的特点。

油画应该远看,而不应该近观。因为近看你真的不知道画的什么,近处看的话,只看到一层层颜料,站在远处看,看全貌,你才知道表达的什么,才能清晰地看到层次。

既然油画是西洋画的一种,那么自然就涉及到很多西洋画家。我们知道,西方有很多杰出的画家,他们的作品留存至今已是无价之宝。也是全人类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中国的油画相传是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后,油画才开始兴起,徐悲鸿就是倡导将西洋画和中国画结合的典型,他自己也有绘画作品。


我最喜欢的就是传世名画梵高的《向日葵》了,因为它用金黄和绿色对比,象征生活和热情,奔放的金黄色就是人的一生奋斗历程,人要进取,就要有火一般的热情!


梵高《向日葵》

当然了,油画作品不止这些,也分很多种类,有的人喜欢风景,有些人喜欢人物,用油画表现人物应该是一种大胆的艺术!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那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谢谢支持!


铁匠的头发

观看绘画永远是一场智识上的挑战。

看画,关键不在于今天的我们看到了什么,而是穿过表征和具象,看到彼时画家在拿起画笔时所看到的世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都有偏好的绘画,很难以一张油画全而概之。

这里还是举一个例子,分享看画时,如何“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1647-1651


看这张画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一个身姿曼妙的少女侧卧在床榻,但偏偏她的头则朝向镜中,但镜中的面容我们看得并不真切,镜子由身缠丝带,背附双翅的孩童所持。这个孩童很明显便是丘比特,因此绝大多数现代的史学家以此推断委拉兹贵支所画的是维纳斯。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难,维纳斯在彼时属于非常常见的题材,大家对威尼斯画派笔下丰腴的肉体应该还有深刻的印象。

1510 乔尔乔内


缇香和其早逝的师兄乔尔乔内都是刻画人体的好手,侧躺的经典姿势也反复被后世所重复,除了对姿势所产生的范式的重新利用,委拉兹贵支笔下的维纳斯还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镜子的反射,镜子作为象征符号的意义暂且不表,维纳斯照镜子这一模式,也并非画家独创,仍是一种沿用,例如缇香和鲁本斯都处理过类似的题材。


1614-1615 鲁本斯


1555 缇香


当然,这两张画中代表维纳斯的女子相比委拉兹贵支笔下的创作,简直可以用健硕来形容……言归正传,我们再回到委拉兹贵支的画里来,对比一下以往维纳斯这一题材中的元素安排:其一,委拉兹贵支的维纳斯并非一位金发女子(似乎人物是有原型的,如早前一些同题材定制画);其二,镜子中呈现的似乎是一幅韶华已逝略显疲态的面容,让人想起艺术史上著名的“vanité”题材;其三,委拉兹贵支几乎极力简化了所有细节,除了简单的床帏刻画,丘比特身上代表性的绸带外,无其他元素。


而此时我们更要理解一下委拉兹贵支在创作时的宗教背景,17世纪巴洛克艺术时期,欧洲各地都有丰富的“裸像”创作,但在西班牙地区是明令禁止的。画家可以雇佣男性模特,女性则不行,否则画家会被认为是放荡之人,会被开除教籍,从西班牙驱逐。17世纪西班牙的裸体艺术问题涉及到道德,权力和美学的概念,虽然国王以及法院的成员都明令禁止画家进行裸体创作,但例如画家的保护者,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自己便收藏了许多缇香和鲁本斯的裸体画作,并将其收藏在私人空间中——一种显而易见的目光控制。因此很多学者推断,这幅画是委拉兹贵支前往意大利游历时所创作的。


戈雅的故事也证明了这个现象在西班牙持续到了18世纪末期。同时,裸体的欣赏在当时是极为私密的事情,对于有些上层人士而言,他们拥有欣赏私密裸体的权力,且并不愿意打破该权力的平衡状态。


睡着的赫马佛洛狄忒斯,目前收藏在卢浮宫,原作出自于17世纪罗马最火热艺术家贝尼尼之手,是委拉兹贵支在意大利游历时叫人复制带回马德里的。很多学者认为委拉兹贵支的维纳斯并没有真人模型,而是参照了这座雕塑。但懂神话史的朋友们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赫马佛洛狄忒斯,也就是Hermaphrodite,是希腊神话中的阴阳神,是墨尔赫斯和阿佛洛狄忒之子,后在水仙萨耳玛西斯追求下,被诸神变作了阴阳同体,同时具有男女性特征,Hermaphrodite也是西方文化中“雌雄同体”的来源。如果学者们的论断是真的,那么委拉兹贵支笔下“艺术史上最妖娆的维纳斯”之一,则源自雌雄同体。


这幅画最终在19世纪辗转抵达了英国,现收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中。然而,在1914年3月10日,女权运动者玛丽·理查森进入美术馆后,用菜刀对画作进行了摧毁。用她的话说,她无法接受男性观众们在这幅画面前一待就是一天。这成为了艺术史上吊诡的事情,被公众认为艺术史上最女性,最美的裸体之一——在从前只被男性私密的目光观看,且可能来自雌雄同体——在今天,则被部分人认为妨碍了女权。


看来,关于这幅画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它承载了时代的目光,以及背后的变化,即便今天我们还是无法对画面中的疑问一一解答,比如画中女子究竟是谁?为何一头栗发?为何镜中容貌如此憔悴?但我们依旧能找到那个时代的蛛丝马迹——在宗教背景下,看一眼让人心惊胆战的裸像可能还会从心理上顾忌所需要承受的结果,而今天我们面对充盈的裸体则坦然得多。

Paul Baudry 1863


Alexandre Cabanel 维纳斯的诞生 1863


维纳斯是个题材,甚至至今不衰,不变的神谕,在变幻的时代里激起不一样的浪花。每当我们前往观看时,我们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小心,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我们看到的是否是我们所想的,我们所想的是否又符合那个时代的思想背景。这是件很难的事情,智慧如福柯,面对绘画时,也会犯错误,福柯曾在《词与物》的序言中精彩地分析了委拉兹贵支《宫娥》的构成,但艺术史学家阿拉斯说,从历史的角度而言,福柯错了,但我们随着画作在历史中跟进时,却又显得合情合理。


所以说,你们觉得自己看到了什么?


透明流动虚无

近几年,杨云飞的名字不断出现在国内艺术品市场,而且其画作也是一路飙升。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幅《荷花屏风》,在北京保利2012秋季拍卖会上,以17,250,000人民币的天价成交。

然而,当搜索杨云飞的油画作品时,发现其还有一幅《静物前的姑娘》,更是卖出了34,500,000人民币的天价。虽然本人不是很懂艺术鉴赏,但也清楚,成交价确实反映着作品的优劣。从这一点来讲,杨云飞可以说是当前国内油画大师中的佼佼者了。

在以上两幅作品中,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荷叶屏风》,可能是本人比较保守吧,总觉得油画还是不要太暴露的好。当然,艺术有其自身特点,而且每个人的审美情趣也不同。《荷叶屏风》,既有写实,也有写意,大家所看到的侧卧的女性为作者的妻子,是着重刻画的对象,而其身后的屏风,则是作画者通过脑补形成的背景。

将传统绘画和现代油画强硬地置于一张画布上,不仅没有让人觉得牵强生硬,反而呈现出了一种强烈的烘托效果。在此,将王宏建先生的评价转给大家:

杨飞云的画具有西方古典绘画样式的一切基本要素,如严谨的造型、精细的笔法、匀净的线条、典雅的色彩等等。由於他在绘画语言上的不断追求与多年探索,其技艺愈来愈近乎纯熟。他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创作、去探索、去追求优美的极致,因此他的画风柔美而不媚俗,秀丽而不轻靡,给人以健康的美感。

我想,王宏建先生的这番话,应该能够高度概括出杨云飞的艺术风格,也有助于大家欣赏和品味杨云飞的油画作品。对于我们来讲,油画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还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而人体油画,对细节把握的要求几近严苛,因而创作者也面临着极大考验。不过,作为欣赏者,大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去感受油画的魅力,似乎要轻松地多。


碣石樵子

像许多挚诚的油画爱好者一样,欣赏油画的惟妙惟肖,欣赏油画的开阔壮美,欣赏油画的意境深邃……

在大师辈出经典叠现的油画长廊里,最令我流连忘返的一幅画便是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

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



乔尔乔内(1477一1510),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后期)伟大画家,威尼斯画派重要代表人物。乔尔乔内在汲取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绘画艺术精华的同时,融入自己的绘画思想和理念,在创作中大胆创新,从色彩到背景处理形成新的突破。其作品清朗、明快、干净、柔和、诗意盎然,风度隽永。总能给人留下至深至美的印象,让人不忍移目,百睹不厌。

《沉睡的维纳斯》是乔尔乔内于1510年也就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创作的。实际上这幅画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全部完成,由提香后来在画作上添加了草地、天空等背景板块,从而成就了一幅不朽的画作。

维纳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在这幅作品中,爱神维纳斯展示出极致的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形体匀称而舒展,优美而温柔,起伏有致,韵味无穷,与周围的绿地,天空等自然景观互为呼应,在色体、色彩、柔和的线条和景色的层次上都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表现出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体与纯洁心灵之间美的统一,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取向。《沉睡的维纳斯》后来成为人体绘画艺术的教学范本。

提香在乔尔乔内去世后,又创作了一幅《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成为《沉睡的维纳斯》的姐妹篇和世界人体绘画艺术的双姝经典之作。

提香《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谁怜一灯影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美的艺术,音乐、美术、文学...甚至二人转,没有纯美的艺术,只是听到黄河组曲、看到向日葵、读到亮剑,我们热泪盈眶,那是因为我们在心里产生了共鸣,跟着这些艺术的节奏跌宕起伏,升华了情感。

我和陈丹青一样,自知不懂什么是艺术。但是我有自己的热爱。其实打算读懂画,只需了解它们产生的历史,就能明白名画为何伟大,这也是很多人不屑超写实大家冷军的原因,现实意义,也就是时髦的理由是艺术和作业最大的区别,冷军只能算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好学生,艺术家?800年前的话,他算得上。

真正好的画作,是历史节点上美的探索。首推是乔托·迪·邦多内,他的《哀悼基督》拙朴却灵动,拉开了人性解放的大幕。


之后出现了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是真正意义上人对自身的认可和欣赏(裸体)。

......

省略很多吧!约翰内斯·维米尔的《带珍珠耳环的少女》把一个为仆的少女情感,彻底的提升到人性理解的范畴。


梵高一直在用自己的感受在作画。

直到马蒂斯,这个半路出家的门外汉化繁为简,找到了色彩表达的最终奥义,野兽派犹如一座里程碑 立在那里,招摇的让收藏家不明就里。

所有美都有自己的理由,它很丑,那是因为你不了解它存在的意义。


向日葵的原野

很难说最喜欢的油画作品是那一幅例如雷斯达尔的风景、…的梅杜薩之筏、伦勃朗的肖像群像、米莱的拾穗者、樵夫…莫奈、科罗、康斯太勃一一要说来都使我感到人类所能表达的极其的美和崇高的理念、而技巧方面,又是一种境界…


顧維君

对于油画作品,还是比较喜欢冷军老师的油画作品,冷军作为油画界的领军人物,超写实派油画

界的霸主。

冷军,1963年出生于四川,1984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艺术系,武汉画院专业画家,中国国家油画院研究员,我国一级美术师。


冷军的超写实画法,是继承了发展百年的西画体系,作为艺术大师,冷军老师,在满足审美,神韵,赋予画面情感的我前提下,又把场景刻画到前无古人的逼真水平,让人叹为观止,难以相信这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逼真而传神,这是冷军的画给我最大的感触,可以冲击你的视觉,深入你的灵魂,把形于神杳然纸上,这也许就是绘画至高无上的产物。

站在冷军的油画前,及时你不懂油画,也能感觉到惊心动魄的力量,透过层层颜料,感受绘画背后的故事,这也许就是绘画带给观众的感染力。

细看冷军的肖像画,人物脸部的色调,同样的一块皮肤色,色相又是如此不同,在放大镜下看,每一个小区域都有细微的区别,而且表现的恰到好处,皮肤的质感依然清晰可见,技法无不让人叹服。


艺术系女生

以下几幅图,出自陈承卫的《大民国》系列之半生缘,去年在香港展出过。






我不追求什么高大上,弄一幅梵高的作品来显示自己有品位。梵高的,我觉得除了衰朽,看不出啥美感,而画中的红衣女子真的很美。本来我以为当代画家没杰出作品,画家得死了后才有名声,陈承卫颠覆了我对当代画家的印象。

作者陈承卫是青年写实主义画家,对民国风有深深的眷恋。这个系列名为半生缘,而张爱玲恰好有一部作品叫《半生缘》。我想华中的红衣女子就是作者心目中的顾曼桢吧。

顾曼桢没能嫁给心仪的沈世钧。画中女子身着嫁衣,巧笑倩兮,应是假设两人没有误会,终成眷属的场景。观看这样的作品,的确是美的享受,也圆了原作中的遗憾。


英语学人

超级喜欢这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你呢,你怎么看?

其实,对于我本人,是不喜欢油画这个画种的,但我还是很欣赏油画的。

像一些油画,我是欣赏不来的,像是向日葵啊啥的,相比于我们的山水画,总感觉差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