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的寿命有多久?

郏超蓉中

任何不可逆疾病,慢性疾病,癌症。虽然,在医学临床上有一定的生存时间限制。但是,经过自我的护理和心理的强化,在这个世界上也有不少的人战胜了时间,战胜了病魔!

现在患上糖尿病的人群是很广泛的,很多人也都担心会患上这种病。那么,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有多长呢?

当出现蛋白尿、眼睑浮肿、眼底病变时,患者多已经进入了中晚期阶段。而糖尿病肾病一旦发生,则将呈进行性的趋势恶化下去。伴随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出现高血压、身体浮肿、低蛋白血症等情况。而随着糖尿病肾病病情的进展,糖尿病患者将最终发生糖尿病肾衰竭、尿毒症,因此及早的发现病情是关键。

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糖尿病肾病并不是像癌症晚期那样无法医治,只要我们肾脏还没有完全的丧失肾功能,就有办法去抑制病情,甚至治好糖尿病。但是专家提醒大家,为了自己的身体最好还是要趁早的防治糖尿病。


大家医联医生集团

糖尿病人的寿命是可以自己控制的!

举三个例子

二: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已经患糖尿病20余年,用几个成语来形容:声如洪钟、步履矫健、精神矍铄。

三:亲戚家的亲戚,逢年过节见上一面。七十岁左右,发现糖尿病没有几年,由于饮食控制不当,不爱运动,导致多种并发症,据说一只眼睛已经快要看不见了,但还是没有在饮食和运动上加以调节,非常依赖药物,却又把握不好剂量。

由于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我们胰岛功能的进化还没有跟上物质水平的提高,大量的高糖食物每日都在挑战胰岛功能,患有高血糖的人在不断地增加,在中国,甚至有60%的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经患有糖尿病或处于糖尿病前期。我们不必谈“糖”色变,不必恐惧,更不要逃避,糖尿病虽然无法治愈但是可以控制以及预防。正如我说到的前两个老人,只要控制得当,长命百岁没有问题。说一点值得庆幸的科研进展:二甲双胍在临床试验证实有可能是延长寿命的"灵药”,虽然还在实验中,但对于糖友算是一个好消息。

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可能与寿命缩短存在关联,并发症引起的身体疾病是寿命缩短的关键,但血糖是可以控制的,通过运动饮食加以药物调节,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并发症自然不会发生。

任何疾病在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前都会退步,糖尿病不可怕,但一定要重视,希望有更多的糖友能够战胜疾病,长命百岁!


李家二猫

糖尿病朋友的心态一定要好,不要考虑自己的寿命有多长的问题,而活着的每一天都要让它有意义。另外,如果保持自己的血糖长期平稳,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稳定的话,说不定是长寿老人呢。只要你能敬畏生命,生命一定也会给于你报答和恩惠的,所以,即使有糖尿病发作的朋友也一定不要沮丧和失去信心,只要能够保持自己生活有意义,血糖保持相对平稳,注意日常饮食、适当运动、经常体检,预防并发症,您也是可以和普通人一样生活,一样长寿的。换句话来说,糖尿病人和普通人差别也不大,无非就是少吃几样东西,多个心眼。

另外要注意的是,减少加工程度高、糊化程度高,富含淀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比较容易忽略,因为表面上都是看不出富含糖分,易于升高血糖的食物。糊化程度高的食物比如煮的时间较长的粥类,另外,写着无糖食物,但富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这些如果过量食用,肯定也是会让血糖飙升的;水果不能过量食用,选择在两餐之间加餐是最好的,因为其中也富含葡萄糖,过量食用会堆积葡萄糖,引起血糖波动。


只有营养师知道

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人数迅速增加,已成为常见的致死、致残性疾病。据统计,我国1型糖尿病的人均寿命为一般人群的八成,2型糖尿病的人均寿命为一般人群的九成,有研究证明,与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的总死亡率风险增加3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风险增加5倍。

很多糖友患上糖尿病后就郁郁寡欢,认为自己的寿命也会大大缩短。其实,糖尿病本身并不会影响寿命,影响糖尿病病人寿命的是它所带来的并发症。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残疾和过早死亡,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以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等。

单纯的活着可不是糖尿病患者的目标,患者需要理性对待糖尿病,科学地管理它,有质量的活着才是糖友们该追寻的。因此,调整心态,积极配合医生,严格执行医嘱,定期门诊随访调整用药等等,才会让糖友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寿命。


药事健康

先不说糖尿病人的寿命有多久,就是健康人的寿命有多久也不是一个外人能决定的,最关键还要看你想怎么活,不是吗?



得了糖尿病后虽然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但不能说糖尿病人不能长寿,前提是血糖稳定;也有人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一旦发生并发症,影响的不只是生活质量,还有生命长度。那么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前提还是保持血糖稳定。所以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是延长寿命最重要的事。



如何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呢?“五驾马车”是每个糖友需要学会驾驭的,而在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自我管理中,饮食是所有方法的基石,做起来也非常简单~管住嘴。

看到这儿,一定有糖友说,我已经很注意了,什么都不敢吃。嗯,错就错在你什么也不敢吃。我见过住院的糖友早餐只吃了一碗面条餐后血糖10点多,可我调理的病人,早餐有六七种,餐后血糖5.8。差距咋这么大呢?这就说明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吃得少血糖未必就低,尤其是食物过于单一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那你一定要问,你说的管住嘴是管啥?管住食物种类~丰富好于单调;管住食物入量~浅尝好于多吃;管住就餐次数~少食多餐最好;管住进餐顺序~先吃菜混吃饭。做到以上“四管”,既可以吃好,又可以控糖,还能活得长久。


营养百事通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比较复杂,而且人与人的个体差异很大,也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时间。所以我想举几个例子,这些例子也都是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过的病人。看到这些例子,大家可能心里就有答案了。

患者A,82岁老年女性

这位患者是我们医生眼里比较“听话”的那种。老太太是新中国最早一批的大学生,文化修养比较高,也比较自律,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很高。自从18年前诊断为糖尿病,始终注意膳食结构、规律服药,再加上平常非常自律,所以高糖零食不怎么吃、作息也规律。所以十几年来的血糖控制效果就很理想。因为血糖始终控制比较好,所以糖尿病的并发症,比如眼底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都没有出现。

患者B,54岁中年男性

患者C,66岁老年男性

这位患者是在普外科做结肠癌手术的。术前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有糖尿病,住院后抽血才发现随机血糖22mmol/L。请内分泌科会诊,苦苦调理了一星期才把血糖控制到允许手术的范围内。做完手术以后因为血糖仍然还有点高,所以导致腹部手术切口有一段长期不愈合,需要不断换药,最终好不容易愈合了,却留下了一个巨大丑陋的疤痕。

本来同一间病房的患者,做相同的手术,别人早早排上手术,早早拆线出院,他一个人在病房里目送一波又一波病人进进出出。


菲利普医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对糖尿病患者生命的最大威胁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它的并发症。只要他们的病情获得满意控制,使其并发症不发生或者是保持在轻度水平而不向前发展,糖尿病病人就可以享受与非糖尿病者基本相同的寿命。

糖尿病患者需要做以下三点,对延长寿命的意义重大:

一、正确对待糖尿病,保持乐观、宽厚、豁达的心态。


家庭医生在线

糖尿病的寿命: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的疾病影响。

一,什么情况下是“糖尿病”?

就是吃得多喝水多尿液多人消瘦的典型症状。

当然,超过7的时候,说明血糖调节有问题,应当开始注意,也不是没有道理。

二,血糖高有什么危害?

无论偏高或者很高,我们没有任何感觉。这是血糖调节疾病的一大特点。

高血压可以头晕目眩,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引发心绞痛,癌症可以疼痛不适。只有血糖高,什么感觉没有。

出现三多一少,也没有什么机体难受感觉。直到出现并发症:足部感染,肾病,心脏病,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才有了真正的麻烦。

而这些并发症,没有哪个病是因为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危害造成的。它们来自动脉堵塞,来自血糖调节紊乱等其他机制。

三,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

自从1980年代首次提出基于胰岛素抵抗的共同土壤学说,到2000年代进一步完善确定“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是来自氧化应激”的新共同土壤学说,糖尿病的病因被确定。

就是机体遭遇到某种伤害,诱发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根本原因。

进一步分析起来,偶尔一次的伤害、应激,可以导致短暂血糖升高,应激源消除,立即恢复正常。

只有持续不断的应激伤害,才最后导致高血糖状态被固定,糖尿病出现。

这和癌症伤害非常相似。偶尔的致癌伤害不会必然导致癌变。只有持续反复存在的致癌伤害才有癌变能力。

单纯控制血糖,已经是非常简单的事了。一型糖尿病,可以使用胰岛素。二型糖尿病,可以降糖药组合使用,都能有很好效果。

但是,伴随血糖人为调节,有些疾病是继续进展的。就是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出现。

原因是什么呢?

持续存在的应激反应,是唯一原因!

就是,虽然控制了血糖,但是导致血糖升高的应激原继续存在,是糖尿病继续进行的根本。

如果说糖尿病影响寿命,就是在这个环节。

五,哪些应激原与糖尿病有关?

生活方式中的不良嗜好,尤其是大量饮酒,是第一常见应激原。

饮酒之醉,机体立即开始应激反应,代谢解毒。长期醉酒,一定血糖升高,调节紊乱。

再一个最常见的应激原,就是暴饮暴食。食欲过盛,带来一次又一次胃肠道超负荷工作,是一次又一次应激伤害。

第三个常见原因,就是不良情绪。

反复持续存在的负面情绪困扰,带来严重应激伤害,是诱发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的共同土壤。

一个没有不良情绪困扰的人,即使生活有点不良嗜好,也不会致病。

所以,基本原理就是,发现血糖升高以后,如果一个人能够消除所有生活伤害因素,糖尿病是不会进展到损害机体的。只是如果伤害持续存在,就一定即使控制了血糖,疾病也要进展!那时也就影响寿命了!

回答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