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进府和宝钗进府的区别是什么?

齐开颜

首先题主所描述“宝钗进府”场景的基本印象都来自87电视连续剧,而非《红楼梦》原著。

《红楼梦》原著中唯一一次荣国府打开正门是迎接“元妃省亲”,只有贾元春的“舆”才是由正门抬入荣国府的。

原文“后面方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版舆缓缓行来。贾母等连忙路旁跪下,早飞跑过几个太监来,扶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来。那版舆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所院落门前,有执拂太监跪请下舆更衣。于是抬舆入门,太监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领元春下舆。只见院内………。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只见园中………。忽又见扙拂太监跪请登舟,贾妃乃下舆。只见清流一带………。”

关于“宝钗进府”在《红楼梦》原著的描述如下:

A、皇商出身的“金陵一霸”薛蟠,为与乡绅冯渊争买丫头香菱指使手下殴打冯渊重伤至死。此时为妹妹宝钗待选入宮做公主、郡主伴读之事,薛蟠正准备送妹进京。于是薛蟠不顾惹上人命官司,与母妹一道举家进京都。

在薛家即将到达京都时,却得知薛蟠的舅舅王子腾升迁正要奉旨离开京都办理公务。于是薛蟠与薛姨妈商量准备派人先去收拾薛家在京都的房子预备居住,而薛姨妈主张先到薛蟠的舅舅王子腾家、或者姨父贾政家暂时住下后再做打算。薛姨妈的目的是想薛蟠的舅舅王子腾、或者姨父贾政,能够约束住失去父亲管教后惹事生非的薛蟠。

因薛姨妈的兄弟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不久要离京,薛姨妈与薛蟠商量最后决定投奔薛姨妈姊妹王夫人当家的荣国府。

B、于是薛家来到京都后,就奔了荣国府而去。

原文:“ 过了几日,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姊妹们暮年相会,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合家俱厮见过,忙又治席接风。薛蟠已拜见过贾政,贾琏又引着拜见了贾赦、贾珍等。”

由此可见在87电视连续剧中贾母迎出房来迎接薛姨妈的情节,在《红楼梦》原著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原文“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如果说这个“女媳人等”中包括宝玉、黛玉的话倒是有可能。但原文中王夫人和薛姨妈姐妹相见之后,才有了“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合家厮见过,忙又治席接风。”。

因此宝黛钗的相互认识交流应该是在薛姨妈进房来拜见贾母之后“合家厮见过”,不可能像87电视连续剧中那样宝黛钗在大厅之外的院子里彼此相识。

C、薛蟠作为成年男性,专门拜见了贾政之后,又拜见了贾赦、贾珍。

D、贾政派人传话给王夫人,留薛姨妈一家在贾府东北角的空房梨香院居住。贾母也遣人传话留薛姨妈一家在贾府中住下,正合了薛姨妈心意,薛姨妈表示客居贾府期间所有费用自理。

总结:所谓“宝钗进府”即薛家投靠贾府,是薛姨妈与薛蟠在即将到进入京都的路途上才最后确定的。薛家自行到达荣国府门外下车,王夫人率领女眷们出大厅迎接薛姨妈等进入大厅小叙之后,才引了薛姨妈去拜见贾母,贾母并没有亲自出门迎接薛姨妈。薛姨妈拜见过贾母之后,宝黛钗等才在一起相互认识交流。

相比“宝钗进府”,“黛玉进府”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a、黛玉从扬州进京都,事先由父亲林如海跟舅父贾政书信联系,贾府早已派了船只和一群男女仆人到扬州去接黛玉。

原文:“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

b、贾雨村一路护送进京。

原文:“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中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只船,带了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c、黛玉乘船北上到达京都码头后,荣府的车、轿早已经在码头上等候。

原文:“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候着。”


d、黛玉是坐着荣国府专程派到码头的轿子被抬进贾府的,程序的讲究也只是仅次于贾元春回荣国府省亲了。

原文:“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建宁国府”五个大字。………又往四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却也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的角门。”

由此可见,宁荣二府都一样,正常情况下正门不开,是从东西两个角门出入。

原文:“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巳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

注意此处,黛玉是被轿子抬进西角门,又换了府内当班的年轻男仆(小厮)再抬到“垂花门前”下轿的。而薛家人自己雇佣的车辆、轿子只能到达荣门府门外。(原文: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



原文:“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

注意此处,黛玉被婆子们一直送到了贾母所在的正房大院,上房外的几个丫头笑迎上来争着打起帘笼,进入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候已久的正房内。而薛家人只是被王夫人先接进大厅就坐,(原文:“喜得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王夫人薛姨妈姐妹见面小叙之后,王夫人才带了薛姨妈去拜见贾母(原文:“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

这才是黛玉进府与薛家进府的最大差别,内外有别。

总结:相比薛家投靠贾府的进京都路上临时起意,自行到达荣国府大门口后,王夫人率领女眷们出大厅迎接及之后的三个“忙”字。黛玉进入京都投靠贾府是从容淡定的、踏踏实实的,荣国府早早派了男女仆人船只到扬州等候多时。然后一路安排妥贴,荣国府早早在京都码头接应,荣国府的轿子、车辆一路拉着黛玉的行李,轿子把黛玉抬入荣国府。一群下人又规规矩矩把黛玉直送到贾母面前。

三十年过去了,87电视连续剧给广大观众读者创成的诸多错误印象,真的应该改一改了。

尤其青少年要认真读好《红楼梦》原著,高考要考。想偷懒,光看87以为是“曹雪芹原意”二十多位老专家指导的“原版”“原本”是会误人子弟的。


再想偷懒,也要看10李少红导演版。基本全部原文对白,精彩段落原文旁白,史上最忠实贴近《红楼梦》通行本原着、故事完整、交代清楚。


阿丹151014015

黛玉进府和宝钗进府的区别是什么?

       宛如清扬

  林黛玉进贾府和薛宝钗进贾府会有什么区别呢?

  要说完全没区别,那肯定是不现实的。站在贾母的立场上看,林黛玉是她最疼的小女儿留下的骨血,是亲人,是自己人,不疼是不可能的,她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她。而薛家嘛,顶破天就是儿媳妇的妹妹一家,是亲戚,是客人,疼不疼的,她也犯不着。

  要说有天大的差别,那也不会。毕竟贾府作为国公府,延续好几代,待客的规矩必须要守,虽然内里早就乌烟瘴气,但礼数上,不能让人有话说。

  黛玉进府和宝钗进府,在礼数上,都足。

  黛玉进府,码头上有人久候,她坐着轿子进角门,进内门,全府女眷等在贾府房里和她相认,场面一度失控。尔后由舅母带着去见两位母舅,舅母请茶留饭,都是对黛玉的重视。母舅虽未见着,却都有回话,合情合理。尔后回贾母处吃饭,见宝玉,姊妹陪着聊天,可见亲近。安排住宿,安排服侍人员,黛玉是最靠近贾母的,就连宝玉都略略靠后,可见贾母的疼爱,毫不掩饰。

  为什么从角门进?正大门肯定是不行的,那是为着大事而开,比如说元妃省亲或者其他大领导来,或者婚丧大事而开的,别说贾府不能开,就是开了走了,黛玉也是被人戳脊梁骨的。侧门吗?按理来讲,黛玉的父亲林如海身任高官,此时也还没死,完全有走侧门的资格。可是,黛玉当时是服母丧,能走侧门吗?不能,因为不吉利,所以她只能走角门——不是看不起,是要合乎礼仪。

  薛家人怎么进的呢?薛家人在大门口下了货,下了人,一股脑儿往贾府涌。王夫人带着女媳出大厅接,然后进门,拜见贾母,之后送礼物等,薛蟠见男主人们,贾政开口,安排他们住在梨香院,只住房子不用钱……

  薛家进门,由平辈女主人王夫人带着晚辈们接,然后拜见长辈,然后全家见面,留茶留饭留住,都是正常的程序,没什么慢待的。

  那么薛家开了大门吗?按情理讲,应该是没有的,因为他们只是没落皇商,根本不够格。薛家现任掌门老太是薛姨妈,诰命都没有一个,说白了就是一个有钱点的老太太,掌门公子薛蟠,白身一个,还得在学堂里读书,掌门小姐薛宝钗,待选秀女一个,哪一个是够格的呢?王夫人接出大厅,不过是为自己的妹妹撑场子,贾母不到,她总得去啊,想想看,妹妹一大家子来投奔,她连门口都不去一下,薛家脸面往哪搁?但要开正门,也不可能,王夫人又不傻,不会让贾政因为这样的小事被人弹劾。书中也没有开正门的语句,我猜想着是侧门,那本来就是给亲戚用的,谈不上高看。

  礼数上,都足够照顾两位小姐。

  但是总感觉林黛玉进府,要亲厚体贴得多。黛玉进府,该安排的都安排好了,没有什么遗漏,该见的人都见了,没什么慢待,她一个小女孩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多少会有些害怕,考虑到她当时的身份,把她抬进内门,让全家人都等着和她相见,贾母又痛哭流涕,不顾形象地表明自己最疼贾敏,她要把这份爱全部转给黛玉,之后见两位母舅,她也是掐点派人接去吃饭,怕黛玉小小年纪处理不好。这都是老外婆对孩子的一份心啊。(是不是得改成姥姥哇)

  至于薛家,就是亲戚上门,只不过这走亲戚有点不同,是带着全部金银细软和下人来走亲访友的。贾母没出来迎接,她愿意接是看得起薛家,她不愿意,别人也说不得她什么,本来就是嘛,人家长辈,不接你一家子人,你有什么说道的呢?

   薛家进贾府,其实挺尴尬的。一来薛蟠身上的人命官司,贾府上下都知道,虽然王子腾照会过贾政和王夫人,贾母可能也知道,按理来说这几大家族同气连枝,命案归命案,女眷进府,还是不一样的。但多少还是受了影响。贾母端坐着等拜见就是一个信号,其实如果重视的话呢,贾母早就会发话,让人在路上候着,就如接林黛玉一样,退一步讲,就算摸不清哪里来京,到了大门口,也还是可以由贾母领头,全家出动嘛。只是贾母啥都没有,只是派人来说了句请留下住着的客套话,贾母客气是客气,却疏离得很。心思细腻的宝钗,心里该转了几个弯啊。(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黛玉进府和宝钗进府,贾府是给予不同的待遇。这儿不再赘述两人进府具体描述,我只浅析下为何不同待遇。明面上,宝钗进府,是正门进,贾府是浓重的待客,摆席接风,所有人物都出场见面,贾政挽留,贾母发话,薛姨妈也就顺势住进了贾府。而黛玉则不同,西角门进,没惊动任何人,只小丫鬟通报:林姑娘来了!进门便见一两鬓白霜的老母,不及行礼,即搂在怀里,心肝肉儿的痛哭一场,回头才行礼拜见外祖母,贾母才传话让一干姊妹不要上学了,都来见见,然后才是王熙凤声先夺人的过来,称自己该打,来晚了,然后宝玉,最后拜见两个舅舅,也并没见到一个。从字面上,黛玉进府的规格待遇是随便的,谈不上浓重,甚至家人没有一个是在意的,都是一如既往,该干嘛干嘛。但是,正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状况,才更显出宝黛二人在贾府中的地位,在贾母眼中的地位,全然不同。宝钗注定就是客,待客自然有待客之理,黛玉就是自家姑娘,无须大礼,自然之态。也就为贾母日后口中常念叨的“我的两个玉儿”做了伏笔。黛玉进府,是府中女儿归来,角门进来,只有贾母一人在等待孙女儿,见了是一场悲喜。宝钗进府,是媳妇那边的尊贵要紧客人,贾母发话挽留,是极尽人情世故,做出来的姿态,不会有初见面的悲喜!所以在未来,金玉良缘,还是木石之盟,贾母都是定海神针,不表态,不站队,不发话,王夫人和薛姨妈再小动作不断,也是无济于事!不表态就是态度,不站队就是站队,所以王熙凤不止一次公开场合开黛玉玩笑,说黛玉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却没有一次说宝钗。王熙凤是贾府当家二奶奶,厉害人物,王熙凤都这么明着说笑,大家上上下下,也就都这么认可木石之盟的稳固。贾母是打定主意,要成宝玉黛玉之好,但是王夫人和薛姨妈,却另一个立场!她们是拧着劲儿的要金玉良缘,即宝玉宝钗之好!这背后都是有利益关系。也真说不定,是黛玉进府,让王夫人警觉,暗地约妹妹薛姨妈即可带宝钗过来。让宝钗进府,最后想成就金玉良缘,字面意思是宝钗宫中落选,从把眼光转到宝玉身上。但事实是这样吗!以宝钗身世,她是无法也没有资格进宫的!第一,她是汉女,第二,她是丧父。尽凭这两个,她就不会通过初选,也就不能进宫。所以薛姨妈 或者是王夫人,邀宝钗进府是有预谋的!贾母何等样人,一眼万年的人,她识穿而不说破,于情于理,她无法代替媳妇王夫人,为宝玉做主,但非常清楚王夫人又不敢擅自做主宝玉婚姻,就这么两强耗着,但红楼梦的悲剧,就是黛玉宝玉的美好爱情,不掺杂一丝烟火的爱情,成为两强斗争的牺牲品!




卫倾城

既然黛玉进府时,已将贾府内外上下情况作了祥细的介绍和表述,又刻画了贾家中,几个先后出场人物的性格地位等关系。就没有必要在宝钗进府时进行重复表述。当然抓住了几个重点去描述一番,也就可以满足介绍小说中主角,和二号的情况和作用。黛玉进府时着重描述贾母的思亲之情。并描述王夫人,王熙凤她们嫌贫爱富的冷漠与自私。这是一点。

第二点,黛玉进来时,是西门角进的,而宝钗是正门而入,将宝、黛二角的出生身份地位家庭门楣,画龙点晴地交待清楚了。

三,这么多女孩住进贾府总得找个理由吧!否则读者会质疑的。所以黛玉是投亲靠友;而宝钗是为了选秀而寄养来的。否则这二角,怎么就无缘无故地住在贾府了呢!

有了以上三条红楼梦就可以开梦了。


老蛇正宗

林黛玉和薛宝钗先后进了荣国府。林黛玉先来孤零零一个人,薛宝钗后来,却是举家进京。钗黛之间经常会有对比,关于进贾府这件事,也体现了钗黛的不同。


林黛玉母丧后进京,是贾母派人接进来的。贾家上下不断听到林黛玉的消息,提前安排,处处周到。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只这一句描写就写明林黛玉所受到的重视。刚下了船,贾家就早派人在码头接了。很多人介意林黛玉为何走了西角门?原因在于贾家的正门除了年节祭祀,迎接比贾家身份高的贵客和圣旨,平时都不开。贾赦贾政也不会走正门,这是规矩!林黛玉一路行来每到一处停下就立马有人接,都是等在那里久侯,提前做好了安排。直到贾母门前,几个丫头也都坐在台阶前迎候:“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子,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丫头们急切争宠一般献殷勤显见林黛玉所受到的重视!


贾母处,贾母和邢王二夫人、李纨都等候在那里。这是最高的迎候规格了。林黛玉的辈分注定她不可能举家迎接她。但从林家到贾家,尤其下船后一直到贾母处每一个环节贾家都安排的妥妥贴贴,足见用心。贾母、邢夫人、王夫人都在等候也说明贾家上下因为贾母重视而特别重视。至于王熙凤、三春、宝玉不在,这是行文的需求,也表示林黛玉毕竟是小辈之人。不会影响贾家正常的日常运行。管家的,上学的都各司其职。贾宝玉作为男主角,他是绝不会在的。

薛姨妈薛宝钗一家进京就不同。他们营造的是一种突然造访的局面。

那时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亏贾雨村维持了结,才放了心。又见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又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过了几日,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喜得王夫人忙带了人,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

王夫人这一翻做作很露痕迹。薛姨妈进京王子腾已经升迁,薛姨妈有家不住执意要住在贾家一定是提前沟通好的。怎么可能不告就闯了去?可王夫人偏偏一副不知情的样子。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薛宝钗一家突然造访,贾家没有准备,王夫人也只能带人接出大厅。与林黛玉来的时候每一步都精心安排不可同日而语。而薛姨妈的身份辈分也必须王夫人接出来才是礼仪。这一点林黛玉也比不了。后面李婶娘、薛宝琴、王仁、邢大舅给人的感觉也是突然造访,但前期一定都有书信来往,贾家上下安排的也井井有条,显然成足在胸!比较起来,薛宝钗薛姨妈进京就仓促多了。后面先说贾政挽留再说贾母挽留也有讲究,显然贾政早已知情,而贾母是客气,真心的话见面就挽留了何用口头传话?

钗黛二人进京,林黛玉精心安排,薛宝钗仓促造访。我认为两方面都是有意为之。却故意做成不同,本身就是矛盾冲突的体现。王夫人的做作很让人疑惑,很难不让人认为金玉良姻是她与薛姨妈联手炮制。但这些都是成人的争竞,薛宝钗也好,林黛玉也罢,都属于适逢其会,不可避免被卷入而已。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薛宝钗是贾母儿媳妇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的闺女。如果就血缘关系而言,林黛玉必然是要比薛宝钗和贾母更亲。但是,林黛玉进贾府,是从角门进来的;薛宝钗母女进府,是从正门进来的;而且,黛玉进府也没什么人接,就是老太太搂着哭了一场,又叫出来其他孩子们相互见一见。黛玉的两个舅舅呢,也是一个也没见着;到了薛宝钗母女进府,贾母率领着一大家子人都在院里等着。接着又是摆席接风,又是贾母、贾政发话挽留,然后薛家母女就顺势住进了贾府。
这么一比,黛玉仿佛是落了下乘。不过反过来看,这也能够说明,在贾母的心里,宝钗是外人,黛玉才是自己人。
薛宝钗母女是贾母儿媳妇王夫人的“娘家人”,贾府全家出动也是在给王夫人面子,所以,排场要大,待遇要高,戏份要做足;
林黛玉是贾母闺女贾敏生的宝贝,这个唯一的外孙女也是贾母的心肝儿。自家的孩子回来,需要讲什么客套呢,是吧?没必要。所以黛玉进府不用搞那么大的阵仗,大家该干嘛还干嘛。
这就如出嫁后的闺女回娘家,正赶上爹娘打扫剩菜剩饭呢,闺女就顺势拿了个饭碗陪着爹娘一起吃。桌上有啥,她就吃啥。大家都不觉得嫁出去的闰女回娘家和爹娘一起吃剩饭有什么不妥。毕竟是一家人嘛,不用见外;但若是闰女领着女婿一起回娘家,岳父岳母就不能给女婿吃剩饭了,老两口得把剩饭收拾起来给姑爷做点新的。林黛玉进贾府不讲排场也是同样的道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荣国府的王熙凤带着贾宝玉去找宁国府的尤氏串门,贾珍、贾蓉也没有弄个仪仗队在门口恭候贾宝玉。为啥?因为排场都是摆给外人看的,一家人不用讲那些客套。


白马晋一

作为研究《红楼梦》多年的资深学者,我对这件事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林黛玉和薛宝钗作为“金陵十二钗》中的两个重要角色,在《红楼梦》中对他们两个进贾府的过程都进行了很细致的描写,那么黛玉进府跟宝钗进府有什么区别呢?

黛玉是从角门进来的,宝钗是从正门进来的

同样是进贾府,为什么不在同一个门进来呢?

原因很简单,角门是贾府家里人走的,从角门进来,是府中女儿归来的意思。

黛玉从角门进来,只有贾母一个人在等孙女儿,见了是一场悲态。

“ 黛玉方进房,只见两个人扶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知是外祖母了,正欲下拜,早被外祖母抱住,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侍立之人无不下泪,黛玉也哭个不休。”

里面很关键的一句“黛玉知是外祖母了,正欲下拜,早被外祖母抱住,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贾母见到黛玉,不等黛玉行礼就一把被贾母抱住搂入怀中了,可见贾母是将黛玉作为自己的亲孙女儿一样对待的。

既是自己的亲孙女儿回来,还需要什么刻意的礼节呢?

而宝钗就不一样了,宝钗进贾府时走的是正门,而且全府女子出来迎接,这显然是将薛宝钗、薛姨妈作为客人,用迎客之道来迎接她们的。

而且薛宝钗进府之后,贾府大摆宴席接风,贾母发话再加上贾政挽留,薛姨妈就趁势住了下来。

这里,贾母和贾政挽留不过是尽待客之道罢了。

目的不同

林黛玉进贾府可以说是很被动的,完全是因为家里的客观情况而不得不进贾府——

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前已遣了男女船 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尚未行,此刻正思送女进京。”

那女学生原不忍离亲而去,无奈他外祖母必欲其往,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已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扶持。今去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正好减我内顾之忧,如何不去?”

我们可以看出来,林黛玉原本自己是不愿意离开父亲的,但是外祖母(贾母)一定要她去;而且林如海也强调了客观方面的原因——他自己已经年过半百,不想再续弦了,林黛玉又体弱多病,年纪又小,没有亲妈教养,也没有兄弟姐妹一起玩耍。到了贾府,由外祖母抚养,舅舅家里的兄弟姐妹陪伴玩耍,正好减去自己的内顾之忧,为什么不去呢?

而薛宝钗进贾府就不一样了,根据《红楼梦》中的种种细节,我们可以推测出薛宝钗进贾府的目的并不单纯。

在《红楼梦》中,对于薛宝钗进贾府有这样的描写——

过了几日,忽家人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在门外下车了。”喜的王夫人忙带了人接到大厅上,将薛姨妈等接进去了。

注意王夫人的反应,家人刚向她报告薛姨妈一行人在门外下车了,她就立马带人将其接到了大厅上,像不像是已经跟薛姨妈提前约好了,一直在焦急的等待,现在终于到了而喜出望外呢?

而且,在薛姨妈在即将进京之前就说过这样的话:“何必如此招摇!咱们这进京去,原是先拜望亲友,或是在你舅舅处,或是你姨父家,他两家的房舍极是宽敞的。咱们且住下,再慢慢儿的着人去收拾,岂不消停些?”

他母亲道:“你舅舅虽升了去,还有你姨父家。况这几年来你舅舅姨娘两处,每每带信捎书接咱们来。如今既来了,你舅舅虽忙着起身,你贾家的姨娘未必不苦留我们,咱们且忙忙的收拾房子岂不使人见怪?”

这两处段话是薛姨妈对薛蟠说的,因为薛蟠本来是想着住自己家里在京城的房子的,薛姨妈表示不同意。

你细想一想,薛姨妈的回答其实很有意思。

她跟薛蟠说,你舅舅家的房子很多也很大,咱们先在他们家住下,再慢慢收拾自己的房子。

后面又说,这几年,你舅舅姨娘经常写信要把他们接过来,你舅舅先在虽然忙着准备出去做官,你姨娘肯定会留下咱们的。

而后来,王夫人与薛姨妈又竭尽所能的促成“金玉良缘”。

宝玉有一块天然宝玉,宝钗恰好就有那么一把金锁,而且还有意让宝玉看到,让宝玉有一种这金锁和玉本该是一对儿的错觉。

这样的巧合,应该说是王夫人和薛姨妈多次磋商之后共同谋划的结果。

但是,作为贾府的二号人物,王熙凤这个泼皮破落户确实鲜明的支持“宝黛”的一派。

你想,王熙凤是何等聪明的人物,又很擅长逢迎贾母,她能够旗帜鲜明的多次公开支持宝黛在一起,背后难免没有贾母的授意和支持。

而无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前盟”还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的“金玉良缘”绝对不仅仅是贾宝玉跟谁在一起这么简单,这背后涉及的多方利益角逐是旁人难以想象的。

只是原本该无忧无虑成长的三个青春少年却成了利益斗争的牺牲品。


赤兔电影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对女一号和女二号的出场描写确实有轻重详略之分,且对贾府的视角有所不同,此外依据角色塑造和终于原型的需要。具体到黛玉和宝钗初进贾府,区别有几个:

二、对初进贾府的视野扫描程度不同。黛玉是曹雪芹塑造的大主角,她进府的情节是本小说的重点,她的出场自带主角光环,且专门用一章节去写。曹雪芹借助了林黛玉的视觉、听觉、感觉,对贾府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房屋结构、内部陈设、各色人物特点、尊卑等级等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视角上的扫描。细到屋内的对联和匾额,以及每个人物长相性格,说话特征。像一个导游一般带我们读者走进贾府,感受一切。这个过程也是对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述说过程有一个一一对照的真实画面。

而宝钗进府时对贾府的描写程度就完全不一样。只粗粗写了些大场景和宝钗所居住的梨香院的情况。

三、被贾府招待的程度不同。黛玉的到来是受到贾府上下老幼热情接待的,尤其是贾母,日盼夜盼,上午问下午问,好容易得到了外孙女抵达的消息。两人见面,贾母扮演激动的心情,搂过来就哭。贾母特许,因为家中来贵客,姐妹们也不必去上学了。黛玉更是被安排跟贾母在一室起居,恨不能搂着睡了,这可是孙子贾宝玉的待遇。

而到了宝钗就不同了。薛家进府之时,只有姨妈王夫人带人去迎接,然后引见给贾母见了一面而已。居所被安排在贾府东北角落里的梨香院里,离大街还很近。按理说薛家也是亲戚,还是关系密切的四大家族之一,热情相待总是礼数,但贾母似乎并不在乎,也没有话说,和黛玉进府时的重视程度相差太远了。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差别,想必大致有三个原因,一是角色分量不同,二是贾母对两个人的亲疏程度,是亲黛玉远宝钗。(贾母并不喜欢王夫人,也不愿贾府未来掌事权落入王薛两家,这个问题在此不论述)三是宝钗这个人设在小说之外有原型,其进府的状态终于原型当年进贾家的状态。黛玉人设是曹雪芹珍爱的作品,一些视角代表着作者的笔,所以描写程度自然不同。


音十娘

黛玉与宝钗进府的差别其实在未进府之前作者就表达出来了:黛玉丧母之后,贾母是派了船只到扬州林府去接外孙女,以当时黛玉的年纪接回来贾母是要充当监护人职责的,因为黛玉有病未愈还耽搁了几日,不是仅修书一封“把孩子给我送来吧”,黛玉弃舟登岸之时早就有奴仆带车带轿的久侯多时,当时又没手机谁知道哪天几点船到啊,写封信通知也只能说大概几天到达,可见这“久候”不是一天完成的。黛玉是孙辈又有孝在身,走贾府自己人出入的角门很正常,因为贾府没把她当客人,所有的女眷都出席迎接了,还拜访了两个舅家。说起没见到两个舅舅,大舅舅病中不忍相见这才是人的正常反应,所谓睹物思人别说见到亲外甥女了,叮嘱黛玉的那些话是贾赦全篇最温情的一面。二舅贾政斋戒不在家,当时贾府并无重大仪式活动,贾政接见了贾雨村,也许勾起了对亡妹的思念不忍见黛玉而去斋戒,对外甥女老师的仕途竭力内中协助,可见贾政与林如海关系之好。至于宝钗吗,王夫人的亲戚,看王夫人面子,贾母和贾政也要大摆宴席礼数做足,内心里却没有什么牵肠挂肚的关系。


背一菜兜

虽说是钗黛合一,可是相对来说曹公还是更倾向于黛玉这个角色,无疑的。首先,黛玉出场之隆重,主要表现在宝玉给黛玉命名和砸玉两件事情上,宝玉一见面就赠黛玉颦颦两个字,拿现在的话来说是非常会撩妹了,你像西施一样美,换言之就是你是天下第一美人呀!至于还有说黛玉命运像西施,估计这个是很多人接受不了的。砸玉之事虽然很多人不太会重视,可是却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表达的是曹公的巨大遗憾,怎么就不是咱们俩一对呢!说到这儿,必须说,宝钗的份量仅次于黛玉,真的是仅次于呀!宝钗出场其实在第七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是说二宝之缘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哪里宝玉就不喜欢宝钗了呢?在一起永远青春年少,青春年少永远!咦,宝玉,也就是曹公竟然是这么花心的人啊!其实,她们俩还不是最重要的,这么说估计都想上来打我吧?八十回本从甄英莲开始到甄英莲结束,并且,甄英莲和秦可卿太虚幻境警幻仙姑的妹妹可卿一样是兼美,兼钗黛之美德才兼备,厉害吧?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