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宮裡的人到地方會有腰牌,可是地方官如何區別腰牌真假?

Old-Driver

古代做假證並不容易,信息閉塞技術不發達,沒法發展成產業,所以也看不見滿街貼“辦證13XXXXXX”的小廣告。

從兩個方面來說,一是動機問題。古代絕大多數人是鄉下文盲,一輩子離家最遠也就到個本縣縣城,象腰牌、虎符、魚符、木契紙符這種比較高級的官方證件,能親眼見過一兩次都不容易,這些人是沒有能力造假證的。個別無知又膽大的硬要靠瞎猜尬造,那弄出來的大概是這種玩意:

你說真正的體制內人員,能區別出這種東西的真假嗎?呵呵。

古代沒網絡沒報紙電視,不象現代人想假造個啥,可以上網搜圖,照貓畫虎。真正清楚官府證件什麼樣、熟悉到能造個假的出來的人,也就那些體制內人員和他們的親友,本來這樣的人佔比就很少。然後他們要考慮造假的後果,會不會出什麼事牽連到自己丟了飯碗,會很小心。除非是宋江要放晁蓋,肯造假證的公務員並不多。

第二,技術問題。這些官府證件製造都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後世的腰牌也好,秦漢虎符唐魚符也好,是需要金屬鑄造,這手藝材料工具都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紙符木契雖然便宜,上面往往要刻花蓋章,那刻章技術也得專業人士才有。而這些專業人士,也就是工匠,歷代官府都會嚴格控制,它們自己也有行會,有規矩。想讓他們造假的,就算你有錢,也得考慮對方的膽量,說不定遇上個膽小的,不敢接活還轉頭就把你告發了。

國博博物館官博展示的明代皇城校尉銅牌,這玩意,別說古代人想造假不容易,就是現代人想復刻個玩,也不可能指望在大街上找個攤子鋪子走進去定製,得上TB去找專做這個的商家。古代沒TB啊親……

所以地方官如何區別腰牌真假呢?看著象真的那就是真的啦。如果運氣實在差,小概率到遇上了精細仿品,那這案子背後肯定大有來頭,追查下來,可能造假證還算其中最輕的罪行了。


森林鹿

首先糾正題主的錯誤,也給其他答題者提個醒,別被題主在錯誤的路上越帶越遠。

古代宮裡的人到地方辦事應該算欽差了,地方識別欽差身份的憑證是關防印信,並不是題主所說的腰牌。腰牌只是一個出入大門的憑證,和你進你家小區大門要拿門禁卡刷一樣。你沒有關防印信,只拿個腰牌去地方辦事,根本沒人理你。


既然題主說到了腰牌,那簡單說下腰牌和關防印信的真偽判斷吧。

關防印信:清《聽雨叢談》記載“雍正六年,特鑄欽差大臣關防印六顆,三品以上大員奉使用之;欽差官員關防四顆,四品以下使臣用之。”關防印印文以滿漢兩種文字鑄出,同時規定關防印用紫紅水鈐蓋,俗稱“紫花大印”。全國就那十個關防印,每次還專人保管,普通人想盜版都沒參照,你說誰會傻到憑想象力去做一個自己都不知道啥模樣的假關防印去冒充欽差?被識破那就是滅九族的死罪,犯罪成本太大,一般人也不敢幹。


腰牌:腰牌上有姓名、年齡、部門、職位、腰牌的出入範圍之外,有的還有面部特徵,腰牌上的出入範圍最關鍵,也就是說你拿著腰牌也不是什麼門都能進,每個腰牌都針對一小塊地方的出入自由,而這些地方大都也是無關緊要的工作場合,至少不會是危及到皇親國戚身家性命的地方,比如寢宮之類。所以一般人拿假腰牌也沒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