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的农村老话?

半雨江南922

怎么看待“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的农村老话? 这句话说得就是老人必过的坎,比如说66、73、84这些年龄往往都会有阎王不请自来,老人容易在这些岁数丧命。而只要跨过去,那老人就可以长寿无忧,身体更加安康。所以想要跨过这道坎,就需要吃上闺女的六斤六两肉和六十六个饺子,只要能够顺利吃下去,那老人就能够长寿。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的寿命并不像现在那么长,那时候只要活到70岁都会被认为是高寿。而66在数字上又是六六大顺的意思,所以说在这个年纪的时候,儿女都会给老人过上大寿,表示对健康的祈福。而在大寿这天,基本上亲邻朋友都会给老人祝寿,通过这份喜气让自己更加长寿。在这一天里,闺女将会给老人送上寿礼。 当然有人会说为什么是闺女送呢?



这是因为逢年过节女儿都会给父母送上礼物,这样一来送寿礼的任务当然是女儿了。而在寿礼中有一个习俗就是“一刀肉”,意思是女儿要在这一天给父母送上一块肉,而这块肉女儿要一刀切好,保证这块肉有6斤6两,这样就能够保证父母更加安康吉祥。之后还会向上天祈福,保佑父母能够平平安安度过这个坎。 当然在寿礼上,老人还会吃上女儿给父母包的饺子,数好66个肉饺子,端给父母的面前。



如果父母能够顺利吃上这些饺子,那就证明父母以后的生活更加顺利。正所谓能吃是福,只要能够吃下这些饺子,那就证明消化系统没有问题,自然身体也会健康。而这样的人寿命自然还有很长。当然现在活到80岁都不算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了,但到特殊的时间点,子女还是会给老人祝寿庆贺。大家怎么看呢?


农业补贴

怎么看待“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的农村老话?

很多农村老人认为,人到66岁,73岁,84岁是老人的一道坎,只要迈过这几道坎就能平平安安,健康长寿。做农村老人认为,只有满了60岁才是长寿的象征,未满60岁而去世的,在很多农村叫做“短命鬼”。过了花甲之年(60岁),第一道坎就是66岁,于是也就有了“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的说法。

1、“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寓意健康长寿

在以前“人到七十古来稀”,相传人到了66岁,阎王爷想要66岁的老人,只有用闺女送的一刀肉才能化解,66岁是老人的一道坎,只要迈过这道坎才能健康长寿。在有些地方有66岁做大寿的习俗。为什么是闺女送的一刀肉而不是儿子的?在农村现在还普遍存在逢年过节要给娘家父母送节礼的习俗,而且农村老人祝寿都是由女儿来买东西送寿礼,到儿子家置办。父母到了66岁时,作为女儿是要送一刀肉给父母的,寓意平安渡过这道坎,健康长寿。“一刀肉”是指,一块肉一刀切下去,正好是6斤或者8斤,切下去就不能再切,不添不减,就图个吉利。闺女送的一刀肉还有祭祀,祈求父母健康长寿。

2、不吃“一刀肉”会怎么样?

各地习俗不一样,我们这有66岁是一道坎的说法,但没有“一刀肉”的习俗,都逢十做寿,60岁,70岁,80岁,90岁,100岁......在东北有66岁生日时,晚辈们要包66个饺子,如果能一口气吃完就能平平安安过这道坎,也是寓意健康平安长寿。其他各地的也有类似的说法,但不一定会吃“一刀肉”。

“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主要寓意是迈过这道坎,就能健康长寿,吃不吃“一刀肉”主要看当地的习俗,并没有不吃“一刀肉”会怎么样,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只是人们企盼健康长寿的一种习俗而已。


昕瑞生态

怎么看待“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的农村老话?

这句老话的完整内容是“五年六月七日八时,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五年说的是人到五十岁以后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一年不如一年。六月说的是人到六十岁以后,身体是一月不如一月。七日说的是人到七十岁以后,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八时说的是人到八十岁以后,身体的情况就要按照小时来看了,前一小时可能还在身体倍棒,下一秒可能就卧床不起了。


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先来说一下一刀肉,在农村,买肉的时候一般只说买一刀肉,不会说要一斤二斤,所以一刀肉就是指肉的数量。人在六十六岁时,身体便进入到敏感期,随时随地可能撒手人寰。虽然说六十六岁时需要闺女用一刀肉来孝敬阎王爷,祈求自己能长命百岁,其实就是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的儿女,父母岁数大了,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需要子女的照顾和呵护。

农村流传的很多老话都有提醒的目的,很多农村人不善于表达,就算身体感到不适也不会去影响孩子的生活,所以就有这样一些的老话来提醒做儿女的,当父母岁数越来越大的时候,在照顾小家的时候也别忘了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他们同样需要我们的呵护。


农人马小妞

农村老话,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在我们老家东北农村广为流传,小时候初听这句话,还吓了一跳,以为是要吃闺女身上的肉,到底这句老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人到六十六:是指农村的老人活到了六十六岁。以前的旧社会,人们的寿命大多都不长,六十年一甲子,能活到六十岁以上已经是很高寿的了。所以是值得高兴的事,是应该庆贺的。同时在中国人的数字喜好习惯中,六是吉利的数字,所以六十六岁被人们认为是人生很重要的年份。六十六岁的生日就更要隆重地祝贺了。

要吃姑娘一刀肉:指的是作为老人的闺女,要在生日当天为老人割一块肉,到肉铺不能说买多少斤的肉,也不能买多少钱的肉,就是用手一指,说:“给我来块肉”。这就是所谓的“一刀肉”。然后用这个肉给老人包六十六个饺子。

其实各地的说法习惯也不一样,只要是割肉就好了,万一要一块肉,人家肉铺给你割了半片猪你要不要?难不成要就是孝顺,不要就是不孝顺。其实只要是尽了心就好。

小时候,姥爷过生日,妈妈就说过这句话,当时还是很不了解,很疑惑六十六个饺子姥爷也吃不下去呀。结果妈妈包了六十六个小饺子,一口能吃好几个,姥爷完全可以吃下,其实就是个吉祥祝贺庆生的意思。

这里再解释下为什么是闺女,不是儿子呢?在农村人的思想中,儿子是可以养老送终的,但是闺女结婚出嫁了,就成了泼出去的水,所以老人年纪大了,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这个活动的主要负责对象就安排在闺女身上了。

其实,不管是迷信也罢,谣传也好,我总认为这个老话风俗习惯是好的,老人养育儿女一辈子了,在老人过生日的时候,包上六十六个小饺子,即哄得老人高兴,还能借着机会尽一次孝心。所以这句老话是应该传承的。不吃会怎么样?如果真的忘记了,或是没听过这个俗语,也不要紧的,就是个说法。不必担心,长久尽孝才是做儿女的根本。

你们家乡那里有这句老话么?对这个老话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响水大米

小时候老听老人说,六十六要吃女儿买的六十六块肉。我那时候就很好奇,一个人凭他再大的能力,所也是吃不了六十六块肉的。怎么吃啊?

问我妈,我妈很机智,她告诉我把那些肉剁成肉糜,别说是66块,哪怕是666块也是有的。怎么吃不下?就像我当初问她一条鳑鲏鱼为什么能做18碗鲜汤一样,那其实是为了证明鳑鲏鱼真的很鲜美,我老妈回我:那还不简单,把鳑鲏鱼煮好了扔水缸里,别说18碗,28碗也是有的。

民间都讲六六大顺,在过去,老人到了六十六岁,已经算是很高的年纪了,人过花甲从头算,过一岁是一岁。所以,在这时候做儿女的祈愿父母健康长寿,吃66块肉即寓意六六大顺的意思。在当时,肉还是紧缺物资,要凭票买的,给父母吃肉就意味着要从自己嘴里省下来,这是一种孝敬。其实,还真的会吃那么多肉吗?只是一种象征意义。

如今,吃肉早就不稀奇,很多地方给父母做六十六岁大寿,也像是做整寿一样,大家聚聚,吃一顿,给父母添些衣物鞋帽,图个喜庆热闹,同时也祈盼爸妈健康长寿。


苏小妮



刚看到这个题目,我也很好奇,我父母都过了六十六岁了,我怎么不知道还有这么个老话呢?还以为是父母让闺女报答养育之恩的意思呢。你看,这样的老话连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丫头都不知道。



但是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个这个农村老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然显得太无知了。

原来,在农村,都认为66岁、73岁、84岁是老人的一道坎,能平安的过了这几个坎之后,就会没病没灾,健康长寿。



66岁是老人们的第一个坎,有些地方的农村就有给家里的66岁老人过大寿的习俗。这么隆重的祝寿仪式,做女儿的回娘家给父母祝寿,总要准备寿礼的吧。因此女儿就准备“一刀肉”来。一来可以做为寿晏的食材,二来也代表了女儿的一片孝心。



在物质生活还不富裕的年代,父母过寿,女儿出点财物,儿子家里操办,谁也有面儿,当然是皆大欢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俗,所以这句话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它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期盼,其实也包含了很丰富的人情礼仪在里面。

何为“一刀肉”呢?顾名思义,就是一刀切下去正好6斤或是8斤的肉,再不添不减,图个吉利。这“一刀肉”里包含着女儿对父母健康长寿美好的祈愿。



为什么一定是6斤或是8斤呢,而不是3斤或是4斤呢?当然是为了取个听起来吉祥的数字而已。就象你选车牌号的时候也愿意选个6666,8888的。同样,神灵也是喜爱吉祥数字的。因为这“一刀肉”在父母吃之前,还要用来祭祀阎王的,人神同理,都喜好美好的东西。阎王高兴了,这个坎就顺利过了。



现在,很多农村老话,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现在的年青人根本不信这个,因为都是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有文化的青年。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现在农村好多习俗都已经失传了,没有多少人知道老祖宗留传的那些陈年旧俗了。



再说现在国人的平均寿命都提到75岁了,有工职的男人60岁退休,66岁才正要安享晚年呢。即使是在农村,老人们的寿命也普通提高了。孝顺父母贵在日常生活里,健康长寿也贵在合理的生活规律里。老人们66岁吃不吃闺女的“一刀肉”已经没有人计较了。所以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有书515

每当看到关于农村农谚的问题,老农我就不甚喜悦,这类问题和老农我的专业刚刚好!

题目中的这个问题是,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其实,这只是农谚中的一部分,这句农谚的原话是这样“五年六月七日八时,到了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

接下来,老农我和大家具体谈一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所谓五年六月七日八时,代表的是一个时间概念。它的意思是这样的,人到五十岁的时候,未来的日子是按照年来算的;到了六十岁的时候,日子是按照月份来算的;到了七十岁的时候,日子是按照天来计算的;而到了八十岁的时候,日子就按照小时来计算的。

这句话呢,在过去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条件以及医疗条件落后的时候,是有道理的。但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医疗技术的进步,这句话有点过时了。但是,往后推一推还是有道理的。在过去,人到五十岁身体就每况愈下了,但是现在呢,五十岁正是正当年。

所谓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通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人们到了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的时候,讲究的家庭就会给老者过寿。据说给老人过寿后,会让这些老人延年益寿。其实这句话的意思也是这样,说的是父母到了六十六岁的时候,要吃闺女一刀肉。这一刀肉到底是多少呢?是什么肉呢?其实对肉没讲究,多少也没讲究。不管是牛肉羊肉还是猪肉,必须是一刀子割下来,割下来二两吃二两,二斤吃二斤,如果割了半扇,那就吃半扇。那父母吃了女儿的肉之后,就可以延年益寿了。

好了关于这个问题,老农我就谈这么多,各位读者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老农我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农人话农事

美国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很有幽默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税是逃不掉的。”富兰克林的本意是告诉美国人:统统别想逃税。因为税与死亡一样,是肯定逃不掉的。

人的生命,确实有一种无法逃避的归宿:死亡。在年轻时,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处于鼎盛时期,死亡率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逐渐走向衰老,死亡率也逐渐加大。2010年,美国政府的统计表明:

美国男性20岁时的死亡率是千分之一,30岁时的死亡率是千分之二,到了60岁,死亡率快速提升至1%,80岁时死亡率达到6%,100岁时死亡率则高达36%。

虽然死亡无可避免,但延缓衰老、力争长寿大约是人的普遍愿望。我国旧时习俗认为,在人的寿数之中,有一些不吉之年,称为“寿关”。在这些充满凶险的关口,性命堪忧。比如66岁,就是一个著名的寿关。人过六十,死亡率已升至1%以上,说66岁是一个危险的关口,倒也不是危言耸听。正如俗语所说“六十六,不死掉块肉”,情况危急。咋办?人们不会坐以待毙,开始进行深度思考:既然人到六十六,即使不死,也要掉块肉,那么就把掉的这块肉补回来。怎么补回来?闺女一刀割块肉,煮来给六十六岁的老人吃了,就表示把掉的那块肉给补回来了,这样就能安然迈过六十六岁这一关。逻辑清楚,顺理成章。当然,闺女一刀下去割了块肉,好几斤重,总得分成小块才好。分成多少块为宜?当然是66!

吃肉过关,着实不错。幻想长寿,人之常情。于子女而言,一刀肉,是对老人的美好祝福。


天下何思何虑

怎么看待“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的农村老话?


老胡侃三农

问题:怎么看待“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的农村老话?

这句老话的由来是汉族老人到了六十六岁生日这一天,闺女要给老人买一块六斤六两的肉包六十六个饺子吃,表示祝颂老人健康长寿,福运多多。


在农村过去,人们生活条件贫苦,医疗卫生条件也差,可以说老人能活到六十六岁也算是一件大事,值得全家人一起庆贺,六十六岁也是一个“坎儿年”,如果老人能够顺利度过,那么将再活十年,走完下一个人生坎儿。

因此,在农村老人活到六十六岁这一年的生日时,闺女要割肉来给老人祝寿,这个肉虽然是割的猪肉,也代表了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女儿现在长大成家了,回过头来那肉礼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在买肉的时候也有讲究,就是一刀割到底,充分表达了女儿对父母的敬意。



此句农村老话放在现在,虽然我们生活条件改善了,女儿给父母买肉的机会也非常多,不用等到六十六岁大寿时再买,也是告诫年轻人要懂得感恩,懂得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