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治理4个月,校外培训热未“退烧”问题在家长?

专项治理4个月,校外培训热未“退烧”问题在家长?

文 | 参差君

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启动对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被称为“史上最严整治令”。

专项治理行动启动四个多月来,效果怎么样呢?

校外培训乱象并未真正降温

近日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媒体调查发现,虽然面临史上最强整顿令,校外培训乱象依然存在,个别校外培训机构无证无照却仍在悄悄培训。

除了河北沧州,在浙江金华、江苏南京,没有办学资质、超范围经营,以辅导之名打擦边球、忽悠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家长:人家现在不许辅导班。

家长:不是,有些人乱告人家,人家教得是真好。

家长:咱不知道。

家长:咱知道那个,教孩子好,就行呗。

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任务艰巨、挑战不小

一个月前,教育部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情况。

通报显示: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向社会公布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各地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了相关要求,明确了专项治理的时间表、路线图,普遍建立了由教育、民政、人社、市场监管共同负责,相关部门细化职责,强化协作,齐抓共管,确保落实的工作机制。

截至5月23日,对12万余所校外培训机构的摸排发现,证照不齐的情况最为严重。

无证无照机构44542所,占已摸排机构总数的34.69%;

有营业执照无办学许可证机构38594所,占已摸排机构总数的30.05%;

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机构10051所,占已摸排机构总数的7.83%;

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英语等)“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机构7413所,占已摸排机构总数的5.77%;

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并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机构1105所,占已摸排机构总数的0.86%。

对8万余所中小学校的摸排情况显示,同样存在很多较严重的问题。

比如,2148所学校存在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现象;

2141所学校存在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等不良现象。

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以及教师课上不讲、课后讲等现象,验证了家长和舆论对学校教育的担忧,也是刺激家长把目光投入校外培训,进而刺激校外培训热的重要原因。

对于摸排中发现的问题,教育部通报称,截至5月23日,已整改培训机构12251所。

其中,整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机构2822所,占存在此类问题机构总数的28.08%;

整改无证无照机构5013所,占存在此类问题机构总数的11.25%;

整改有营业执照无办学许可证机构2963所,占存在此类问题机构总数的7.68%;

整改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英语等)“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机构1241所,占存在此类问题机构总数的16.74%;

整改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并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机构212所,占存在此类问题机构总数的19.19%。

此外,已整改中小学校272所。

其中,整改存在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现象学校133所,占存在此类问题学校总数的6.19%,已处理教师(校长)117人;

整改发现存在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等不良现象学校139所,占存在此类问题学校总数的6.49%,已处理教师(校长)217人。

根据通知要求,专项治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面部署和排查摸底,要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第二阶段是集中整改,要于2018年年底前完成;第三阶段是专项督促和检查,要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

从对校外培训机构以及中小学校的整改情况来看,整改工作任务还很重,目前还只是整改了一小部分,未来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而如何防止问题死灰复燃,恐怕将更加艰巨。

校外培训乱象依然存在、校外培训热没有彻底退烧的现实,是在意料之中。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就坦承“校外培训热还没有真正‘退烧’。”

吕玉刚认为,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依然任务艰巨,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整改不够积极,一些校外培训行为转为“地下”或化整为零,一些地方对在职教师私自补课行为查处不力,一些学生退出校外培训后,课后服务还跟不上。

治理校外培训乱象要常态化

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之所以难以段时间内真正降温,在于这是很多家长的刚需。

当证照齐全的校外培训机构无法满足家长的需求时,自然会有各类证照不全的机构来填补这个巨大的市场,满足家长的需求。而对一部分家长来说,是否有证照并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教孩子好”就行。

此外,校外培训热度难消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校外剧场存在。上海的一位孩子家长谈道:“别的孩子坐着看,后面孩子站起来看,那我们到最后就必须一浪推一浪,站在椅子上看,这就是一个剧场效应。”

“大家都在补,我能不补嘛?”“现在一个班九成学生都去补课,不去补课会被认为是家长不重视。”一位70后母亲说道。

对于课外培训,这位母亲一开始其实挺反感的,“我一直认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觉得不该让孩子过多补课。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是自己带。”但到了四年级,她就有些“稳不起”了。

消除剧场效应,要求剧场管理员积极履行管理责任。

这次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便把切断培训成果和中小学升学之间的联系作为重中之重。

例如,成都等地叫停了各类学科杯赛;上海出台严厉措施,一经查出招生升学和培训机构有关联,对相关学校要削减招生名额和扶持经费;在天津的治理方案中,对小升初入学中的学生面谈、家长面谈等行为一律禁止。

然而,校外培训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便治理措施落地,也无法马上药到病除。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家长的长远压力不会马上缓解,校外培训的需求依然强劲。

对此,不少教育专家都认为,要从根源上改变校外培训的无序现象,家长的观念转变才是最根本的动力。真正改变校外培训乱象,不是哪个部门出台几项措施就能实现的。既需要越来越公平的教育环境做保障,也需要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改革做引导。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办公室主任陈东升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教育大会表示,“今年年底前,必须完成所有培训机构的整改工作,坚决整改不符合要求且不能整改的培训机构,全面优化校外培训环境。”

同时,陈东升表示要以普遍开展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为渠道,解决好不再参加校外培训的中小学生去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为关键,统筹解决“吃不饱”“吃不好”两头问题;

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科学布置作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校“吃饱吃好”,从根本上缓解培训热。

《中国教育报》近日则刊文强调,要将治理常态化:“整治校外培训乱象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社会对之要有足够的耐心,相关部门也要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之心,加速推进常态化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