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洗腦》:真情留不住,套路得人心,你是如何被品牌洗腦的

《品牌洗腦》:真情留不住,套路得人心,你是如何被品牌洗腦的

不管你承認與否,我們每天都在被品牌洗腦,作為消費者,我們需要懂得商家的小伎倆。作為商家,我們也要懂得如何運用策略讓你的消費者對你產生青睞。

品牌洗腦即教給商家,也是告誡消費者。

這些招法,不可不察也。

第一招:從娃娃抓起,即從嬰幼兒開始營銷

洗腦越早越好,記憶難以消退。

世界各地的小孩認識的第一個字是什麼?不一定是“媽媽”或“爸爸”,好多都是“麥當勞”,當然,大部分的小嬰兒不會說出麥當勞這三個字,但他們一定認得那個黃色的M字招牌。

可口可樂的品牌洗腦也殺到了小嬰兒的腦袋,研究指出當寶寶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就會指著老爸的啤酒罐重複說著電視廣告的可口可樂臺詞。

也許小嬰兒不知道什麼叫做啤酒,但是他們看著同樣形狀的鋁罐,會直接聯想到是可樂,這都歸結可口可樂廣告的效力。

所以,我們要懂得,營銷從“孃胎”開始:讓其產品成為我們童年早期偏好和印象的一部分,從而影響我們成年以後的消費決策,這幾乎可以影響我們一生,70後和80後的小夥伴嗎,還記得南方黑芝麻糊嗎?

一股濃香,一縷溫暖,南方黑芝麻糊。

第二招:恐懼營銷。

在所有“說客”當中,最強有力的是讓消費者看一眼未來“令人恐懼的自己”。《品牌洗腦》中認為,恐懼是營銷者非常有利的武器,有研究表示,人們對失敗的恐懼比對成功的渴望更能說服消費者。

告訴Ta,若不做,你將會損失XX金額,要比告訴Ta若做了會省XX金額要有效的許多。  雖然,在數學上講都是一樣的。

但是當人們有恐懼心裡時,一切都會改變。

人們更傾向於抓住自己已有的東西,或者感覺已經擁有的不放。

我們要懂得:兜售恐慌和偏執,從我們生活中發現恐懼激活恐懼、放大恐懼,並利用恐懼在顧客最深的潛意識層面給他們一擊。你還記得雲南白藥牙膏廣告中那帶血的冰激凌和麵包嗎?

第三招:性暗示。

其實很簡單,對於男士,買了它就能泡上妞;對於女士,用上它就能吸引男人。

聯合利華的男士香氛AXE系列產品根本就營銷的經典個案,AXE的產品開發就是針對“性”下手,從味道、個性等方面切入,創造出一系列適合各種男人的清潔及香氛產品,讓宅男噴了該款體香劑後覺得可以把到正妹,讓風流男子噴了之後覺的魅力加分,不過效果最佳的還是屬於個性害羞沉悶不知道該如何與女性相處的男性,因為他們覺得噴了AXE之後,自信大增,簡直跟喝酒壯膽沒兩樣。

我們要懂得挖掘顧客內心最深處最黑暗的性幻想,或是承諾讓他們更富有性吸引力,這就是利用人類最基本和最原始的慾望達到產品營銷的目的,還記得AXE在中國是怎麼利用陳冠希的嗎,難道他贊助了豔照門?

第四招:同儕(Chai)壓力。

心裡學上大家需要認同,不希望被排斥在群體之外一個道理。我們通過觀察、判斷其他人的行為來修改、調整、確認自己的行為。

有的人說,我是一個有主見的人,有自己的判斷力,一般不會受到其他人影響。這個在今天基本上等於扯淡。只要上過淘寶,你會不會看各種星、鑽、評價,你上過當當會不會因為圖書的銷量和其他人的關聯推薦購買,這些都是同儕壓力。

同儕的力量壓迫你購買,正如《影響力》一書提到的“社會認同”是一樣的。

我們營銷人要懂得利用同儕壓力。我一個朋友早期在南鑼鼓巷開了一家店,他老婆是大學老師,於是他就“賄賂”他老婆的學生,讓他們沒事就去那免費吃,他們起到的作用就是排隊引發的人群效應,結果,他們家每次都是巷子裡最火爆的店之一。

第五招:懷舊營銷。

這個也是心理學的延伸,最好的時光永遠是過去的。結果,誰不懷舊呢?

復古是永遠不會過時的潮流。

還記得范冰冰在戛納的龍袍,過去也許就是最好的時尚。

第六招:販賣希望。

幾乎所有的化妝品、美容產品都是在販賣希望。

我們每個人都有希望、都有憧憬。這就意味著我們往往心甘情願為心裡面那個美好的未來買單,我們天真地認為自己買了健身卡未來就會擁有好的身材,很多女性認為抹了這個那個就會變白、皮膚變得晶瑩玉透。

還記得歐萊雅的廣告語嗎?你值得擁有。

第七招:大數據營銷,數字化每一次行為。

大數據的挖掘,讓你的“隱私”越來越“透明”;

當你登陸網頁時,你會看到各種“定製”的廣告,這就是搜索引擎定製化的結果。  他們的來源,不是營銷專家的猜測,而是你過去每一天搜索的關鍵詞。

這並不是新的東西,包括大數據。實際上沃爾瑪(walmart)在這方面根本就領頭羊,他甚至與能夠預測罕見天災,例如地震、暴風雪、水災等的公司合作,做足了“完全信息”然後“預期需求”,幾年前當颶風逼近大西洋岸時,沃爾瑪找出應該囤積何種商品,結果不是手電筒,是啤酒。另一項是草莓口味夾心殼餅(Pop-Tarts),銷量攀升七倍。根據這些資料,載滿了需靠烤箱加熱的殼餅和半打裝啤酒的貨車,便疾駛各大賣場。

 但最可怕的資料探勘是個人資料,沒有做任何忠誠度計劃的沃爾瑪也能透過消費者結帳的信用卡信息,推測出你的消費偏好。你買的商品不只有上面有價格的標籤,還有一種隱性標籤,你買的商品代表你的個性、偏好,因此市場分析人員可以為你量身訂做出專屬於你的促銷計劃,然後讓你覺的巧合的可怕。但很顯然這不是巧合。

第八招:熟人推薦。

若有朋友和你“推薦”一個產品你會是考慮他們的建議還是拒絕呢?

答案很簡單,我們可以拒絕生意、買賣和推銷,但不會決絕朋友的有價值建議。

就好比前幾天我發佈了《品牌建設10步通達》的書評,被朋友圈很多朋友轉載,結果就有朋友的朋友來問詢在哪裡可以購買。這就是熟人推薦的力量。

其實,明星代言也是一種熟人推薦,至少你很熟悉這個明星。明星的見證能夠讓人對產品產生一定的信賴。但我相信在未來,明星推薦不如產品過硬而引發朋友圈推薦和新媒體擴散。相反,如果產品不過硬,不能夠引起正向口碑,有明星推薦反倒會引起負面口碑,明星也會成為眾矢之的。

所以,利用熟人推薦,關鍵要記住一點,打鐵還需自身硬