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的事迹有什么?

芷若幽兰666

左宗棠,一个曾饱受争议的民族英雄!

在儿时的课本中,太平天国是敢于反抗的正义化身,而曾国藩、左宗棠等则是屠杀人民的刽子手。

随着年岁的增长,对左宗棠了解的加深,左宗棠的形象越发饱满起来。

概括起来,作为一个封建官僚,在面对世界大潮的冲击时,左宗棠审时度势、敢作敢为,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那么,左宗棠有什么事迹呢?

1、少年大志,结交名流

1812年11月10日,左宗棠出生于七代秀才传世的书香世家。他四岁开蒙,六岁读经,九岁学文。道光六年,左宗棠15岁,县试第一。次年长沙府试第二。道光十二年,左宗棠中乡试第十八名。

1832年,左宗棠参加会试,三次不中,心灰意冷,但他没有像洪秀全那般走上邪路,而是专心于经世致用之学!

1833年,左宗棠进京参加会试,结交胡林翼,开始了解新疆局势。

1836年,左宗棠在湖南醴陵结识两江总督陶澍,两人结成儿女亲家。

1848年,胡林翼向云贵总督林则徐推荐左宗棠,左宗棠开始进入林则徐视野。

1850年1月,林则徐罢官回乡,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他还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

后来,林则徐谈起这次会见,称赞左宗棠是“不凡之才” 、“绝世奇才”,寄予了厚望。

2、平定太平天国,创建楚军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举事,太平天国爆发。

太平天国席卷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在南方的统治,但是也是左宗棠声名鹊起的绝佳契机。

1859年左宗棠出佐湘幕,也就是曾国藩的幕僚,初露峥嵘,引起朝野关注,时人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

1861年,清廷正式补授左宗棠为浙江巡抚,督办军务。

太平天国后期,左宗棠组建了自己的团练,为了和曾国藩的湘军区别,他的军队被称为“楚军”,楚军作战勇猛,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对手之一。

3、开办洋务,创办福州船政局

第两次鸦片战争对清朝上层产生了巨大刺激,随即清朝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此时的左宗棠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1866年,左宗棠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在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

时逢西北事起,左宗棠改任陕甘总督,他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1867年,福州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在福州船政局中,诞生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艘自主建造的铁甲舰——平远号。随后,平远号被李鸿章北洋舰队要走。

1872年,左宗棠在兰州创办甘肃机器制造局。

4、平定捻回,威震西北

1862年,陕西回回白彦虎等趁清朝平定太平天国的时机爆发叛乱,随后,宁夏、甘肃也出现大面积的回回暴动,此时的白彦虎等人煽动汉和回民族对立,对陕甘等地的汉人进行逐城逐村的屠杀,西北汉人损失人口超过1500万人。

此时的陕甘局势一片混乱,难以控制,清朝不得不将左宗棠调往西北。

1866年末,左宗棠准备率领清军平定回乱。但因西捻军进犯陕西,左宗棠认为捻强于回,遂首先重点镇压捻军。

1868年,左宗棠协助李鸿章剿灭了西捻军。随后,左宗棠将主力放在剿灭回乱上,

1871年,左宗棠进攻甘肃河州,1872年消灭回军叛军主力。1872年,左宗棠收复西宁,白彦虎等退入甘肃。

1873年,左宗棠集合徐占彪、宋庆、金顺、刘锦棠等部大举围攻肃州,亲往肃州督战。肃州城破,白彦虎等败退新疆,陕甘回乱被彻底平定。

在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的过程中,清军出于对回回煽动民族仇杀的痛恨,对回军进行了报复性屠杀。在平定回乱的过程中,除西安5万回回幸免于难外,整个陕甘地区回回被杀人数超过600万,这导致伊斯兰在西北的扩张受到巨大挫折,至今没有恢复元气,从此陕甘基本成为无回之省。

5、打击分裂,收复新疆

1864年,回乱波及新疆,新疆出现了割据纷争的混乱局面。这引起了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的觊觎,随即,他于1867年占据新疆大部,建立“洪福汗国”,此时的沙俄趁火打劫,于1871年7月侵占伊犁。

新疆丢失震惊清廷,但此时朝廷内部却爆发了“海防”和“塞防”的激烈争论,李鸿章主张弃守新疆,而左宗棠则据理力争,终于获得了慈禧太后的支持。

左宗棠提出“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收复战略。

1876年4月,左宗棠在肃州祭旗,正式出兵。左宗棠分兵两路,先后率师出关。8月,两军协力,扫清乌鲁木齐外围,随后在8月18日兵不血刃收复乌鲁木齐。随后,清军进占昌吉,攻克玛纳斯城,北路荡平。

北疆收复后,清军随即南下,进攻南疆。1878年1月2日,和田光复。阿古柏之乱被彻底平息。

清军收复新疆大部后,随即开始了中俄伊犁谈判。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与俄方代表订立了《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清朝收回伊犁大部。

为巩固新疆,左宗棠上书新疆建省。1884年,新疆成为行省。

6、迎战法军,坚守东南

1884年8月,孤拔所率法军于在马尾海战全歼驻扎福建马尾的中国福建水师,破坏福州船政局。9月,坚决主战的左宗棠奉旨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闽海军务,挽救战局。12月,左宗棠抵达福州,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

1885年3月,黑旗军、恪靖定边军等在镇南关得胜,夺取了谅山。清政府“乘胜即收”,令前线各军停战撤军,与法国议和。左宗棠不满,上《密陈要盟宜慎防兵难撤折》,但没能改变清廷的方针。

中法战争后,左宗棠上书请求台湾建省,1885年,台湾成为行省。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73岁。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公千古!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一个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并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其实,左宗棠的人生转机是在湖南醴陵的渌江书院。可以说,如果没有渌江书院,如果没有在书院担任山长(相当于校长)的经历,就可能没有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左宗棠!

渌江书院,位于湖南株洲醴陵市,始建于宋淳熙二年(1175年)。株洲所辖各县市历来有重教兴学传统,其中办学最长、影响最广的是位于醴陵市城郊的渌江书院。渌江书院三面环山,面向渌水,占地近7000平方米。

渌江书院早年从东正街青云山下迁至西山,宋明皆为学宫,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式命名渌江书院。李立三、程潜、陈明仁、左权等都曾在这里求学。

1833年(道光十三年),左宗棠第二次赴京会试落第后,只好仍执教鞭。1836年,左宗棠就任醴陵渌江书院山长。

据记载,左宗棠出生书香门第,其祖父是国子监生,父亲是秀才。

3岁开始随祖父、父亲学习儒家经传,第一次应童子试便获得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但因母亲病重需要照料,未能参加“院试”;不久,其父病逝,家境穷困艰难。

19岁到城南书院读书,受教于名儒贺熙龄。由于买不起昂贵的书籍,他经常到贺家去借书。

贺家藏书很多,见他聪明好学,十分乐意将书借给他阅读。每次左宗棠来借书,贺老必“亲自梯楼取书,数数登降,不以为烦”,还经常同他讨论问题。

1832年,20岁的左宗棠参加本省乡试,与哥哥同榜中举,这是他在科举道路上获得的唯一功名。

左宗棠年轻时自号“今亮”,即当代诸葛亮,自许“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23岁结婚时,左宗棠就在新房自写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气壮山河的宣言,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执教渌江书院,实则是他的权宜之计。


此时的左宗棠年轻气盛,自命不凡,极想由此一举登上仕途。但他先后数次到北京参加会试,均遭失败,于是绝意弃词章,将精力集中到经世致用方面。

因为外患日深,加之受不少士大夫的影响,他悉心钻研地学,尤其是西北、西域的史地著作,加深了他对社稷安危的关切和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了比较远大的政治眼光。

而此期间,渌江书院山长任上的他,与朝廷重臣陶澍的相识相交,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836年9月,醴陵知县得知两江总督陶澍由江西检阅军伍后赴湖南安化省亲,将要路过醴陵,特意准备了馆舍。左宗棠应知县之邀写了副对联,以示欢迎和敬仰。

陶澍一到馆舍,立刻被这副对联所吸引: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上联描述的是,道光皇帝去年底召见陶澍,询问陶澍的家庭状况和成长历程,并特赐御笔“印心石屋”匾额。

下联借晋代陶渊明的曾祖父掌督八州军事的典故,引出陶澍远祖的光荣历史,并展现出家乡父老对陶澍荣归故里的祈盼。

此联对仗工整,寥寥26个字将陶澍及祖先历史、荣耀全部囊括,颂扬与敬仰之情融于其中。

陶澍对此联大为赏识,并要求一见写联人。

知县不敢怠慢,立即请来了左宗棠。陶澍觉得左宗棠虽是位年轻的教书先生,但举止轩昂、谈吐不凡,视为奇才。

左宗棠对陶澍能诗善对的才情、盐政海漕的政绩早有耳闻,难得地对陶澍由衷敬佩。

自清朝以来,湖南人才稀少,以陶澍为首的湘系经世派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并得到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一致肯定。

两人一谈,才知家乡距离不远,谈古论今,越谈越是投机,不知不觉地谈至深夜。


陶澍特意在醴陵多逗留了一天,以便和左宗棠深入长谈,并勉励他多研究些经世致用的文章,最后还叮嘱他下次赴京考试归时可到南京再聚。

这一年陶澍57岁,左宗棠24岁,而人生的转机恰恰就在贵人相助!


历史三日谈

1885年9月5日清晨,74岁的左宗棠在福州停止了最后的呼吸。他一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言犹在耳,可左宗棠走了。

左宗棠, 晚清三杰之一, 他的人格,功勋,命运和声誉, 和其他两位(曾国藩/李鸿章)是那样的不同, 他没有曾国藩的名声响亮, 却胜之于才能;论对晚清政治的影响深远, 他不及李鸿章, 但在品行上胜之。他比曾国藩多活了13年, 却早于李鸿章16年逝去, 他在同治中兴的荣光中和对大清兴旺发达的期待中死去.。他有更多时间在消灭太平军后投身洋务, 而没有亲历帝国的更大的灾难。

左宗棠考场失意后愤而回家做一农夫, 开始他那自由的隐居生活, 计划“长为农夫没世”,但他岂肯真心做一名农夫?

隐居后, 他可以撇开那些乏味的八股文, 专心研究经世之学, 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学问,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从他以后的优异表现来看, 他必定还有其他更深入的”经世”学问, 而且远离了那些书呆子的读书方法,他必定找到了建功立业的真缔。

同时,他还是晚清中唯一能够让外国列强敬佩的武将,唯一一位能够大战无不胜的“不败之将”。

倘若没有左宗棠,也许新疆也就不复为我们所有,对于阿古柏在新疆成立的“洪福汗国”。英国特使曾说在中亚建立起一个伊斯兰国家对大清国来说是利大于弊的。然而事实却是他们想通过支援阿古柏将俄国的扩张阻止在天山以北,让自己在大清西部的利益得到保障。

面对此事,左宗棠提出“既事关君国,兼涉中外,不能将就了局”。左公认为新疆若失,则满蒙不保,满蒙不保则北京危矣!因此极力提出收复新疆,最终左公率师进驻兰州,收复新疆。

有的人为了贬低新疆之役,将它说成一场“不过剿灭了几个土匪”的战争,似乎它的胜利是一蹴可就的,这其实是一种无知的说法。如果没有那种“每一发兵,须发为白”的殚精竭虑,没有极其审慎缜密的运筹帷幄,而是“专务养尊处优,不为未然之计”,实行李鸿章的那种“裱糊工作法”的话,新疆之役是绝对不可能取得那样辉煌的胜利的。

老百姓说,左宗棠死了,此乃天意,要毁我长城。左宗棠死了,左公行辕标着“肃静”、“回避”字样的灯笼。已被罩以白纱的长明灯代替,沉重的死亡气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这盏盏白灯,宣告着时代强音的终结,这是一个奋起抗争、抵御外侮的时代,左宗棠是中流砥柱。而拥有“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轻骑都尉、赏穿黄马褂、军机大臣、两江总督、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等八个头衔的左宗棠,这个风光了半生的男人,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刀墓手札



1885年9月5日,晚清一代名臣左宗棠停止了呼吸。纵观其一生,最辉煌的是收复了160万平方公里,六分之一的国土。左宗棠戎马倥偬,留下了不少的对联和诗,忧国忧民之情,读来荡气回肠。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为了从叛军和沙俄手中收复新疆,左宗棠主动请缨进军新疆,此时他已是69岁高龄。壮士长歌,抬棺出征,左宗棠让护卫抬着棺材,亲率6万湖湘子弟兵,入疆平乱。他的大军翻天山、穿沙漠、历时两年,收复新疆全境。左宗棠下令,在西征路上遍植杨柳,并写下一首七绝:“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种杨柳,后来被称为“左公柳”,至今犹存。



光绪十一年(1885年)正月,黑旗军在镇南关得胜,夺取了谅山。此事导致法国茹费里内阁垮台。法国引为奇耻大辱。中国方面精疲力尽,刘永福部“所存不过五百人,多方募集不过千人,攻守两难,进退失据”。同时,在赫德的周旋下,中法一直在进行密谈,而朝鲜的甲申政变使得中国更欲快速从越南抽身。于是中法新约签订,中法新约的主要内容是否定了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改由法国全权管理越南。左宗棠对李鸿章签订条约破口大骂:“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李鸿章恼怒之余,决定拿左宗棠下属开刀,诬告台湾道刘璈十八款。左宗棠上书朝廷为属下鸣冤叫屈,并称病求退。1885年9月5日病逝福州军中,享年七十三岁,临终前,他还自责“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恨平生,死不瞑目”。


芷若幽兰666

左公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关于他的那些大的事迹,别人都已经写完了,我就不重复了。我只写一点他的小事。

大家都知道,左宗棠才华盖天,脾气也是暴烈如锅中之油。那些暴脾气的人,除了一小部分是天生的原因后,大部分是由后天的环境造成的。

左宗棠家贫,成年后便做了倒插门女婿。老丈人姓周,是湖南湘潭的一个大户人家。

左宗棠是读书人,而且当时已经考中举人,看起来前途无量。所以,周家人待他还不错。但不管怎么说,堂堂七尺男儿,入赘妻家,在古代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左宗棠因此而落落寡欢。

更让他郁闷的是,此后数次进京赶考,却每次都名落孙山,始终没能考中进士。周家人虽然嘴上不说啥,但心里是瞧不起他的。

一次次的科考失利,让左宗棠的性情大变,他变得狂傲不已,甚至是目中无人。他对于自己的才华很自负,自称是当今的诸葛亮,因此自号“今亮”。

从心理学上来讲,这种狂傲其实是对于挫折和世人白眼的一种反抗。

后来,尽管左宗棠成为了国之重臣,但他始终是举人出身。在他平定西北时,忽有一日,他突然给慈禧上了一封奏折,希望慈禧老佛爷准许他回京。

回京干啥呢?回京参加科举考试。他要继续考进士。

慈禧看到奏折后,哈哈大笑。回复道:你还考什么啊,我赐你一个进士就是了。

就这样,左公终于得偿所愿。

左宗棠的真正发迹,要感谢曾国藩。但他骂了一辈子曾国藩。有人说,这是因为两人性情不合,左宗棠瞧不起曾国藩。

此言差矣。左宗棠骂曾国藩,很可能是两大重臣唱得一出双簧戏。只有这样,朝廷才能对这两大汉臣放心呐。


趣谈秘史

左宗棠,一个曾饱受争议的民族英雄!

在儿时的课本中,太平天国是敢于反抗的正义化身,而曾国藩、左宗棠等则是屠杀人民的刽子手。

随着年岁的增长,对左宗棠了解的加深,左宗棠的形象越发饱满起来。

概括起来,作为一个封建官僚,在面对世界大潮的冲击时,左宗棠审时度势、敢作敢为,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那么,左宗棠有什么事迹呢?

1、少年大志,结交名流

1812年11月10日,左宗棠出生于七代秀才传世的书香世家。他四岁开蒙,六岁读经,九岁学文。道光六年,左宗棠15岁,县试第一。次年长沙府试第二。道光十二年,左宗棠中乡试第十八名。

1832年,左宗棠参加会试,三次不中,心灰意冷,但他没有像洪秀全那般走上邪路,而是专心于经世致用之学!

1833年,左宗棠进京参加会试,结交胡林翼,开始了解新疆局势。

1836年,左宗棠在湖南醴陵结识两江总督陶澍,两人结成儿女亲家。

1848年,胡林翼向云贵总督林则徐推荐左宗棠,左宗棠开始进入林则徐视野。

1850年1月,林则徐罢官回乡,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他还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

后来,林则徐谈起这次会见,称赞左宗棠是“不凡之才” 、“绝世奇才”,寄予了厚望。

2、平定太平天国,创建楚军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举事,太平天国爆发。

太平天国席卷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在南方的统治,但是也是左宗棠声名鹊起的绝佳契机。

1859年左宗棠出佐湘幕,也就是曾国藩的幕僚,初露峥嵘,引起朝野关注,时人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

1861年,清廷正式补授左宗棠为浙江巡抚,督办军务。

太平天国后期,左宗棠组建了自己的团练,为了和曾国藩的湘军区别,他的军队被称为“楚军”,楚军作战勇猛,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对手之一。

3、开办洋务,创办福州船政局

第两次鸦片战争对清朝上层产生了巨大刺激,随即清朝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此时的左宗棠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1866年,左宗棠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在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

时逢西北事起,左宗棠改任陕甘总督,他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1867年,福州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在福州船政局中,诞生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艘自主建造的铁甲舰——平远号。随后,平远号被李鸿章北洋舰队要走。

1872年,左宗棠在兰州创办甘肃机器制造局。

4、平定暴乱,威震西北

1862年,陕西回人白彦虎等趁清朝平定太平天国的时机爆发叛乱,随后,宁夏、甘肃也出现大面积的暴动,此时的白彦虎等人煽动民族对立,对陕甘等地的汉民进行逐城逐村的屠杀,西北汉民损失人口超过1500万人。

此时的陕甘局势一片混乱,难以控制,清朝不得不将左宗棠调往西北。

1866年末,左宗棠准备率领清军平定暴乱。但因西捻军进犯陕西,左宗棠认为捻强于回,遂首先重点镇压捻军。

1868年,左宗棠协助李鸿章剿灭了西捻军。随后,左宗棠将主力放在剿灭回暴上,

1871年,左宗棠进攻甘肃河州,1872年消灭叛军主力。1872年,左宗棠收复西宁,白彦虎等退入甘肃。

1873年,左宗棠集合徐占彪、宋庆、金顺、刘锦棠等部大举围攻肃州,亲往肃州督战。肃州城破,白彦虎等败退新疆,陕甘暴乱被彻底平定。

在左宗棠平定陕甘暴乱的过程中,清军出于对暴民民族仇杀的痛恨,对暴民进行了报复性屠杀。在平定暴乱的过程中,除西安5万回人幸免于难外,整个陕甘地区被杀人数超过600万,这导致伊教在西北的扩张受到巨大挫折,至今没有恢复元气。

5、打击分裂,收复新疆

1864年,回乱波及新疆,新疆出现了割据纷争的混乱局面。这引起了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的觊觎,随即,他于1867年占据新疆大部,建立“洪福汗国”,此时的沙俄趁火打劫,于1871年7月侵占伊犁。

新疆丢失震惊清廷,但此时朝廷内部却爆发了“海防”和“塞防”的激烈争论,李鸿章主张弃守新疆,而左宗棠则据理力争,终于获得了慈禧太后的支持。

左宗棠提出“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收复战略。

1876年4月,左宗棠在肃州祭旗,正式出兵。左宗棠分兵两路,先后率师出关。8月,两军协力,扫清乌鲁木齐外围,随后在8月18日兵不血刃收复乌鲁木齐。随后,清军进占昌吉,攻克玛纳斯城,北路荡平。

北疆收复后,清军随即南下,进攻南疆。1878年1月2日,和田光复。阿古柏之乱被彻底平息。

清军收复新疆大部后,随即开始了中俄伊犁谈判。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与俄方代表订立了《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清朝收回伊犁大部。

为巩固新疆,左宗棠上书新疆建省。1884年,新疆成为行省。

6、迎战法军,坚守东南

1884年8月,孤拔所率法军于在马尾海战全歼驻扎福建马尾的中国福建水师,破坏福州船政局。9月,坚决主战的左宗棠奉旨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闽海军务,挽救战局。12月,左宗棠抵达福州,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

1885年3月,黑旗军、恪靖定边军等在镇南关得胜,夺取了谅山。清政府“乘胜即收”,令前线各军停战撤军,与法国议和。左宗棠不满,上《密陈要盟宜慎防兵难撤折》,但没能改变清廷的方针。

中法战争后,左宗棠上书请求宝岛建省,1885年,宝岛成为行省。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73岁。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公千古!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一个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介绍一件知者不多的左宗棠晚年的轶事。

光绪十年六月二十六日,是清德宗的“圣诞”,满朝大臣在乾清宫跪倒一地,齐祝万寿圣节。大学士左宗棠“秩居文职首列”,固应做好表率,行礼如仪,只是,七十三岁的他,腰腿已不灵便,实在经不住跪拜逾刻的仪式,遂致失礼。礼部尚书延煦据此纠参,上了一摺,请太后与皇帝惩罚这个无礼老臣。

只是,延煦的摺子,下笔极重。说宗棠“不由进士出身”,虽经帝后破格施恩,授以大学士,他却不但不知感恩,反而日益骄慢,以致“蔑礼不臣”。“不臣”二字,隐有造反之义,可不能随便说,一旦说出来,则要么深究宗棠不臣的实迹,要么反诉延煦的诽谤,其间决无妥协的办法。

慈禧太后接到参摺,觉得不好处理。她不信宗棠真能“不臣”,对延煦的小题大做有些恼火,可是大不敬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也不好随便放过。于是,与小叔子恭亲王商量。她问了个技术问题:既然事关礼仪,为何不用礼部名义,而用延煦个人名义(“单衔”)参劾?恭亲王一听,就明白嫂子不想穷究此事,赶紧顺着意思,说“为保全勋臣计”,建议此摺“留中”(不公开),以免掀起波澜,而对宗棠仅施薄惩就够了。太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表示照办。

不过,还有一位小叔子,同时也是太后的妹夫,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对此不敢苟同,大表愤怒,反参了延煦一摺。他说,延煦不能就事论事,而是“饰词倾轧,殊属荒谬”。太后对宗棠的劳苦功高,固然早已“洞烛”,平日也能体恤老臣,常示优容,不致因此“摇动”对宗棠的信任,但是,将来皇帝亲政,恐怕不能如此明戏,一旦因此误会三朝勋旧,则是“此风一开,流弊滋大”。他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不能让延煦这样的佞人肆意胡说,离间君臣,必须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慈禧再次略感头疼。延煦也不是什么佞人,而是当时满族大臣中少有的直臣——未来他还对慈禧犯颜直谏,逼她去慈安太后的坟前磕头——尽管这次参劾稍嫌过分,可要说延煦“倾轧”,她也不敢信从。然而两造都在上纲上线,不可调和,除了各打五十大板,似已再无办法。于是,七月中上谕,左宗棠罚俸一年,延煦革职留任。

仔细衡量,延煦所受处罚还要重一点儿。或曰,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历代太后垂帘,从来没有“戡乱万里外者”,只有慈禧可以“自负武功之盛”,在排行榜上稳居前茅,而所以取得这分成绩单,则多亏了左宗棠在西域的战胜,因此,慈禧对宗棠这副隐形的翅膀抱有感恩的心,不愿轻易被人污损。对延煦的板子打的重一点,也是预先警告其他不尊重左宗棠的人。自此,尽管七十老翁还会说一些昏话,做一些糊涂事,而“朝臣无敢论宗棠者”。


谭伯牛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为抗拒太平军多所筹划。为抓住展示才能的时机,他经常为一件小事而与人大吵大闹;在当上巡抚,官及三品时,脾气却越来越小。“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这句著名的话就是他说的。

1856年,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中用。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2年(同治元年),组成中法混合军 ,称常捷军 ,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1864年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 。论功,封一等恪靖伯。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至 1866 年2月攻灭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镇压太平天国后,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 。1865年升任闽浙总督。1866 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 ,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



旋改任陕甘总督 ,推 荐 原 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 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1867年n,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并助胡雪岩拿到了象征着慈禧太后近臣的黄马褂。却终因胡雪岩被革职查抄而身败名裂,也因李鸿章的镇压而无能为力。但他还是为晚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青松5698

知道一点点,请各位批评。

1, 读书经世致用,没有中进士。

2,一副对联结识两江总督陶澍,联曰“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时以举人身份与陶澍结亲家。

4,长毛祸乱南方,左公出山,几乎以一人之力保住长沙,让长毛损失惨重。

5,霸蛮的性格差点命丧黄泉,皇帝旨曰:若查属实,则就地正法。时朝中,地方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左公奔走,“中国一人不可无湖南,湖南一日不可无左宗棠”出于此。主要是胡林翼在活动。

6,林则徐将新疆的一些资料托付给左公。

7,战长毛,办洋务。福州船政局(马尾),船政学堂。

8,平定陕甘回乱,令留存的穆斯林不得聚居。为到目前为止没有大的极端穆斯林动乱打下坚实基础。

9,收复新疆,特别是从沙俄手里抢回伊利。

。。。。。。


cszhiw

左宗棠(1812一1885)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一位不奴颜媚骨,敢于抵御外侮的杰出爱国者。

左宗棠的历史可以归纳为三点:近代中国国家统一、主权完正的捍卫者;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之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者和践行者……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称左宗棠为“湖南第一人”,可见他的功绩绝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