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离地球4光年的比邻星星域发生了超新星爆发,会对地球有多大的影响?

清明的星空

答:首先半人马三星(包括比邻星)质量太小,不会发生超新星爆炸!如果真的有距离4光年的超新星,那么对地球来说绝对是毁灭性的!



超新星爆炸时,瞬间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以la型超新星(白矮星吸收物质达到1.38倍太阳质量)为例,能量释放高达10^44J。

如果把这些能量,平均分布在半径4光年的球面上,其能量密度为5.6*10^10J/m^2,相当于地球每平方米上,会接收到560亿焦耳的能量,过程会持续数小时。

这样的能量密度,足以对地球的生物圈造成毁灭性影响,超新星爆炸抛出的高能射线,会对地球大气层造成冲击,破环臭氧层,甚至部分射线会直接到达地面,几乎可以肯定,会导致一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那么地球有可能躲过去吗?这得看机遇,比如:

(1)超新星爆炸时,超新星所在恒星系的一颗大行星正好挡住了抛向地球的大部分物质,那么对地球的影响就要小些;

(2)若地球在太阳的另外一侧,超新星爆炸的峰值刚好被太阳挡住,那么地球受到的影响又要小些;

躲过了两劫,还得看超新星爆炸后形成什么,如果形成中子星或黑洞,在两极产生的高速喷流,如果正好扫过地球,哪怕是一瞬间都会对地球造成毁灭性影响!



比如几亿年前古生物时代,有几次生物大灭绝,就有猜测说是某次近地超新星(距离地球100光年以内)造成的,当时导致80%的地球生物灭绝;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假说,未得到证实!


艾伯史密斯

如果在距离地球4光年的地方发生超新星爆发,地球本身并不会遭遇毁灭,但地球上的生命可能面临毁灭性的灾难,或者也有可能不会受到影响,这取决于角度。

在宇宙中,只有一些质量巨大的恒星才会经历超新星的过程。这种过程十分剧烈,因为对于那些质量巨大的恒星,它们在失去用于对抗引力坍缩的辐射压之后,核心区域将会被强烈压缩成致密的中子星或者黑洞(中子星的质量小于黑洞),而其余大部分则会被喷发到太空中,形成剧烈的超新星爆发。在此期间,有些物质会被中子星或者黑洞的引力所拖拽、摩擦,结果在星体磁场的两极喷出伽马射线暴,这是超新星爆发最为危险的地方。

伽马射线暴不会从超新星的各个方向释放出来,而是从磁轴两端释放出来。如果地球处在伽马射线暴的通路上,那么,距离仅4光年的超新星将会导致地球物种大规模灭绝。伽马射线暴最主要的破坏是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这会使地球上的生物暴露在各种致命的宇宙辐射之下,导致地球生物大量死亡。据分析,4.5亿年前的第一次地球物种大灭绝事件可能是由地球附近的超新星爆发所引起的。

但如果地球不在伽马射线暴的通路上,那么,地球上的生命将不会受到致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地球上将会看到十分明亮的超新星,亮到在太阳底下也能看到,并且可以持续几天甚至几月的时间。

值得庆幸的是,地球附近并不存在这样的威胁。在比邻星所在的三合星系统中,都是那些不会爆发成超新星的中低质量恒星。而距离我们最近并有可能成为超新星的恒星(参宿四)远在640光年之外,这超过了超新星的威胁距离(50光年之内)。


火星一号

超新星爆炸的毁灭半径超过50光年,而比邻星的位置仅仅距离地球4.22光年。其结果可想而知了。

首先,不是所有的恒星都会发达超新星爆炸,即使是超大质量的恒星。

其次,超新星爆炸是超大大质量恒星在演化到末期的偶发想象,不是必然现象。

再者,超新星爆炸的结果是整个恒星彻底毁灭,并不会产生中子星,超致密中子星(也称夸克星)或者黑洞。至少,在目前已发现的超新星爆炸的遗迹中没有发现中子星,超致密中子星或者黑洞的存在。

最后,超新星爆炸时瞬间释放出的能量极高,超过了太阳整个主序期所释放出的能量总和。其爆炸时的亮度足以照亮半径近10万光年的整个银河系。

超新星爆炸就是超大质量的恒星突然“暴死”。这是因为恒星本身是一个矛盾的平衡体。

正常演变的恒星一方面是恒星内部剧烈的核聚变反应会使恒星膨胀进而吹散恒星外层的物质,而恒星外层则因为恒星本身的引力又会而向恒星内部移动。当这种由内向外的“沸腾”达到平衡时,恒星就会进入一个漫长而稳定的“主序期”。但随着恒星内部越来越多的氢聚变成氦,恒星的开始因为核聚变的燃料不足而逐渐失去平衡。而失去平衡后的恒星将变得非常不稳定,同时因为质量的持续损失,恒星会逐渐膨胀。当恒星内部的聚变材料严重不足时,恒星本身的巨大质量产生的巨大引力会使得恒星内核开始塌缩,与此同时,残余的能量和反作用力会加剧恒星外层的膨胀。同时,由于氦气充斥着整个恒星,所以使恒星看起来像一个红色的巨型火球,也就是所谓的“红巨星”。此时,恒星已经进入了演化的末期。即所谓的“巨星时代”。当恒星的外层逐渐消散,就只剩下了一个发光发热体积很小,但质量和温度极高的内核,也就是白矮星。白矮星会继续进行核聚变反应,但已经不是氢的聚变反应了,而是氦的聚变反应,聚变的结果就是产生碳,氧等新元素。直到白矮星耗光自己的能量而变成了黑矮星。该恒星到此,可以算彻底“死亡”了。

中子星的形成于白矮星的形成类似,只是过程会激烈一些。

而要使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的话,恒星的内核温度足够高才有可能,这需要恒星不但要质量足够大(超过8个太阳质量),还需要其密度足够大。因为理论上恒星内核的温度上限是60亿K,当恒星内核温度达到或者超过这个温度时,恒星内部的高能粒子在互相碰撞中会变成正负电子对,这样会使得恒星内核变得非常不稳定。最终,恒星在瞬间释放了所有能量后“暴死”。即超新星爆炸。

恒星在“暴死”时,会把自己彻底“肢解”,把所有的物质都抛向宇宙。这就使得超新星爆炸的威力巨大,毁灭半径超过50光年。

如果在比邻星位置发生超新星爆炸的话,太阳系无疑在其的毁灭半径之内。届时,即使地区侥幸能存活下来,也会被巨大的爆炸吹的所剩无几。至于生存在地球表面的人类,则肯定死了连渣都不剩了。

当然,这只是假设。以如今南门二的三颗恒星的质量,即使是融合在一起,也不会发达超新星爆炸。


游子天涯君莫问

首先,比邻星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八分之一,直径只有太阳的七分之一,并且是一颗红矮星,这样质量的恒星永远也不会变成中子星,也不会超新星爆发!就算他的质量能达到超新星爆发的临界值以上,发生超新星爆发也不一定能对地球有太大的影响,超新星爆发,只要他爆发时候两级不对准地球我们就应该是安全的!因为两级的电磁辐射是最强的!


刘战15943621777

如果两极的如果两极的电磁暴正好对准地球,地球能瞬间气化。几百万光年外的对准地球的电磁暴也能吹走地球的大气层,毁灭地球一切的生命。如果比邻星超新星爆发,没有对着地球,那么4年后天上有2个太阳,比邻星比太阳更加耀眼。能持续一周,甚至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