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买完新车为什么不贴膜不买座套?

秀才江湖


魔都小册佬

凡是我们花了很大代价买回来的东西,我们都会特别爱惜。按收入水平来算,我们买一辆10-20万元的代步车需要2-5年时间。而国外买同样型号的车只需要3-8个月。花费的时间和代价不同自然爱惜程度也不样。


汽车玻璃贴膜,理论可以阻隔部分红外线,从而降低车内温度,但也有限。因为阻隔太多视线也不行了。事实上现代汽车部分都已经采用带些颜色隔热玻璃,特别后座玻璃颜色更深,这就没必要再贴膜。说穿了贴膜最大的作用是保护隐私。我们中国人对保护隐私要求似乎非常大!

去年我在美国十多天,没有发现一辆轿车贴膜。不论是气候温和的首都华盛顿还是火炉一样的拉斯维加斯。仔细看看这些美国车,大部分是随手拍的。没见一辆车贴膜有所谓的隔热膜。有热带树木的两张是拉斯维加斯,那里可是沙漠气候热死人!最后还有几张是网上下载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克林顿的座驾,一样不贴膜。


金正恩元帅的飞行员们驾驶的苏25战斗机的座椅上,居然坦荡荡地套着流苏边和蕾丝边的头枕套。看到图的一瞬间,我们给汽车装座垫顿时被完爆,翻翻维基百科上的苏25条目,每架造价大约在1100万美元左右,到现在为止,这款战斗机是40年的老爷机了

给千万级座驾套一个阿诗玛范儿的头枕套,还自拍给全世界看,这样的品味只有源于强大的自信。阿拉伯半岛的自信来自腰包,而高丽半岛的自信来自主体思想。


那我们同胞在敞篷车里安冰丝座套的自信又来自哪里呢?我觉得答案应该是传统。


我朝人民的家居生活中一直有套套传统,这传统可以说上至庙堂下至江湖,都是非常认可的。给你们看张图就明白了。

高级干部和领导人都这么干,普通如我的父母辈们那样的人民,都是苦日子过来的,买个大件不容易,更得爱护着点用,最简单最经济的保养方式就是什么都得有个遮挡,但凡值点钱的都得罩上。

电视机就得有个电视机罩,比如下面这样的。

你要问驾驶员们为什么买座套,理由无非有两个,第一个是关爱臀部健康:套上座套好,冬不冻屁股,夏不长痱子;第二个就是,维护原装座椅清洁。

关爱臀部健康的确是安装坐垫套的好理由,而且的确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但是作用有多大,就不好说了,我的屁股给大脑反馈的神经电波表示,那并没有什么鸟用。

至于维护清洁,也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咖啡茶水撒了一样渗进去,PM2.5无孔不入,座套底下,时间长了一样藏污纳垢。

所有安座套的行为都是自寻烦恼。座套都有一个要命的问题,有侧气囊的车子根本不能用啊。当然了,为了顺利让侧气囊能弹出来,你也可以选择半包式的座套,可是那样同样有个问题,半包式样的座套很难固定在座位上,安全就不谈了,那对美观的影响是更要命啊。老是滑来滑去的半包座套,感觉就跟把最时尚的澡堂拖穿出下图这样的水准。

汽车是一种非常严谨的商品,研发过程长达数年,所有细节都是反复论证反复测试得来的,汽车座椅覆盖材料必须是经过严冬酷暑历练出来的,反复糟蹋过无数遍,一来保证不会太快老化,二来最大程度上保证将车内污染降到最低。后加座套这种东西,无论爆款不爆款,无论什么材质,以上两个要素都做不到,真真正正的有害无益。


不懂车

我的好朋友丰子最近购入了一辆『超跑』——GK5,提车之前就在淘宝买了一大堆的配件,车子到手后更是成天发朋友圈嘚瑟,这不趁着周末休息不顾我要宅在家里玩游戏的抗议,说什么都要拉我出去兜「显」风「摆」。这我能忍?看着前两天他发给我的购物清单突然计上心头,今天一定要好好教育教育他。(ಡωಡ)

刚拉开车门就发现了第一个槽点,仪表台上这厚厚的一层是什么鬼??!!!

“这铺的一层是什么东西啊?”(嫌弃脸)

“你个low货,仪表台遮光垫没见过?既能避免阳光直射仪表台导致塑料老化又能避免反光,这都 没见过?”(鄙视脸)

“呵,那我问你啊,副驾驶的安全气囊怎么办?”

“人家卖家说了,气囊爆开的时候自己就能把他撑开”

“你可别听他瞎扯了,来来来,我给你好好补补课......”

先从气囊的特性开始说起

安全气囊作为车身被动安全的主要配置之一,自发明起就挽救了无数生命。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在事故角度我们称之为第一次碰撞,而由于惯性导致的乘员与车内构件发生的第二次碰撞称为二次碰撞,安全气囊的爆开时机就在第一次碰撞之后、第二次碰撞之前,安全气囊本质是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在第二次碰撞时不至于直接碰撞车内构件,并吸收碰撞能量,保护乘员。

而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大致是

1. 碰撞传感器在发生事故时将信号传递给气囊充气器的引爆装置

2. 引爆装置点火,点燃主要由氮化钠和氧化剂组成的主推进剂

3. 氮化钠和氧化剂燃烧并迅速形成大量氮气

4. 膨胀的气体经过过滤进入折囊垫,形成安全气囊雏形

5. 充气器快速增高气囊中的气压,体积增大的气囊开始对安全气囊盖板进行推压

6. 安全气囊盖板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大,设计时故意留下的薄弱拼缝区被撕裂,气囊沿最佳通路弹出

“可以说安全气囊弹出的时机、位置、角度都是经过工程师无数次实验论证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气囊能够在最佳的状态弹出,最大程度的保护乘员安全,而这一层遮光垫虽然看似不起眼,但是在气囊弹出的过程中依然会对其造成阻碍,不论是对弹出时间还是位置角度造成影响,都会使其对乘员的保护大大折扣,甚至会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气囊爆开的冲击力足以对人造成伤害,所以爆开位置角度很重要

“就算真的像店家说的那样气囊能够将其撑开,而且也不对气囊造成影响,但是崩飞的遮光垫拍在脸上想必也不好受吧。”

“我去,听你这么一说这玩意还真不怎么靠谱啊,等今天回家我就撤下来”

“怎么还等今天回家啊,也不难拆,直接就拆下来啊”

“今天不是你坐副驾么”(坏笑)

“你妹......”

三下五除二的干掉了第一个安全隐患之后,我终于坐进了超跑的副驾驶,啧啧,不愧是超跑,这真皮手感...不对啊,我记得飞度全系都是织物座椅的啊?!

还没等我提出疑惑,丰子就嘚瑟的显摆上了

“怎么样,我这座椅包的可以吧”

嘿,你还显摆上了,这不治治你不是我脾气啊

“我记得你这辆是顶配车型吧?前排座椅是有侧气囊的吧?你包座椅的时候考虑到弱化线了么?”

“什么?弱什么线?”

“弱化线就是......”

主机厂对座椅进行设计时,会在气囊的对应位置将真皮面的缝线采用特殊标准做成弱化线,还会对真皮的拉伸度进行控制,以此来保证座椅上的侧气囊可以在需要的时间、指定的位置爆开。主机厂的工程师们还会反复利用高速摄像机对爆开时的气囊形状、炸开的碎片质量和飞出的方向进行反复验证,力求最大化的在事故中保护乘员的安全,以及避免因为气囊炸开而对乘员造成的不必要的伤害。

”你想想,本来人家工程师在设计的时候考虑了这么多方面,做了这么多验证试验才设计出的座椅,你出去花了几百块就把人家的设计全部推翻换上了一层真皮,而且完全没有考虑过这些安全隐患,将来真要是在紧急情况下气囊不能正常爆开怎么办?万一爆开的时候爆破的位置受到了影响,碎片伤到人怎么办?“

红线圈出的部分缝线就用了弱化线的做法

“我去,这个破店居然忽悠我,走,咱们找他去,我手机没电了你帮我开个导航”

晕,大哥你出来玩居然不给手机充电的?

“有手机支架没,这手举着多累啊”

“有有有,拿来吧”

哎,等等,你这个手机支架......

“咳咳,你这个支架......不用我说了吧”

“又影响气囊了呗,好吧好吧我扔了它还不行么”

“在气囊盖板附近千万不要放置任何物品,否则一旦发生事故气囊弹开,放置在上面的物品就会像子弹一样射向乘员,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

扔掉了这奇葩的支架。终于可以放心出发了,坐好之后我习惯性的准备系上安全带,咦?怎么插不进去?我一低头就看见了这两个蓝胖子......

“这又是什么鬼?”

“哦你说这个啊,平时系安全带系的肩膀疼,不系又总响,就弄了个这玩意插上了”

“老哥你这是骗车子呢还是骗自己呢啊?看样我今天还得给你补补安全带的课啊”

安全带是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种,早在没有安全气囊的时代安全带就已经挽救了无数生命了,现在全球已经有40多个国家通过立法强制使用安全带。

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汽车安全带会自动锁止,将乘员牢牢固定在座椅上,避免乘员因为惯性的作用撞向车内构件,再加上安全气囊的辅助配合,就能最大限度的保护乘员。

至于图省事不系安全带的后果......网上多的是,有被甩出车外的,有狠狠地撞向车内构件的,轻则受伤重则当场死亡!

“安全带这种自欺欺人的东西的发明者简直就是罪大恶极,就算是设计成了我最喜欢的蓝胖子也是罪不可恕的”

说罢我随手将两个蓝胖子丢入了车外的垃圾桶

“......兄弟,你看今天也不早了,我还得去换座椅,要不...你先回家?”

“别啊,我看你这车里还有不少问题呢,像后窗下那一大堆娃娃会影响视线,后视镜上挂这一大串装饰晃来晃去的会分散注意力......”

“别别别,不麻烦你了,我一会就把我加的东西都拆了,你赶紧回家玩游戏去吧......”

话音未落丰子已经一脚油门窜了出去,啧啧不愧是超跑啊,哈哈,终于可以回家玩游戏啦


人人车

为什么呢?以我居住美国四十年的心得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1)在美国是不允许贴膜的,因为驾驶上的安全问题,是不合法的....

2)在美国很多人已经不买车了,因为车子的折旧率高....

3)租车即可享受每三年新车维修的保证期,不必再烦惱维修费用.....

4)每三年就可以换新车,以求驾车的新鲜感.....

5)即然是租车那又何必花多余的钱及时间去搞不拥有的东西呢……

6)就算是自己买的车,美国人几乎是靠每月的薪水在过日子,食、衣、住、行任何费用都已经安排好了,所以不像㕷们中国人多多少少会存些積蓄,又怎么有多出来的线花在车子上呢.....

䌼而言之.....美国人注重生活品质,车子只是个交通工具,没必要把钱花在汽车这个永不満足“黑洞”里面!


尊榮72436798


疯狂的牛23182885

前不久,一位粉丝给我发消息,说他去美国旅游了一圈,发现美国大街上的汽车基本上没有贴膜的,甚至连一些汽车装饰、车座套都没有,非常不解,难道是美国人都不把车当好的吗?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汽车贴膜这件事。
好像从本世纪初开始,咱们中国的老百姓爱上了贴膜。小到手机,大到汽车,买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贴上膜。现在贴膜在国内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大产业,很多从事相关行业的人都赚得盆满钵满。咱们国内是这样,那美国为什么贴膜没有发展起来呢?
当初汽车贴膜在美国等国家刚出现的时候,确实刮起了一阵贴膜风,但是很快人们就发现不对劲,自从贴膜的车多了以后,路上的交通事故也多了。于是政府就颁布了相关法规,限制了汽车贴膜,有的地方直接禁止了汽车贴膜。这样一来,很多贴膜店大规模倒闭,于是贴膜市场就这样消失了。
贴膜带来的问题
汽车贴膜后的主要问题就是透光率降低,一旦透光率降低,那么给驾驶员的驾驶就会带来很大隐患,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驾驶员就无法及时做出应对,很容易发生事故。据美国相关统计机构的数据,汽车贴膜后汽车追尾事故提高了15%!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旦汽车贴上膜,如果发生意外,当你想从车内逃生的时候,贴了膜的车窗很难被击破,这个时候你就会后悔给车贴了膜了。而且美国从上世纪末开始就出台相关法规,禁止车前挡风玻璃贴膜,侧窗及后窗如果要贴也要符合透光率规定。
还有关于汽车装饰的问题,美国人都觉得汽车只是一个代步工具,买回来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不必要再花钱去贴膜、加装饰等等。只需要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车辆安全驾驶即可。但是咱们国内消费者就会被很多商家忽悠:花好多钱买回来的车一定要加装各种装饰和贴膜。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理性对待汽车贴膜和汽车装饰,确实需要的可以买,但是一定要记住车买回来是用来开的,不要太当回事,否则只会让自己生活多增烦恼。大家觉得呢?

漠落贵族

这与我们的文化有关。

三十年前,如果买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一定要用彩色布条或塑料皮把车架缠个严实,恐怕碰了磨了漆面。结果来年解开,油漆全部脱落,那就再缠上新的⋯。

二十年前,如果谁家买了台冰箱,那一定做个布套盖上,虽然影响散热,但家家都这么干。

还有那些奇怪的电视机套,电话极套,手机套,空调套⋯

就是崭新的真皮沙发,也要硬加个套套⋯





泰山道人2

首先美国人买车用车历史比我国长,而且市场比我国成熟太多了,价格也便宜,工资买辆车跟我国买个车的意义不同,我国大多数家庭还是第一辆车,而且买车的钱对于家庭来说属于重大支出,所以比较爱惜也是很正常的,在我国给比较贵重物品加个套是光荣传统,举个例子,二三十年前,彩电属于高档电器时,是不是都习惯给电视套个套?现在你在看谁还套?慢慢市场成熟了,汽车功能在国人心目中仅仅是个交通工具时,可能也就看淡了,不再那么爱惜了。话说回来,买个套,贴个膜又有何妨呢?


Augus27120534

美国德州法律规定的车前窗是5%的膜,后座是20%,所以不是不贴膜,只是不贴深颜色的膜。

再说车座套。可能习惯的原因就更多了。好车皮座有加热和通风,套车座套就没这个功能了。而且就算没这个功能还是直接坐车坐比较舒服吧

还有一点大家可能不知道。美国车便宜,但加功能比中国贵很多。在4s店装个导航大概$3000,点烟器竟然都要$1000左右。美国豪华车确实比中国便宜,但代步车价钱和中国差不多。如果来美国,就知道什么叫修车贵了。BMW和benz 修车费确实很高。这也是为什么雷克萨斯卖的好


小鱼不吃虾

这个就是暴发户和传统殷实人家的差异。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即使穷人也要有一辆车,是必备品。现在中国的有车人,大多是当一份财富,一个身份标志看待,所以就怕磨坏了搞旧了。同样的心理可以找出不少。比如住进了新房,进门要脱鞋。看看老电影,中国的和外国的殷实人家,哪有进门脱鞋的规矩?几十年前,刚进城的买了第一块表,至少要配一个表托,甚至还有带盖的。现在你上哪儿去找这种表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