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眼中的鲁迅:旁听生太多无法点名、自己擦黑板

鲁迅担任教师期间,在学生心目中到底怎样?评价又如何?

爱护学生

吴克刚是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过的一名学生。他清楚记得,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时,教的是生理卫生课,还担任植物学课日本教员铃木硅寿的助教,也就是课堂翻译。鲁迅先生讲课的最大特点是生动,课堂上常出现三种声音:鲁迅讲课的声音、学生的笑声和掌声。鲁迅还亲自动手编写生理卫生讲义,讲义是用文言写的,很多地方是四个字一句,学生很容易记住。

在教学上,受学生欢迎的首推鲁迅。其他教师却不一定如此,因而常发生学生不认真听课或逃课现象。这时,教师就把责任推给学生,经常向学生发泄自己教学失败带来的怨恨。有一次,数学科一个学生在日本教员无聊乏味的课堂上打了个呵欠,这本来不算什么大事,但这位日本教员认为在课堂上打呵欠的学生是对他的不尊敬,要求给了记过处分。结果数学科的全体学生集体提出说:“要记,全班记。我们早就忍耐不下这位老师糟糕的教学了。”学校其他科的同学也表示支持。事情闹僵时,鲁迅先生做出了巧妙的调解。他说:“这件事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从教师方面看,学生打呵欠,是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从同学方面看,是教师教得不够好,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既然记一个人的过大家不同意,为使全班安心上课,全班都记过好了。”显然,全班都记过,等于不记。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鲁迅对学生持爱护态度。

有同情心

吴耕民是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教过的一名学生。清朝时,绍兴府就把原来考秀才的考场改建为绍兴府中学堂,后又改称浙江第五中学。1910年8月,鲁迅来到绍兴府中学堂任教,9月开始又担任监督(教务主任)一职。当时,在绍兴府中学堂正门墙上挂着虎头牌,上面写着“府正堂示,学堂重地,闲人莫入”,同时还挂着皮鞭,如果有人没经过许可进入,管门的老头就会拿鞭子猛打,以示威风。

有一个学生的父亲是个农民,来自于乡间,不知道探访儿子须向门房办理手续,就擅自走进校园,管理校门的老头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了他。这个学生知道后,非常气愤,其他同学也认为管门的老头太野蛮了,便一起去找校监鲁迅申诉。鲁迅听后,立即建议学校取消虎头牌上挂皮鞭,并告诉门房老头,不准随便打来客。

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时,许多教师与学生都蓄有长辫,拖到背后。而只有鲁迅一人剪了发,天天洗头,头上不生虱子,学生都羡慕他。那时,绍兴府中学堂的师生都穿长袍马褂,唯独鲁迅一人头戴礼帽,足蹬皮鞋,手拿洋杖,健步如飞。鲁迅是学校监督,时常在开学庆典或其他大会上讲话。讲话时,他博古通今,议论恰当,口齿流利,博得全校师生好评。至于讲课哪就更不用说了,学校的许多教员都用填鸭灌注式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学生不感兴趣,老师讲课的声音成为催眠曲,他们的课也被称为“催眠课”。鲁迅先生讲课用启发式教学,深入浅出,易于明了,比喻恰当,入耳不忘。鲁迅还是一个极具幽默的人,讲课抑扬顿挫,幽默搞笑,有时说到精彩处,双眼炯炯有神。许多学生都说,能听到鲁迅上课,不枉此生了。

特立独行

常惠、川岛、冯至三人都是北京大学的学生。许钦文与鲁迅是同乡,在北京大学旁听鲁迅先生开设的《中国小说史》课程。

1920年暑假过后,北大宣布由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主讲小说史课程。周作人感到为难,说这方面掌握的材料远不如哥哥鲁迅。于是,就向北京大学推荐由鲁迅主讲这门课程。但北京大学公开向学生宣布改讲这门课的老师是“周树人”,那时人们都知道鲁迅的大名,很少知道“周树人”就是“鲁迅”。但常惠知道,所以就赶快去报名,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周树人即鲁迅,所以报名的只10多人,后来增加到20多人。有时考试时,考卷是13人或者17人。后来传开了,知道“周树人”即鲁迅后,听课的人愈来愈多,本来坐两个人的座位,往往挤上三四个人。

因为听课的人太多,以致无法点名,每次只好划个“全到”了事。

鲁迅上课时,经常带一个布书包,黑底红格,因为鲁迅先生喜欢红、黑两种颜色,并把这两种颜色看作血和铁的象征。当时的北大,不少教师上课慢吞吞地,上课铃响了五分钟,人才走进教室,下课铃声响后,他们又要推迟几分钟。鲁迅与这些人不同,他总是准时上课,准时下课。有时正在吸烟,听到铃响,他就会立刻熄了烟去课堂。还有,当时北大规定:黑板是由工友擦的。但鲁迅上完课后,他一定会自己把黑板擦干净。

冯至说,鲁迅先生讲课,不照本宣读,而是念一遍讲义后,再抽出几个问题讲一讲。而且讲得非常自然,不是滔滔不绝,也不是大声疾呼,全场听众鸦雀无声。不少人听了一年后,第二年又去听,但一点也不觉得重复。他的讲课,如同读他的文章一样,在引人入胜、娓娓动听的语言中蕴蓄着精辟的见解,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鲁迅讲课还非常风趣,常常引得大家发笑,而他自己却不笑。冬天,鲁迅穿一件旧棉袍,长只到膝部。上课时夹着一个小布包,包着讲义和书。

鲁迅不常理发,胡子也很少修剪,有一次,忽然理了发,一上讲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鲁迅讲课时,对学生有颇多的启发。他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都是很中肯的,跟传统的说法很不同。谈到秦始皇,说:“许多史书对人物的评价是靠不住的。历代王朝,统治时间长的,评价者都是本朝的人,他们对本朝皇帝,多半是歌功颂德;统治时间短的,那朝代的皇帝就很容易被贬为‘暴君’,因为评论者是另一个朝代的人了。秦始皇在历史上有贡献,但是吃了秦朝年代太短的亏”。谈到曹操时,说:“曹操被《三国演义》糟蹋得不成样子,且不说他在政治改革方面有不少建树,就是他的为人,也不是小说和戏曲中歪曲的那样。” 在讲《红楼梦》时,在场的年轻学生都迷恋林黛玉,鲁迅说:“你们都赞成黛玉?我不赞成。”大家都很疑惑,问他:“为什么?”鲁迅回答说:“痨病鬼。”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炎黄春秋 苗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