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在排毒吗?

生活感情推送者

比如我们在参加面试时或者向心上人表白时,额头或者手心会出汗,这属于精神性出汗。比如吃了辣椒或者喝了热汤之后头部、胸背出了很多汗,这是味觉性出汗。当我们在激烈运动时,也会浑身冒汗,这属于运动性出汗。在夏天炎热天气下,即使坐着啥都不干,也常常汗流不止,这就是温热性出汗。如果外界的温度过高,导致我们的体温也会升高,身体就是通过出汗的形式进行散热从而尽量维持住体温的。

除了通过散热调节体温的功能外,汗液排出有钠、钾、氯、乳酸盐和尿素等物质,其中水约占98%-99%,尿素、乳酸、脂肪酸等约占1%-2%,NaCl约为300毫克/100毫升。总有人说出汗排除、出汗排毒,排的哪门子毒?你非要认为出汗排毒的话,是不是就认为汗液承担的这一部分尿液的功能,排泄少量的尿素?你非要认为出汗排毒的话,那还要你那俩大腰子干啥,爆炒还是买苹果?所以,看到那些动不动就把出汗跟养生放在一起讲的人,我就觉得应该把他们的大腰子贡献出来给有需要的人。

出汗不排毒!出汗不排毒!出汗不排毒!


好了,就写到这吧。


许超医生

出汗能排毒吗?

运动或者汗蒸时确实能出很多汗,此时你的血液循环会加速、新陈代谢变快,每次跑完出一身汗总觉得自己瘦了五斤。

但!汗里99%以上都是水,剩下的不到1%是尿素、乳酸、氯化钠(盐)等成分,再说了,谁身体里有毒啊?又不是演武侠片。说破天不过是人体中的代谢废物,体内大多数代谢废物都是由血液运输到肝脏或肾脏代谢排出的,并不是汗腺。

相反,大量的出汗会造成身体脱水(电解质紊乱)。

这几种出汗,要小心了!

★ 出“咸汗”,你要喝水了

有木有被汗“辣”过眼睛(汗液流进眼睛有灼热刺痛的感觉)?这是“咸汗”(汗水盐分偏高)所致。

平时喝水较多,且高盐饮食的人,一旦在运动过程中喝水不足,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增加饮水量。

★ 睡觉时咔咔冒汗

睡觉时,在自己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偷偷冒汗(不包括温度过高或被子太厚的原因),可能和很多原因有关。比如绝经期的女性由于身体激素的剧烈变化;服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退烧药)也会导致大量出汗。只要能找到原因就不用过于担心。

★ 头晕眼花、大汗淋漓,可能是中暑了

如果你在高温下大量出汗,头晕目眩,甚至还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很可能是中暑了。一旦中暑,应马上补水、到凉爽、通风地方休息,如若无法缓解,需紧急送医,严重的中暑有可能危及生命。

★ 这些地方爱出汗,警惕多汗症

正常情况下,手是不爱出汗的,除非在天儿热的时候可能会微微湿润。但如果不管天气是否炎热,手总是潮乎乎的,看那满手机屏上的湿漉漉的指印就知道,这种情况是手汗症。

手汗症是指不受外界温度影响的手部汗腺过度分泌引起出汗,同时可伴有足、腋窝和腹股沟部出汗为主的一组疾病。多汗症患者在汗液流淌的部位更容易患皮肤癣菌病,也会加重已有的皮肤病如皮炎和湿疹等。如果你的出汗量如果已经影响正常生活,不要忽视,及时咨询医生吧。


好大夫在线

出汗是人体常见的系统表现,每个人都会有出汗的表现,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出汗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体调节气温排泄毒气的一种本能的生理功能,由此认为出汗就是排毒有一定的偏面性,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造成出汗的原因有很多,出汗一般可以分为精神性出汗、温热性出汗、运动性出汗以及味觉性出汗这几个类型。在桑拿天,坐着不动都会大汗淋漓,这就是最常见的温热性出汗。温热性出汗是由外界温度升高引起的人体中枢温度自我调节的方式,人体通过出汗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运动性出汗是人体在运动时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在体内消耗能量的同时可产生许多热量,人体通过排汗来降低体内温度,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人在紧张、恐惧、兴奋等精神因素影响下,神经冲动从大脑皮质传递到小汗腺部位,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升高,导致小汗腺分泌排泄活动短期内迅速增强,即出现精神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在人的掌跖处表现会非常明显。此外,还有一种味觉性出汗,常常是在食用某些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后引起的出汗。


无论哪种类型的出汗,都是由于人体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体内温度升高。人体的神经中枢有自我调节功能,会通过出汗来迅速调节体温,从而使体温维持恒定,可以说出汗是人体最有效的降温方式,相当于机体自带的空调。但是,每个人的汗腺功能并不相同,散热的途径也不同,这就是有些人爱出汗而有些人不爱出汗的原因。只要出汗量在一个正常范围内就不必担心,但是如果出汗过多或者过少,就要考虑是否患某些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可能性了。


事实上,出汗排毒的作用微乎其微,一般常见的运动或者汗蒸的确都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在大量排汗的过程中,机体的局部代谢产物,如尿素、乳酸、脂肪酸等随汗液排出体外,但是过度夸大出汗的排毒去湿作用也是不科学的,因为人体最重要的排泄解毒器官是肾脏和肝脏,通过出汗获得排毒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而且运动和汗蒸都要适量,过量出汗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健康有害的。



家庭医生在线

丁香医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说到出汗,第一反应就是热啊,但不少人的反应大概是:

排毒啊排毒啊排毒啊……

「排毒」确实是个很时髦的词,而各种关于排毒的方法也满天飞,排汗就是其中之一。

一、出汗真的不能排毒

特别想告诉大家的是:不管用什么方式出汗,汗里 99% 的成分都是水,其他成分只占 1% 不到。

这里的其他成分包括钠、钾、钙、氯以及尿素氮等,其中能和「毒」粘边的大概就只有尿素氮,而尿素氮主要通过小便排出人体,汗水里的那点量,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其实,出汗只是人体调节体温的一种手段,比如身体感觉热了,就会让自己出点汗、带走热量,身体也就舒服了,至于排毒……

首先,人体没有那么多毒要排;其次,出汗没有这个作用。

你说你就是享受那种被迫「大汗淋漓」的过程?像什么蒸桑拿、高温瑜伽、做运动、裹保鲜膜?

不不不,过分追求「出汗排毒」不仅不能排毒,还可能对身体不好……

二、「出汗排毒」还可能对身体不好

前面也说啦,出汗是身体调节体温的一种方法,如果有太多人为干涉,一个劲儿地让身体出汗出汗出汗,身体也摸不准实际情况是什么,就有可能乱了阵脚……

1. 脱水

我们的身体好比是一块田,而这流出来的汗就好比田里的水,出汗越多田里丢失的水分就越多,身体自然会出现各种不舒服。

比如常见的脱水,整个人会觉得头晕、没有力气甚至晕迷。

2. 感染

随着出汗增多,皮肤一直处于比较湿润的环境,就容易发白发皱变脆弱,再碰上细菌或真菌的话,就很可能感染。

3. 患皮炎

对于用保鲜膜包裹皮肤出汗的人来说,汗水中的一些成分可能直接刺激皮肤,继而出现红斑、痒等接触性皮炎症状。

出汗这事儿,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要是你实在对桑拿、高温瑜伽这一类活动念念不忘,也不是绝对不能做……记得多喝水。

三、关于出汗,我们要注意什么?

平时出汗多或少,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身体的自我调节,不用太担心。

那么,哪些情况需要引起注意呢?

1. 出汗过多

如果自然出汗多到会影响正常生活,比如有些小朋友考试时精神紧张,手掌出的汗能浸湿试卷;成年人的手、脚及腋窝出汗时会伴有臭臭的味道等,这些时候就需要求助专业医生啦。

2. 出汗少

出汗少的情况相对来说更少见,除了吃药可能让出汗减少外,可能是一些罕见遗传性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或大面积瘢痕的表现。

不过,如果真到了这一步,身体基本会同时出现其他更明显的不舒服。

最后,丁香医生想说,夏天来了,不用给出汗赋予那么多的使命,愉快地大汗淋漓吧!


丁香医生

出汗=排毒?别闹了!!

说到出汗,很多人马上就会说,出汗好啊!出汗可以排毒,让身体和皮肤都更好!于是,就会看到有些人在健身房的跑步机、动感单车上挥汗如雨。还有一些不爱运动的人,就选择去汗蒸馆里蒸一蒸,以达到大量出汗的目的。

问题来了,大量出汗真的可以排毒吗?

“汗”是在运动、气温升高或体内热增多的情况下,由汗腺分泌并排出的液体。出汗是为了身体散热,调节体温。

汗里面99%都是水,仅有的1%包含了乳酸、无机盐等矿物质和尿酸氮等代谢废物。

从汗水的组成成分可以看清楚了吧,它排不出你所期望的所谓“毒素”。所以,想通过出汗实现排毒的亲们,就不要再自我安慰啦!

综上所述,建议大家平时运动和汗蒸都要适量,靠大量出汗排毒的方法是不靠谱的。而且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有时出汗过多,可能暗示着我们的身体存在某些疾病。


比如:

甲状腺功能亢进:怕热多汗的“甲亢”的典型症状之一,还可伴有头发干枯、脱发、指甲变脆、消瘦等。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病变时,会出现汗量增多的现象,主要集中在上半身(头和背部)可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脚颤抖的表现。

嗜铬细胞瘤:大汗淋漓是嗜铬细胞瘤的常见症状,偶尔也会持续出汗。

其实我们人体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所谓的“毒素”,只要我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膳食和适量运动,我们的肝脏肾脏正常工作,就足可以把体内产生的毒素代谢出去。


营养百事通

说起出汗,不少人都会联想到运动过后,身体大汗淋漓,出一场汗,感觉整个人都十分的舒畅。出汗也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又分为温热性出汗、运动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和味觉性出汗四种类型。出汗量的多与少因人而异,但出汗能排毒祛湿没有科学根据。

无论是什么方式出汗,跑步瑜伽或是桑拿汗蒸,高温运动还是裹保鲜膜,出的汗里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水,其他成分只占百分之一都不到。 而这丁点的其他成分里,包括钠、钾、钙、氯以及尿素氮等,其中能和毒粘边的大概就只有尿素氮,但是尿素氮主要通过小便排出人体,汗水里的那点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很多人误认为出汗是排毒的现象,就常常进行激烈的运动,只为了能大量的出汗,但出汗更多的是人体调节的手段,出汗过多,反而对身体不利,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钾、钠、氯等电解质及尿酸、尿素等,这些电解质的流失将破坏体液平衡,不仅使人感到口渴、乏力,还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律失常,危及健康。

所以说出汗排毒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如果出汗过多或者过少,就要考虑是否患某些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可能性了。

出汗虽然并没有所谓的排毒现象,但运动后出汗一番人也会感到神清气爽,而且出汗是身体免疫调节的手段,如果长期不出汗,也是会对身体有所影响的。



医联媒体

汗蒸不能天天蒸

受访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 张湖德

随着各式汗蒸馆逐渐受到追捧,“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出汗就是在排毒”正成为更多人的理念,很多人甚至每天离不开汗蒸,或一蒸就是两三个小时。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提醒,如果不注意汗蒸的时间、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宜,反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张湖德表示,因风寒引发了感冒和因湿气重而肥胖的人群,适当进行汗蒸,有一定的治愈和减重功效。但有些人认为,在汗蒸房里“出汗越多越好”,长时间待在40~50摄氏度的高温密闭环境里出汗,导致走出汗蒸馆时,感觉无力、虚弱。这是因为,出汗过多会伤及津液,损伤气血,不利于身体健康。


生命时报

出汗

人体有2类汗腺,负责大量出汗进行体温调节和应激反应出汗的是外分泌小汗腺。其分泌小管盘旋成螺旋状,位于真皮层,排汗导管通过真皮层和表皮层开口于皮肤汗孔,如图所示。

汗腺分泌的具体机制和控制目前并不完全清楚。已知的,支配小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分为两种,一种是胆碱能神经,负责热应力下体温调节的出汗,即通常我们说的热汗;一种是肾上腺素能神经,负责应激反应的出汗,就是所谓“吓出一身汗,或紧张出一身汗”的所谓冷汗。

当出汗或者加大出汗的信号通过交感神经达到汗腺,涉及出汗的血管扩张,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的其他成分均滤出进入汗腺分泌小管腔内,是为等渗的初级汗液。

就在前几天,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整标本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证实分泌小管末段管壁存在肌上皮细胞和神经纤维分布。

在神经信令支配下发生收缩,将管腔内汗液向远端挤压排泄。收缩的频率就决定了排汗速度。

初级汗液在向皮肤表层流经过程中,几乎所有有机物成分和大部分钠钾氯离子被重吸收回到血液,最终排出体外的的主要是水分、少量钠钾氯离子,微量量尿酸、尿素等的低渗汗液。

适应性和出汗的速度决定了汗液中钠等离子的重吸收比例。没有经过热适应训练或强烈热应力使得人体需要大量出汗时,初级汗液快速形成并快速流经排汗导管,重吸收过程受到干扰,最终排出体外的汗液中钠和氯离子含量明显升高,钾离子没有明显变化。

可见,原始的汗液就是血液的滤出液,终汗液的成分取决于重吸收的过程。整个汗液的滤出和重吸收过程中,都没有涉及任何物质(无论是否是毒素)的主动分泌,因此完全不存在主动排“XX”的问题。就是说,排汗与排毒没有关系。

人为什么出汗

上文已经介绍,汗腺神经支配分为两种神经纤维,分别对应的是热应力下体温调节的“热汗”;和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兴奋的“冷汗”、

热汗

无论是发烧的降温阶段还是环境热应力或体力活动下,只要散热不及人体内储热增加,体温超过下丘脑设定点的温度,人体都可以启动出汗机制来加大散热力度。我们知道,水是一种高比热物质,1克水的蒸发需要0.58千卡的动能,也就是带走相应量的人体的热能。因此,出汗是一种高效散热途径。

冷汗

另一种情况就是人在遭遇紧急状况下,身体做出应激反应,也称逃跑-战斗反应。其中反应之一是,交感神经兴奋,通过支配汗腺的节后肾上腺素能神经促使汗腺分泌汗液,出汗尤其集中在手足掌心部位,严重的还会在头颈部和胸背部,甚至全身。

这种并未经受热压力的出汗动机是什么呢?目前的主流假说是,手足掌心的出汗是为了滋润这些部位皮肤厚厚的角质层,增大皮肤摩擦力,以便于更好、更快地跑、上树,或者更结实的抓握木棒或石块等武器,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逃跑或战斗。

至于,更高强度应激反应时,除了手脚掌心出汗,头颈、胸背部甚至全身皮肤汗腺也可能出汗,一种合理的解释是,这是一种“预散热机制”。因为过去的经验是遭遇严重危机时,一场剧烈的战斗或逃跑不可避免,预计将会大量产热,为了减缓在战斗或逃跑过程中散热的压力,通过条件反应的建立起一种预先散热的机制。

出汗是在排毒吗?

综上所述,人体的出汗完全不涉及任何排毒的动机。

出汗不排毒,大量出汗反而容易中毒

人体共约1.6~4.0百万汗腺,当遭遇强大热应激时,全身平均最大汗水率约1.4升/小时,最高可达3升/小时。

大量出汗可以在短时间大量丢失水分和钠盐,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足量水分,可以造成血容量下降,为了保证大脑、心肺等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人体血液循环发生再分配,减少皮肤循环量,出汗能力受损或者最终完全停止,人体温度调节机制失效,从而发生严重中暑——热衰竭或热射病,这其实是人体一种中毒形态——“热中毒”,根源在于大量出汗丢失的水电解质得不到补充。

另一方面,如果在大量出汗同时丢失大量钠,却单纯补充水分而忽视了补充钠盐,则容易造成低血钠症,通常会表现为抽搐发作(局部抽筋或全身多集群痉挛),也称水中毒。这是健康人喝水喝出水中毒极其“难得”的状况。

可见,大量出汗不但不排毒,相反,还容易造成“热中毒”或者水中毒。


挣脱枷锁的囚徒

如果我说不是,也许很多人都会失望,但事实是,出汗真的不是排毒。

我们为什么会出汗呢?正常的出汗是一种身体自我调节或者说保护机制,用于身体散热,维持体温和内脏温度的恒定。

当天气特别炎热的时候,我们就会大量出汗;当我们持续运动的时候,也会大量出汗,这都是因为体内温度升高,人体为了散热。但是也还有一些非正常的情况,比如有些病理情况,甲状腺功能亢进爱出汗,还有身体虚弱出虚汗,还有人夜间睡眠盗汗;也有神经性出汗,比如有的人一紧张就手心出汗,有人受到惊吓,也会说“吓得我浑身冒冷汗”…

无论是哪种汗,它的最主要成分都是水,约占99%,汗液中也有一部分矿物质,比如钠,钾等,当然也有维生素。若说人体非必要物质,或者说废物,也有,例如乳酸,尿素,叫毒素似乎有点过了,第一他们没有那么大的毒性,第二汗液里的量也太少了。

那既然这样,出汗有没有好处呢?这要看是哪种情况的出汗,运动后的出汗对身体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前提是正确适量的运动,不超负荷,注意补水。不得不说,我在坚持健身运动的那个阶段, 皮肤状态是最好的,虽然不能归功于“排毒”,但是运动出汗确实改变了我们的新陈代谢和体成分。

至于排毒,那是肝脏和肾脏的事儿,与其说出汗排毒,都不如说尿尿排毒。



晶姐幸福生活志

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每次满头大汗时,总有人会告诉你这是好事,说明你身体在排毒。

如果说出汗=排毒,你让夏天情何以堪?

一出门,站着不动就能全身冒汗,这也是排毒了?

真要这么说,那大家应该趁着现在夏天的机会,天天跑出去晒太阳,给身体排排毒。然而结果可能是毒倒没排出来,中暑可能倒中了无数次。

所以,别相信什么出汗是在排毒的鬼话,它只是人体调节体温的一种手段。比如你热了,出个汗可以给身体带走一些热量降降温。

首先,不管你是用哪种方式出的汗,汗里的成分都是这样的:99%都是水,剩下的不到1%是尿素氮、乳酸、氯化钠(盐)等成分。

看成分就知道,这汗基本上都是水,哪有什么毒素可言?

即使里边有跟「毒」粘边的尿素氮,但其占比不到1%,与通过小便排出人体的尿氮素量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其次,身体真的没有你想的有那么多毒素,怕不是武侠小说看多了,天天琢磨着给身体这排毒那解毒的。

正常人,身体根本不需要排毒。

很多你认为的毒素,其实是人体代谢的废物,这些废物是可以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或肾脏代谢排出。

至于外来的毒素,也不必过于担心。

第一,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本身就能起到防线的作用,能防止有毒物质进入人体。

第二,真的有「毒」进入了人体,免疫系统也能把它们消除。

在身体没有大问题的情况下,人体自身的各大系统完全能够完成防毒、解毒、排毒的过程。

除此之外,一些其它的“排毒方法”,比如什么酵素、青汁、清肠茶、排毒面膜、按摩淋巴.....都是不靠谱的,基本上都是打着排毒的幌子来骗钱的,你可别真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