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来西亚人均GDP可以达到一万美元?

殷诗妍

有自然资源产业做基础,80年代亚洲经济腾飞时抓住机遇发展制造业,依靠重要海域通道——马六甲海峡大力发展国际贸易,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处置相对得当,恢复较快,这些成为马来西亚高人均GDP的基础。


农业和矿业构成了早期马来西亚的经济基础。马来西亚石油、锡、橡胶等自然资源丰富,它曾是世界上的锡、橡胶和棕榈油的最大生产国。70年代之前,马来主要靠出口这些矿业和农业资源发展经济。


最主要的调整发生在上世纪70/80年代,巧的是那会儿正好是刚刚又当选总理的马哈蒂尔执政,其执政时期抓住全球生产向亚洲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制造业,马哈蒂尔在国内推行新经济政策,实行私有化,大力兴建基础设施。在此期间,马来西亚快速实现工业化,经济增速长期在亚洲保持领先地位。


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一度也面临危机。但马哈蒂尔坚决拒绝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强加的经济政策,并对国际投资者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最终让马来西亚没有像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韩国那样在危机中蒙受巨大损失,在危机之后恢复较快。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马来西亚过往经济发展较好,国家对经济发展方向的把控也比较准确,但现在似乎陷在“中等收入陷阱”里,缺乏支柱性的含金量高的产业,经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长期上不去,成为困扰马来经济的一大难题。


北海图

说到马来西亚,很多中国人都非常熟悉,总体的经济发展程度是相当不错的。马来西亚曾经在上世纪创造了经济的奇迹,一跃成为亚洲四小虎,在1981年马哈蒂尔担任首相之后,马来西亚的经济实现了腾飞。此外考虑人均GDP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总量,以及人口规模,马来西亚的经济总量还不错,人口规模少,所以平均起来还是很不错的。

近几年来在纳吉布总理执政期间,除了在2009年GDP增速比较差以外,这些年马来西亚的GDP增速基本都在4%以上,有些年份甚至接近7%。2018年第一季度也达到了5.4%,可以说马来西亚总体的经济发展是可圈可点的。纳吉布曾经在去年引进EWTP项目时再次表示,希望未来的马来西亚的经济总量进入世界的前20强,这对于一个3100万人口的国家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值得称赞的事情了。

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马来西亚的资源也比较丰富,曾经马来西亚是产锡的大国,现在橡胶、棕油和胡椒也是重要的出口产品,在资源上铁矿、金矿、煤矿也有丰富的储量。

还有一个更为可圈可点的是马来西亚的华裔占到总人口的20%以上,所以近些年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合作非常深入,在马来西亚的机场以及大商场随处可见中文以及中国明星,深入的经济合作,也使得马来西亚能够搭乘中国经济腾飞的东风,加快经济的发展,加上开放的政策,马来西亚成为许多国家旅游的目的地,这些都很好的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内外部资源的合力使得马来西亚总体发展不错,他们的目标是当东盟的二把手。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人不多地很广,资源丰富,政治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快,马来西亚其实挺富有的。

在亚洲区域,中国不说,连续40年保持高速度发展。在之前,上世纪80年代曾经有亚洲四小龙,都是亚洲经济发展的典范: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之后在上世纪90年代,又出现了亚洲四小虎,包括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四国。

而马来西亚从1987年起,连续10年保持8%以上高速增长,奠定了很好的经济基础。一直到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四小虎遭受重击,有一段时间萎靡不振。

马来西亚国土面积330257平方公里,主要地形为平原。而且马来西亚处于热带地区,物产丰富,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全球第二大棕油及相关制品生产国;全球第三大天然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全球第三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曾是世界产锡大国,原油储量为52.5亿桶,可供开采19年。天然气储量为24889.85亿立方米,可供开采33年。2015年马来西亚石油产量为2.5亿桶,天然气产量为68.2亿立方米。

马来西亚统计局2016年数据显示,总人口3166.07万,还不到中国普通一个省的人口。

这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广人稀。

就依靠卖资源都能发财。而马来西亚工业其实是蛮发达的,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因为位居热带,地广人稀,风景优美,马来西亚旅游业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2015年赴马游客人数为2282.2万人次;2017年到访马来西亚游客高达2594万人。

世界上有1/3的半导体在马来西亚装备;马来西亚的汽车产业,是东南亚最有竞争力的。

这样的状况为马来西亚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持,所以在1998遭遇重创之外,1999年就开始步入中速增长,2000年又回到高增长的通道,当年经济增长率高达8.5%。

而且多年以来,没有出什么大乱子,聚精会神搞经济,在这种情况下,马来西亚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又有什么不可以。


波士财经

以为世界普遍落后着,而只有我们一天天快速发展和强大。这是我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后,在社会中越来越严重的一种幻象。

我们的快速发展和强大是事实,但是突出体现在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经济总量的突飞猛进,而这种飞速进步也以硬件方面为主。

涵叔去过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的优势确实明显。但要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感觉,以及生活在其中的舒适感和文明体会,我们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那种发达和强大的感觉就会打很多折扣。

除了一些由于长年战乱以及封闭发展而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多数经济发展基础不错的国家,其实与我们相比并没有明显的落后,甚至是在发展上各有优势。

马来西亚曾经因为快速的经济发展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与泰国、印尼、菲律宾并称“亚洲四小虎”,虽然后来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遭遇了一定的冲击。但像马来西亚、泰国这种旅游业发达而又社会总体保持了长时间稳定的国家,其居民的日常生活,要论舒适程度和幸福感,至少从旅游者或者短期居住的商旅人员来说,还真是有他们独到的地方。而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虽然和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大,但由于人口规模不大,像马来西亚只有3000多万人,他们的人均GDP和居民日常生活的普遍幸福感,和我们的差距并没有太大,甚至在社会均衡化发展等方面,有不少领先我们的地方。

“百闻不如一见”,在表达对一个国家的看法和感受时,这是涵叔一直坚持的看法。

我们的日益强大是不争的事实,有大国自信也是必要的,但如果过于盲目,这种自信就很容易演变成自大自满。对于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的我们来说,这是需要时刻警醒的。


涵一

马来西亚是东盟第三大经济体。2018年3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报告认为,马来西亚2018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3%,并且马来西亚经济状况即将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其表现在东南亚几个国家中属于上乘,如图,2017年,其经济增长仅次于菲律宾增长率。回到题目,其实,马来西亚在2013年与2014年时,其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特别是2014年,其GDP达到3400亿美元,2013年其人均GDP达到10782美元。就2015年-2017年而言,马来西亚的经济实际上有所下降了。

从人均GDP角度来看的话,马来西亚经济高水平可以归结到以下五个方面。

1. 贸易的拉动。贸易因素是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如2015是一个分水岭,之前马来西亚的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是正增长,但是2015年下降达到15%左右,直接影响了其GDP。可见,马来西亚的贸易依存度很高。相对于其2016年2980亿美元的GDP而言,其出口达到1890亿美元,进口达到1680亿美元,而在2014年,其进出口总额分别是2340亿美元和2090亿美元。

2. 资源的支撑。马来西亚应该为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感到幸运。从197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已经从以橡胶、橄榄油、锌矿等原材料出口大国成功转变为一个多元化的出口大国,现在还包括天然气、原油和木材等。特别是橡胶领域,马来西亚2016年囊括了63%的橡胶手套产业。

3. 政策的可靠。资源总有用完的一天,马来西亚面对这一问题及时作出调整,马来西亚形成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体系,从而有助于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此同时,马来西亚也培育了一大批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力资源,形成了在东南亚具有比较优势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支撑其这个体系的可持续运转。

4. 政治的支持。从整体而言,虽然马来西亚政治冲突事件时有发生,但是马来西亚政局总体上保持了稳定。特别是,马哈蒂尔的超长待机确保了马来西亚的稳定与经济转型成功,并且初步建构了马来西亚的经济制度。

5. 鉴于这些条件,作为东南亚地区最为稳定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地区很久吸引力的国际投资地点。马来西亚是FDI的净流入国,2016年比2015年FDI流入提升40%,达到500亿林吉特,也就是超过800亿人民币。

对一个3200万人口的国家而言,马来西亚在政治、经济和外来资源利用等方面都展现出较好的效果,因此其经济发展前景看好。当然,其中也有若干风险因素,比如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政治问题、腐败问题以及其国内的社会纷争等。此外,还需要点明的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中的出口导向型国家更不一样。

图片源自网络。


南大毛维准

因为华人多!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凡是华人为主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都不错:香港、台湾、新加坡、澳门等,

就连中国大陆,一找到发展经济的路子,短短三十年,就由世界最贫困的国家,发展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成为第一了)。



华人的优点在于:勤劳、肯吃苦、智商高、重视教育、注重现世的入世哲学等等。

而“华人经济圈”就包括中国(含港澳台)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某年湖南台的《我是歌手》不就请了马来西亚的茜拉吗!



马来西亚是除中国和新加坡外,华人比例最高的国家,首都吉隆坡更是达到了四成以上。

正因为华人规模庞大,才带动了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马来西亚也曾是“四小龙”之后,“小虎国”中发展最好,认为最有希望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国家。

但也因为华人比例还不算太高,所以也限制了它进一步发展。

同时,马来西亚也是伊斯兰世界中,硕果仅存的掌握现代科技的国家——别提什么沙特等海湾国家,他们的财富全都靠卖石油,论科技实力,跟非洲一个档次。

另外,发达国家的标准,现在是人均3万美元,马来西亚只有一万美元,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


雁去无痕ty

马来西亚的经济为 何二十多年来都在人均GDp一万美元中徘徊不前,其中主要原因是,马来西亚缺乏内生型经济的发展动力,他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日本经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发展,靠大量加工日本产品而迅速的将GDp推高,但随着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打击,日本经济的衰退,坐上日本这艘大船的马来西亚也跟着一损巨损,二十多年一直免强维持在保本经营上。由此看来一个国家过份的依赖外部环境来推升加快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主要发方向,一但世界经济风云变化,将会备受打击,经济将长时期一蹶不振,前车之鉴,希望你们国家在今后的发展中既要融入世,又要有自力更生的推动力量,更加稳健的、有备无患的加快经济发展。


西出阳关杨时明

马来西亚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人均GDP就已高达1万美元,主要受益于日本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举投资东南亚尤其是大马,使大马迅速成长为东南亚经济水平仅次于新加坡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当时中国进口的大量所谓日本品牌的家电、通讯、汽车产品,实质上相当部分是大马的日资企业生产或组装的。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各国深受打击,加上日本家电、通讯产业的迅速衰落,东南亚各国包括大马经济就开始停滞不前。如今遇上了中国一路一带战略的机遇,大马经济又重获了生机!


yushaoyao

1、地处东南亚中国南海两岸的马来西亚是英联邦国家,是东南亚联盟的创始国之一。马来西亚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3120万人。1958年8月31日,马来亚独立邦(西马)独立,1963年,马来亚独立邦同新加坡、东马的沙巴、砂巴越共同组成了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东南亚中华侨最多的国家,曾占大马总人口的42%(主要是闽粤华人),其中华人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1/4,华人控制了大马经济的70%,但华人的政治地位低,是马来西西亚的"二等公民"(除了新加坡外,华人地位依然强于其他东南亚国家)。 2、马来西亚地理条件好,在日本经济腾飞之时,日本把马来西亚当作东南亚投资的首选地。在亚洲"四小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马来西亚經济也在同步快速发展。在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马来西亚的人均产值仅次于新加坡、文莱,居东南亚国家前列…


留研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第四大经济体,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大马年经济增长率为5.9%,在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上位居第23位,其人均GDP在2018年预计将达到11000美金左右,是印尼的三倍,菲律宾的四倍。

为什么马来西亚人均GDP能够达到这么个水平呢?

最主要原因在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马来西亚地处热带,农业,森林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不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橡胶,棕榈油,胡椒,热带水果和木材出口国,也曾经是世界最大的锡出口国。马来西亚的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目前拥有近40亿桶已探明石油储量,在亚太地区居第四位。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一直是马来西亚国家财税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占据三分之一左右。

另外一个原因是马来西亚政局多年来一直比较稳定,所以得以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资,加上全民劳动参与率高(67%),因此其制造业,服务业的增长一直保持强劲。

由于大马总体经济增长率多年来一直稳定在5%以上,而其人口出生率则长年低于2%, 世界银行预计,其人均GDP最快将于2022年突破US$12236, 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