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非,土著白人的处境真的很差吗?

专打喷子委员会主任

南非人口约5500万,80%是黑人,10%是白人,主要是英国、荷兰和德国血统,还有10%的混血人种,就是南非殖民时期白人和黑人混血的后裔,南非是个三权分立的国家,所以有3个首都,其中的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就是19世纪中叶白人后裔建立的城市。

图为南非一个荷兰裔白人贫民窟。

从17世纪荷兰人踏上南非开始,相继被荷兰和英国殖民统治,当年南非发现了金矿和钻石矿后,大批的欧洲白人来到南非淘金,几百年过去了南非白人后裔视这块土地为自己祖国,直到1961年南非独立时,政权也一进在白人手中掌握。

图为南非一个贫民窟内领取救济食品的白人,发放救济食品是黑人。

南非白人为了巩固统治,从1948年开始在南非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将南非境内的黑人驱赶、分离,南非白人政府称之为“各自发展”。而拥有白人7倍人口的南非黑人奋起反抗,其中就有著名的黑人领袖曼德拉,反对种族隔离的曼德拉被白人政府入狱27年之久,1991年南非白人总统德克勒克结束了种族隔离制度,1994年曼德拉在南非大选获胜,从此黑人开始掌权南非。

图为推着婴儿车前往领取救济食品的母亲。

图为一个南非白人贫民窟家庭,这里没有自来水,没有电,越来越多白人想方设法逃离这个国家。

最后留在南非的白人都是些穷人、老实的农民,没来得及离开的白人变成了难民,南非黑人政府虽然对白人出台很多平等政策,但依然有60万白人生活在南非贫民窟里,靠着每月领取低廉的救济食品度日,有的白人做着低下的工作还要接受黑人警察的压榨和混混的骚扰,很多白人女孩到了适婚年龄为了安全不得不找个黑人嫁了,在南非:社会歧视白人,世界独此一家。


图文绘历史

来南非之前,有人告诉我们:南非不仅有黑人贫民窟,也有白人贫民窟。

不仅如此,贫民窟的白人居然还会控诉:说遭到了黑人的歧视…

这有点儿颠覆我此前对南非的认知,要知道白人曾统治这个国家几百年,虽然种族隔离制度废除了,但是白人应该还是活得不错的吧?

2014年,我们来到南非。我们决定前去探访一番。

问了许多路人,纷纷摇头,都说没有这个地方。

几经打探,终于有人告诉我们,"去加冕公园看看。"他以前就住在那儿。

从约翰内斯堡出发,开了几个小时的车,来到了加冕公园。

这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公园,微风习习,绿树成荫,绿色的草地和粼粼湖水相映成趣,有些人在公园里休息、游玩。

我们很奇怪:这怎么可能是贫民窟?

再往前走,几步之遥的地方呈现出一片破败:破落的房子、参差的断壁、猴儿样的孩子的脸。好的是,没有发霉和腐烂的臭味儿。

这个村落叫克鲁格斯多,南非唯一的一个白人贫民窟。

破旧、生锈的房车,是这里最常见的"建筑",它们从四面八方开到这里,轮胎扎进泥土,就此生根,成为这个贫民窟的一员。

这些房车说明它们的主人,曾经"阔"过,后来潦倒了,沦落至此。

还有更多没有车的穷人,也聚集到了这里,搭房子、支帐篷。

美丽的加冕公园一角,成了这些贫穷的白人的贫民窟。

在村落里穿行,敞开的门里,总坐着一个或几个愁眉不展的白人目光呆滞地待着,它们憔悴、瘦削。

女孩儿们光着脚在地上作着游戏,更小一点儿的孩子,脸上脏兮兮地爬着。看到我们的镜头,孩子们好奇地围了过来,扬起了无邪的笑脸。不干净但是纯净。

站在村子的外面看去,虽然破败,但是却很有序,没有遍地的垃圾,帐篷、房车也都尽量整齐地挤在一块儿。

资源有限,贫民们的生活却并不粗糙,还相当有情调。

破旧的布料,有人拼接缝补成非常好看的窗帘;

有人在帐篷前,还种上了野花;

有些屋子、帐篷上,还画上了好看的涂鸦。

居民们还研发了热水器~

洗澡的人,把下载的“浴室”,也布置得很整齐~

一些废品在这里再利用率很高,然门将其做成小玩意儿、装饰品,挂在自己的"房子"上。

一栋木头房子格外显眼,屋主确实下了功夫,虽然材料都是废旧的木地板,他是他精细雕琢得风味十足,如果挪到国内的一些景点,这房子一晚上能卖不少钱。

有人在安静地看着旧报纸,还有父母在石块边看着孩子做作业……

走进一辆房车,里面可供人活动的空间非常小,到处都被塞得满满当当的--旧的电器、家具,捡来的日用品、瓶瓶罐罐,陈旧繁多,但却不是胡乱堆放。

一个头发花白的大爷告诉我们,这间房车属于6个人一起居住,所有人分时间段进来睡觉、休息什么的;没轮到自己的时候,得出去待着。

晌午十分,屋子、车子、棚子里的人,都钻了出来,在空地上搭灶生火做饭--堆上几块石头,支起一个架子,挂上一个铝盆,点起火。

锅里的食物都差不多,要么土豆要么面粉。在一个两头漏风的帐篷前,一个老太太在地上捡起土豆块往锅里扔。

原来老爷子不小心碰翻了锅,脚烫了,土豆洒了,但是必须捡起来,他们的食物非常有限。

跟一个年龄相仿的中年人聊天,他说虽然我们住在贫民窟,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穿得整洁干净,帐篷虽小,但是不乱。

这是这些白人们的骄傲。"我们还没有放弃生活。"甚至有些人依然养着宠物,小猫小狗、鹦鹉等。"

很多人都想买我的鹦鹉,但是我是绝对不会卖掉它的,多少钱都不卖。"一位中年妇女说。

哪怕生活很拮据,但是绝对不会因为困苦而放弃生活的乐趣。

一位相貌奇怪的大叔,肚子上长了一个非常大的瘤子。

他在草地上,虔诚地做着祷告:"感谢上帝赐予了我这一切,我有一位一直陪伴着我的妻子,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还有一只狗。"

在这个贫民窟里,无时无刻地给我带来着震撼,幸福从来都不是需要靠物质来衡量。

"你们平时靠什么生活?"我问。有些慈善机构每个月会送来一些食物,分发给大家,但是数量不多。还有些好心人也会自发的送一些东西过来。

此外,很多人是有工作的--但不是固定工作,都是"临时工"。

一个叫丹尼尔的人说,他每个月能挣1000元,养活家里的四口人,但是他每个星期只能工作一到两天。

我问他为什么不找一份固定的工作,他的回答再次让我震惊:"因为我是白人,白人找不到工作。曾经我们享有特权,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原来种族隔离制度废除之后,为了扶持数量庞大的黑人占据这个社会体系中更重要的位置,南非政府通过了"BEE法案",鼓励和扶持黑人的经济发展。

"我们现在才是遭受到歧视的人群。"丹尼尔说。


我将信将疑,丹尼尔要出去找工作了,征得了他的同意,我们可以一路跟着去看看情况。

丹尼尔很认真,准备好了的简历,搜罗出来一套最整洁的衣服换上,擦亮了老旧的皮鞋,剪了头发刮干净胡子,带着我们出门了。

徒步走到附近的市里,丹尼尔先去了一间加油站,想应聘加油员。

老板只是让他留下简历,两个月内会联系他面试……其实就是石沉大海的意思。

一路又跑了几个地方,全是让留下简历等候通知。

丹尼尔苦笑,他造就习惯了。他说不管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只要给他一份工作,让他能够养活老婆还孩子,什么样的工作他都接受,愿意尽全力去做。

可是,没有人会给他这种机会。

我们来到一个小超市,丹尼尔再次被拒绝。我们拉上老板多聊几句,老板的逻辑很神奇,他说在南非有90%的人口是黑人,那么一个超市里就应该有90%的员工应该是黑人。

而且雇佣黑人政府会有很多政策上的倾斜,那为什么不用黑人呢?

我问他们对待黑人还白人是平等的么?

他非常大气地说是的,末了对我们的翻译说:"你英语说得很棒,如果你需要这份工作,我可以给你。"

边上的丹尼尔苦笑,这是赤裸裸地歧视。

最后去了一家汽车玻璃店,老板看了丹尼尔一眼,简历都没收:"对不起,我们没有空余职位。"

我看到丹尼尔的脸色已经非常难看,但是依然强撑着笑容离开。

出来后它非常生气地说:"他们就是在歧视我们,里面只有黑人!"

丹尼尔低下了头,无奈地往前走去。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我们不忍再去打扰他。

一位怀孕的妇女听到我们问起工作的事情,先是很神伤,说他们不是不努力,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努力去改变现状,但没有人愿意给这个机会。

她越说越激动,竟然哭了起来,边哭边说:"我怀孕了,我真的不希望孩子出生以后,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

对于这里的现状,我们无力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是把带来的一些食物分发给孩子们,再为贫民窟里的人们,做一顿番茄炖牛腩。

吃着番茄炖牛腩,当地人说,我们这群中国人,是唯一来到这里给他们做饭的人。

他们感到了尊重,也特别感谢中国人。


张昕宇梁红

种族歧视几乎是每一个西方发达国家的通病,而一般情况下都是白人歧视有色人种。但有这样一个国家却倒了过来,白人的社会地位反而不如黑人,这个国家就是南非。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以盛产金矿而著称。西方殖民时期这里是英帝国的海外领土,白人自然居于领导地位。在英国人到来之前,这里的黑人土著同他们的非洲兄弟在文化层次上没有区别,基本上都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因为葡萄牙人迪亚士率领的船队越过南非好望角打通了欧洲通往亚洲的海上航道,南非一下子成了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中转站。从此以后,各个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

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的海上霸权衰落之后,紧随其后的英国人后来居上。他们将英国本土的罪犯、无家可归者、以及那些试图在海外淘金的人接二连三地带到了这片化外之地,而这些人也就成了南非走向现代进程的第一代拓荒者。随着在南非出生的白人不再认同母国的宗主地位,大英帝国同殖民地的矛盾也越来越变得不可调教。最终,同美国的独立进程如出一辙,南非人也打响了反抗英国国王统治的战争,而这场独立战争就是举世闻名的布匿战争。

独立后的南非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很快成为非洲大陆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国民的生活水平一度丝毫不亚于欧洲发达国家,“到南非碰运气”成为当时西方中下层社会的主流。此时的南非还是白人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从总统到各级行政官员几乎都由清一色的白人担任。不得不说,南非能够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白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当时的黑人只能从事一些很低端的服务业和农牧业,而阶级矛盾的种子也就此埋下。

到了20世纪下半叶,南非诞生了一位伟大的黑人——曼德拉。自此,南非境内轰轰烈烈的黑人争取权利的运动正式拉开了帷幕。经过不懈的斗争,曼德拉和他的追随者们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1994年,曼德拉被选举为总统,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曼德拉本人也被称为“南非国父”。此后的南非本来可以成为黑人与白人和睦共处的国度,但几个世纪以来的隔阂又怎么可能轻易化解呢?

黑人取得政权之后很快展开了对白人的清算活动,社会各个阶层的工作机会不得不向黑人倾斜,与此同时白人在各个领域均受到打压。那些有钱的白人富豪首先移居国外,其次是拥有技术的白人医生、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到了2003年,白人逃离南非达到一个高潮,而空缺下来的大量技术岗位被黑人充斥,但由于文化程度和技术层次不够,这些岗位黑人根本玩不转。南非境内原本有三座核电站,白人移民之后,黑人认为三座核电站同时运营太过浪费,决定关掉其中的两座。到2010年南非举办世界杯期间,由于电力紧张,南非忽然想起自己还有两座核电站尚未启用,于是派人去开启,但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已经没有人懂得如何运转这些机器了。

逃走的白人是幸运的,而没有技术又没有资金的白人就惨了。由于政府资金不向他们倾斜,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不得不搬到了贫民窟里生活,还要时不时遭到地痞的殴打和警察的敲诈。南非也成了世上唯一一个黑人歧视白人的国家。


地图帝

按照通常的理解,南非的土著白人,指的是以荷兰裔布尔人为主的白人群体。

上世纪90年代曼德拉上台,南非由此开始解除原有“种族隔离”政策,追求各民族平等发展。楼主所说的南非土著白人的贫困境地确实存在,主要原因其实不外乎三点:从种族隔离时代的优势地位滑落,自身又不具备充足劳动技能,南非近年来经济不景气,失业率攀升,这些人也未能幸免:

1.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最根本特征就是赋予白人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和操控权,从体制上就排除了黑人与白人竞争的权力。南非资源储量丰富,经济基础好,整个国家的经济财富足以用来保障占人口多数的少数人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南非布尔人实行的是类似于我们国企的制度,国家保障一切。这点在秦晖老师的《南非的启示》中有充分的描述。

2.在上述制度的保障下,南非土著白人的生活是非常安宁无忧的,这也就导致一部分白人并不重视教育,从事的也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岗位。而到了90年代,种族隔离一被解除,这些白人在蜂拥而至、可以和白人平等竞争的黑人劳动力面前缺乏竞争力,要求的工资又高,很多人陷入了失业的境地。

3.南非近年来经济不复昨日荣光,失业率大幅攀升,这些白人也不例外,很多别解雇之后无法再就业。

笔者在南非路上就曾看到车外两位白人举着“Looking for Job”的牌子,衣衫不整,神情恍惚,和楼主的照片相似。

(一个白人小姑娘和父亲在马路上乞讨)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白人作为一个整体仍然占据着南非经济的主导权。虽然黑人在政治上看似“吆五喝六”,但经济实力仍然无法与白人匹敌。楼主所说的这些潦倒的土著白人,是在国家保障消失之后无法适应转型时代的产物,但总体而言,白人在南非仍处于优势地位,只不过内部分化加大,有的豪富,有的中产,而原来没有过的贫民窟白人现在也产生了。


北海图

布尔战争中的英国集中营,战争期间英军把布尔人强制关进集中营,两万妇孺致死。

在南非的确存在着白人后裔的贫民窟,2010年初,来自塞内加尔的路透社摄影师芬巴尔·奥雷利前往南非克鲁格斯多普加冕公园访问了一个寮屋营地,拍摄记录了他们的故事,这篇报道摄影发表以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国内媒体转发后,网络上也是一片大哗,之前,人们已经习惯了非洲黑人的贫困生活状态,对白人的贫困,尤其是非洲的白人贫民窟还是感觉到很震惊。

住白人贫民窟的大多是有着荷兰血统的白人,这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安全保障,食物匮乏。

克鲁格斯多普是南非的一个城市,位置在德兰士瓦省南部,海拔大约1,740米,人口十多万,虽然名不见经传,历史上却是荷兰人后裔的地盘,这些人被称为布尔人,1852年布尔人曾在德兰士瓦宣布独立成立过南非共和国,南非共和国与大英帝国相持2年多,布尔人虽为久经锻鍊的游击战士,但终于1902年投降于英军,结束了布尔南非共和国短暂的独立。

布尔二次大战中的布尔游击队

布尔人的现状

布尔人这个群体很特殊,他既对当地黑人怀有敌意,是种族隔离制度坚定的支持者,他同时也不服大英帝国的统治,再加上17世纪其祖上最早的那一代殖民者偏好游荡式的田园生活,历史上和当地黑人和英国殖民者的开普政府发生过多次战争,基本属于爹不亲,娘不疼,没人待见的一群人,无论是英国白人执政还是曼德拉等黑人当权,都不被待见,他们就这么一天天消沉了,又加上近年来黑人执政以后南非经济大滑坡,原来白人享受的诸多社会福利和资源不再,逐步就沦落为社会的最底层。这些人虽然皮肤还是白的,但文化上已经与母国没有什么关联了,母国荷兰也不是当年的海上王国了,堕入贫民窟也许就是他们的最终归宿。

资料:19世纪晚期,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士自由国相继发现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矿和金矿。英国殖民者觊觎这些宝藏,于1899年8月与布尔人爆发战争。战争初期,英军在人数上处于劣势,在轻捷灵便的布尔人面前多次遭到失败,随着援军的抵达,英军逐渐掌握主动权。当年秋,英国宣布取得战争的胜利,但布尔人继续袭击英军。英军把布尔人强制关进集中营,两万妇孺致死。布尔战争中的英军总司令基契纳成为英国的民族英雄,但直到他凯旋时,英国仍然没有完全控制称南非。英布战争称得上英国复兴史上最长的战争。


非洲腹地摄影纪实

那些说白人境遇有多悲惨的,我给你们看一下南非白人真实现状:

一、经济上,南非白人在经济上占据主导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
1、收入:根据2011年南非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白人家庭平均年收入是365134兰特(家庭平均人口数是2.8人);黑人家庭平均年收入是60613兰特(家庭平均人口数是3.9人)。白人家庭年收入是黑人的6.02倍。这一数值相较2001年的8.61倍有所缩小,但差距仍然很大。
2、失业率:2015年中,黑人失业率为27.9%,白人为7%。3
3、企业高管比例:根据南非就业平等委员会2014-2015年报告,在南企业最高管理层中,70%为南非白人,南非黑人占13.4%。(南非总人口比例为:黑人占79.6%,白人占8.9%)。
总结:用南非人常用的一个比喻来说:南非社会是一杯层次分明的卡布奇诺,底下是咖啡(黑人大众),上面是牛奶(白人中产),最上面是奶泡(白人富豪),最后在顶部撒点可可粉(黑人精英)作为点缀。

上一张BBC做的南非各族群100年来收入变化图:




政治上,以黑人为主体的非国大长期执政,但受到白人多方掣肘。
一方面,非国大自1994年首次不分种族大选以来,非国大一直是执政党,2015年大选时总支持率略有下降,但仍有60%以上的支持率。在地方9个省中,非国大在8省执政,以白人为基础的最大反对党“民主联盟”(DA)在白人比例最高的西开普省执政。因此,总的看,白人的确有丧失话语权之感。在中央政府中各机关中,白人升职也有明显的天花板,如果不是非国大党员,基本上处长到顶。


另一方面,在南非政治体制下,白人仍有诸多可以掣肘非国大的途径。首先,非国大虽然通过选举赢得议会和政府的控制权,但南非司法系统高度独立,至今仍是白人法官主导。而且在南非,从指责总统更换部长到指责官员腐败,都可以随意提告,不管胜负,先拖上一年半载,让政府无法实施政策。其次,作为“第四权力“的南非媒体主要也控制在白人手中,还有的直接就是欧洲大媒体旗下。这些媒体的政治新闻基本上只有一个调门,就是批评政府和非国大。

此外,南非的金融,医疗,依然控制在白人手中

教育上

南非多数大学至今依然使用布尔语教学(南非白人主要需要,一种荷兰语和非洲当地语言的混合体),而南非大多数受过教育的黑人母语是英语,为了让大学改为英语教学黑人可是花了不小的功夫

南非第二大黑人族群科萨族(就是曼德拉、姆贝基等出身的族群)去年才有了第一套本民族语言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


金瑟祺安

实际上,网上有很多关于南非的不实言论。

即便是取消种族隔离的今天,南非上流社会依然由白人控制,黑人仅仅是当中的点缀,这就好比一杯卡布奇诺咖啡一样,上下层黑白分明。不仅如此,白人依然控制南非大量的社会财富。

有意思的是,在种族隔离时期,南非靠卖资源确实成了一个富裕国,确实给人一种“发达国家”的错觉。不过随着南非资源枯竭以开采难度增大,南非这层“发达国家”的面纱不仅被撕了下去,加之南非因其种族隔离被全世界制裁,导致其经济崩溃,甚至经济负增长。所以,南非白人不得不放弃种族隔离制度。不过南非政府也不白给,经济危机前南非可以维持7%-8%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危机以后仍可维持1%-2%的增长速度。

既然南非政治制度是西式民主,所以根据一人一票的原则,自然新政府和议会以黑人占多数。但是有意思的是,世上无绝对,南非西部白人数量占优势的地区,地方政府以及地方议会都是白人占多数。

至于贫民窟里的白人,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事。种族隔离时期黑人工资远低于白人,白人和黑人劳工工资比一度高达11.7:1,这就造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相比于白人,资本家更喜欢雇佣黑人。而这帮“目光短浅、不负责任、无信用、自卑、不自重、无知、轻信以及缺乏进取心……绝大多数穷白人确信自己比非欧洲人身份更优越”(美国卡内基基金会评价)的废物穷白人既不肯拿和黑人一样的工资又没有别的本事,自然要去住贫民窟。虽然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一度保障了穷白人的就业,但是随着国际制裁持续,进入19世纪80年代后南非经济就进入了负增长,尤其是1986年欧美国家加入到制裁南非的行列,加速了南非经济崩溃。南非白人政府放弃了种族隔离制度之后,之前受特权保障的穷白人自然又成了废物。


北洋海军陆战队

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代的更替,总会有些人得利,而一些人必须付出代价,作为局外人,我很佩服曼德拉,但我更佩服这些黑人兄弟,把一个准发达国家,变成了发展中国家,这是需要付出多么大的勇气啊,有点跑题啊,不过话说回来,看过侣行的,有一期不是介绍过,南非白人的现状吗?他们被从舒适的大房子,乡间的农场,赶出来感到一个集中圈养的地方,没有稳定的工作,出去会受到歧视,但当270他们给大家做饭,牛肉炖西红柿的时候,他们还是自觉的排队,没有喧嚣,没有争吵,只是为了吃上一口牛肉,然后就是狂欢,过了这一天,他们又得回到,备受煎熬的日子,但他们依然保持着那一份脆弱的尊严,其实这些人可怜吗?答案是肯定的,但他们又非常的悲哀,因为他们再为他们先辈,放下的错误买单,而那些真正的恶人,也许早就在动乱开始,逃离了这里,因为有钱,他们在哪里都能享受生活,而这些是被遗弃的人,他们什么也补缺,就是缺一个机会


大师兄241

南非90年代“民主化”改革后,黑人取得选举权。由于黑人掌权,对白人采取歧视政策,没收白人财产。

面对全面没收和歧视,能逃的白人都逃了,逃不了的陷入赤贫。由于黑人好吃懒做,瓜分的白人财富也没吃多久,就糟蹋光了。

经过二十年发展,从非洲唯一发达国家成为发展中国家。堪称黑色奇迹。


柒光影

南非没有白人土著,白人都是近代殖民者的后代!

南非在白人统治的发达时期黑人连饭都吃不起没有法律维护人权,黑人像动物一样被隔离在一个区域,过得比现在差上万倍还要和野生动物抢食腐烂的动物尸体,现在南非虽然总体退步但是把资源都平均的分配给大多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